求愚公移山反方(愚公应该搬家)的攻辩问题,最好是原创 20

 我来答
ahcc08
2012-12-15 · 知道合伙人软件行家
ahcc08
知道合伙人软件行家
采纳数:11853 获赞数:51965
拥有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众所周知,《愚公移山》出于《列子*汤问》,它的前篇是“淮南的橘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它的后篇是“夸父追日”,很显然,原著是要通过这三篇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一味蛮干。愚公的精神可嘉,但做法不可取,我方认为,愚公不应该移山,而应该搬家。
第一,移山破坏自然。愚公移山所带来的哪怕是一两次泥石流,也足够让愚公走向我方观点----搬家了!
第二,移山会对生态造成不良影响。还记得那句经典台词吗:悟空你可真调皮呀,叫你不要乱扔东西呀!砸到小朋友那可怎么办呀,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呀!愚公移山,可就不只是砸到花花草草这么简单了!千千万万的动植物将失去自己的家园。而搬家起码可以免去唐僧的唠叨。
第三,给他人造成损失。愚公移山,成日叮叮当当的不说,还有一些没多少文化的人“跳往助之”,须知“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同学们,这可是吸取知识的年龄呀!唉!难怪连神都看不下去。
第四,愚公的子孙真的能“无穷匮”吗?愚公全家去移山了,谁种地?我就不明白了,愚公会有能养活全家的退休工资?另外,这样不可理喻的家庭,对方辩友口口声声称赞,难道对方四位女辩友愿意到这样的家庭去移山?就算他后代找到了媳妇,哪里有时间生孩子?就算生下了孩子,哪里有时间去照顾?就算孩子长大了,难道也会像父辈、祖辈一样不可理喻?与其把无尽的负担压给后人,倒不如搬到一番新天地,可以代代欢乐。
第五,客观上愚公移山也不可能成功。须知“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那是一个什么概念?粗略计算一下,两座山约合土石234万亿吨。愚公把土运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就算每年往返一次,每次5吨,也要五千个100亿年。而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寿命总共是100亿年左右,也就是说当人类都把家搬到了太空,并且对地球无限缅怀的时候,愚公还在不曾毁山之一角啊!
综上所述,移山费时费力、害人害己、而且违背自然规律;而搬家经济实惠,效率高,前景好,而且环保。
山不转,水要转,水不转了,人要转,面临如此两座大山,毫无疑问,愚公应该搬家。
谢谢!
(自由辩论)
  1.
  正方一:刚才对方辩友说,在韩国从来没有过移山的例子,好像对方辩友对韩国的了解不大够吧!在韩国移山填海的例子可不少。在韩国西海边,我们通过移山填海工程把大海改为肥沃的农土田呀!
  反方三:那么贵国说“三千里锦绣河山”,是不是说贵国“三千里土地都是困难”哪?对方同学把山当作困难,我们知道困难是人的困难,山是一个物质实体。请问“惩北之塞,出路之迂也”如何解释?(掌声)
  正方四:请指教,山是物体吗?不是。山就是我们人类的伟大崇高精神。
  反方三:看来对方辩友今天还是没有明白困难到底是什么。我们说困难就是交通不便,而对方辩友要愚公和他的子孙世世代代背上移山的包袱。请问交通从何而来呢?
  正方三:对方辩友的主张好象让我们感觉到客观条件非常重要,而且我们要重视这个现实性。但是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就是强调客观条件不管怎么重要,都不如人的主观意志重要。主张搬家不外乎舍本逐末,“金钟倒置也!”(掌声)
  2.
  正方三:生物学的基本常识就是,人体内有病毒侵入的时候,一旦克服可能形成抗体,就是抵抗能力,但是没有抗体的人可能会招致死亡啊!同样的嘛,在困难面前常常搬来搬去,回避问题,其结果不言而喻,不堪设想的了!(掌声)
  反方一:难怪对方辩友看见那个山那么仇恨,原来对方辩友是把山当成了细菌;我们可不这样认为,如果山要是细菌的话,陶渊明怎么还会“悠然见南山”呢?应该是“愁眉向细菌”才对呀!(掌声)
  正方二:不毛之地,险山峻岭,处处看到大石头,谁能保障搬到那地方没有自然的障碍物没有生活困难呢?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桃花源”呢?
  反方二:是啊!所以说愚公搬家它不是逃避困难,因为他要在新的地方去建设家园。如果愚公搬家是逃避困难,那么“搬家公司”是不是“帮人逃跑公司”呢?(笑声,掌声)
  3.
  反方一:今天我们讨论愚公到底是应该移山,还是搬家,就应该从愚公移山这个原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愚公老人家是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可是子子孙孙终天都在那儿挖山,什么时候才能解决他的终身大事呢?终身大事不解决,子孙怎么会“无穷匮”呢?!
  正方二:我们现在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进行辩论的,如果你们不站在中国的立场的话,让这个愚公精神离开中国移到韩国了吧!
  反方二:对啊!我们正是立足于中国,所以我们看到愚公搬家之后,他在新的地方建设家园,他放弃了自己90年的生活模式,这个困难可是大的,这个勇气也是大的呀!对方同学见了山就要移山,那么山挡住路移山,河挡住路填海,那么人挡住了愚公的路怎么办呢?
