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人 作文 15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习作6的作文题目我是福鼎的,不要其他地方的名人。好的话我再加悬赏...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习作6的作文题目

我是福鼎的,不要其他地方的名人。

好的话我再加悬赏
展开
 我来答
力天霸王
2012-12-16 · TA获得超过15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6万
展开全部
写关于家乡名人的作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种田虽然让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阵子。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

2

庄子故里在唐宋以前,没有争议,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蒙城县。

今日蒙城县,是古代蒙县而来。蒙很早就为县级行政单位了,在后汉(公元25~220年)时代,“蒙”称“蒙城”,《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得很明白:豫州,梁国有九城:其中有“蒙”城。因此,“蒙”自后汉起,就称为“蒙城”。后汉的郡和郡国的县级行政单位都称城,特别是过去单字的县,如“蒙”、“项”、“虞”等等,此后也成了“蒙城”、“项城”、“虞城”了,以后再恢复县制称呼,“蒙”就成了“蒙城县”, “城”字被保留了下来。

晋代学者张湛曾经作《列子注》这本书,张湛明确写道:“庄子,宋之蒙城人,为梁漆园吏。”可见,晋代仍沿称蒙为“蒙城”。蒙城这个地名,当起自后汉。汉晋以后,唐以前,蒙城地名有过变动,蒙城曾被叫做“山桑”,山桑侯国,但称做山桑前后,“蒙城”也是不断反复出现在史志上的。但自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城重新被确认至今为“蒙城县”,1000多年中没有变化。所以,有的学者不辨史志,武断蒙城自唐代开始才有的,不符史实。

“蒙”是春秋战国就有的县级行政单位,在后汉,称为蒙城,从唐朝至今,蒙城这一名称始终不变。蒙城算得上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了。

“蒙”是庄子故里,首先提出的也是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附有庄子传,开头一句就是“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后汉时“蒙”为“蒙城”,庄子自是蒙城人了。

对此,宋代二位大文豪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苏东坡(公元1036~1101年)均予以确认。

《苏东坡全集》中有一篇《庄子祀堂记》,是为蒙城人建庄子祀堂而写的。文章一开头,即为“庄子,蒙人也。”这块碑近年在蒙城出土,虽为残碑半块,存原文186字,经有关专家认定,碑文文字当是苏东坡亲笔所写。

《王文公文集》中有一首诗:《蒙城清燕堂》
追问
第一篇我们书里有,不让抄,第二篇那不是我家乡的
百度网友e27db9c
2012-12-19 · TA获得超过218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1万
展开全部
我们村的名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种田虽然让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阵子。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

还行吧,如果字少你也可以再添,就拿这当范文,反正不能照抄,我和你一样,也是六年级的,我是六三班的,咱们交个朋友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女凵双
2015-12-31 · TA获得超过59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保卫国家的战斗英雄,那些热爱劳动的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有着众多“粉丝”的歌星、影星、球星等等.然而,今天我要赞颂的却是有着米兰那朴实无华的品质、那与我们度过了四个春秋的语文老师——钱美娟.
  也许你会不以为然,一位普通的老师能称得上是“名人”吗?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钱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画上了不平凡的一笔.她不仅知识渊源,工作严谨认真,而且在作文教学方面别出心裁.
  作文历来是学生们最头疼的事,但在钱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不但不怕作文,而且作文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有一次,我们上语文课,钱老师讲了一会儿作业.突然,传来一阵“呜呜”声,这声音响彻了整个学校上空.同学们都睁大眼睛东张西望,寻找着线索.“在哪儿”一位同学大叫,我们的目光随他而去,原来是几架滑翔机啊!这时,钱老师并没有制止我们,反而知道我们怎样观察.正当我又快乐又纳闷——语文课怎么变成“看西洋镜”课了的时候,钱老师去一声令下,让我们回到座位,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想写成一篇作文.同学们恍然大悟,但没有一个人愁眉莫展.大家都兴致勃勃、奋笔疾书.于是,一篇篇充满乐趣的即兴作文就这样诞生了.原来,钱老师的心里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盘啦!看,钱老师的作文教学就是这样不露声迹.这正如大诗人杜甫诗中所写:“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记得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把小吃带到课堂上来,边看边写.钱老师带领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她一边巡视,一边不停地给我们知道和启发.她特意让我们根据“色、香、味、形”等方面展开想象,使作文更生动、形象.
  现在,无论在我们塘市或张家港市区,你只要一提到钱老师,那真是钢珠掉在铜盆里——响当当.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连连获奖,真是“名师出高徒”呀!如果你有作文上的问题想请教她,一个电话“叮铃铃”打过去或亲自登门拜访,她准会热情地为你指导,给你指点迷津,让你茅塞顿开、灵感突发、思路开阔,下笔成文不用愁,你一定会写出新颖的文章投稿发表呢!
  什么