  正方三:对方辩友好像主张搬家比移山容易,但是,山是看得见的障碍,而搬家的路途中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搬家的路途中可以暴雨连天、饥寒交迫,可能碰到土匪啊!而且搬家了以后也可能水土不服,语言不通,还有昏君的暴政啊!搬家以后还会有山的可能性啊!
  反方一:对方辩友又搞错了,如果我们再搬家的路上遇见了土匪,我们肯定是拿起枪杆打土匪,但我们可不认为两座无辜的大山是土匪啊!
回答:2006-09-24 00:11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1条评论...订《意林》赢苹果网上订阅有好礼相送,更有机会赢取苹果大奖!3小时解决十年脱发烦恼!亚洲植发第一品牌,缔造脱发治疗神话,彻底杜绝脱发怎样快速祛斑,点进来看看我们可以帮你快速有效去除斑点,效果显著不反弹!
其它回答 共4条回答评论
霞影纱
[雅典娜女神]你好!
今天,我方观点是愚公应该搬家。
众所周知,《愚公移山》出于《列子*汤问》,它的前篇是“淮南的橘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它的后篇是“夸父追日”,很显然,原著是要通过这三篇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一味蛮干。愚公的精神可嘉,但做法不可取,我方认为,愚公不应该移山,而应该搬家。
第一,移山破坏自然。愚公移山所带来的哪怕是一两次泥石流,也足够让愚公走向我方观点----搬家了!
第二,移山会对生态造成不良影响。还记得那句经典台词吗:悟空你可真调皮呀,叫你不要乱扔东西呀!砸到小朋友那可怎么办呀,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呀!愚公移山,可就不只是砸到花花草草这么简单了!千千万万的动植物将失去自己的家园。而搬家起码可以免去唐僧的唠叨。
第三,给他人造成损失。愚公移山,成日叮叮当当的不说,还有一些没多少文化的人“跳往助之”,须知“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同学们,这可是吸取知识的年龄呀!唉!难怪连神都看不下去。
第四,愚公的子孙真的能“无穷匮”吗?愚公全家去移山了,谁种地?我就不明白了,愚公会有能养活全家的退休工资?另外,这样不可理喻的家庭,对方辩友口口声声称赞,难道对方四位女辩友愿意到这样的家庭去移山?就算他后代找到了媳妇,哪里有时间生孩子?就算生下了孩子,哪里有时间去照顾?就算孩子长大了,难道也会像父辈、祖辈一样不可理喻?与其把无尽的负担压给后人,倒不如搬到一番新天地,可以代代欢乐。
第五,客观上愚公移山也不可能成功。须知“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那是一个什么概念?粗略计算一下,两座山约合土石234万亿吨。愚公把土运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就算每年往返一次,每次5吨,也要五千个100亿年。而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寿命总共是100亿年左右,也就是说当人类都把家搬到了太空,并且对地球无限缅怀的时候,愚公还在不曾毁山之一角啊!
综上所述,移山费时费力、害人害己、而且违背自然规律;而搬家经济实惠,效率高,前景好,而且环保。
山不转,水要转,水不转了,人要转,面临如此两座大山,毫无疑问,愚公应该搬家。
谢谢!
从现实看,移山的举动对愚公自己是没有好处的,除了自己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在搬运挖掘以外,还要子子孙孙依照他的遗嘱也一直移山,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不可能都在移山这个事情里面达成自我实现,因为他们不可能都擅长挖掘搬运这些低级工作,更不要谈在其中收到愉快的酬报...甚至没有人会赞赏他们的工作.........在古时候,即使把山搬走了,山区的经济是不是就能得到发展了呢?又有多少人会为他们喝彩向他们学习呢?愚公移山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封建的年代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赞赏的是愚公的对人的能力的自信和为人民服务的广博胸怀,还有坚持不懈的劳作.但是怀着好心做的事情是不是就一定是合乎实际的呢?对于愚公本人和他的家族,他们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不能得到合乎当时社会标准的满足,移山导致他们世世代代不能从事别的工作,比别人辛苦,既要耕作,又要移山,贫病交加,痛苦不堪.而且默默无闻的工作不会招致社会的广泛关注,精神上更不能有欣慰的感觉....
社会价值上,农业也好,商业也好,需要稠密人口分布和投入收入的衡量比较.移山的具体地点是不是移山以后就一定能变成农商的发展好地方,移山以后交通情况能得到多大的改善,移山后得到的农业商业居住用地还有交通道路,这些社会效益和那世世代代的不断投入的劳力相比较,哪一个代价更大一点呢?即使能变成商业旺地,如果愚公搬家,那一代开始的世世代代都在一个更为舒适的地方耕作和从商,他们能创造的价值是否更大....如果现代的爆破机器移山,效益很好,但是在古代,在那样交通闭塞的落后地方,怀着一腔好心和热血去移山,无论如何是不合理的...........
所以,结论有了:愚公应该搬家.
追问
要原创的攻辩问题
simonncc
高粉答主

2018-04-13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7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2.3万
展开全部

愚公90岁了为什么选择移山而不是搬家,是因为他想在山里面养老嘛,而且天天去挖挖山还可以锻炼身体。而且不愁吃穿,反正子孙都在养老。但是那些还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每天去移山谁还种粮食,村里的姑娘谁还织衣。

拓展:

1、简介: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2、作品鉴赏

(1)艺术特色

  • 叙事者角色愚公移山

  • 《愚公移山》的受叙事者有:北山愚公、愚公家人(主要包括其妻子、能挑担子的三儿孙和孤儿寡妇)以及反派人物智叟。从道家的角度看,还有几个神:上帝、山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也都是受叙事者,这里的“夸娥氏”原为“夸蛾氏”应该是“蚂蚁神”之意,因为“娥”与“蛾”在古代是可以通假的。由于“蛾”与“娥”相通的原因,所以自古至今有不少人误“夸蛾”为“夸娥”。古文里“蛾”通“蚁”,而“夸”为“巨大的意思”,因此“夸娥氏”也就是“蚂蚁大力神”。

    《愚公移山》的真实读者就是听众和阅读文本的读者。随着时代的变迁,即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真实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往往也发生变化,即便是同一时代的真实读者也会出现对文本有理解、不解和曲解的现象。

  • 常规叙事

  • 所谓“常规叙事研究”就像前面提到的科学叙事,即单义直接表述。相当于真实读者把原来的古文解释一通,了解故事内容即可。

    《愚公移山》文本译文:“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2-12-15
展开全部
好吧

愚公的这种行为破坏了自然的和谐

没有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

他在移走大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 山上的小动物们还有花花草草

只为了狭隘的利益 而自以为是的“改造”自然 他移走了山 便毁掉了树 毁掉了树 便驱逐了鸟 驱逐了鸟 便放肆了虫 放肆了虫 便荒芜了田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山神移走了大山 是天道使然 是愚公和他们子孙暂时的欢愉 也是命运为下一个大灾难埋下的伏笔

差不多就是这样 其实正方反方都无所谓 只是站的角度不同 尽量看的远一点 淡一点 输赢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家都有收获 谢谢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杨依米紫贝
2012-12-16 · TA获得超过139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把时间浪费在挖泥土的漫长时间之下不如到外面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到时再用先进的技术来给那座山挖一个隧道岂不更好?省时又省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1274f16
2012-12-16 · TA获得超过15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5.4万
展开全部
俗话:不能接受的事情,就靠自己的努力使它变成你能接受的;接受那些已经不能再改变的事实。王守仁被贬后参透心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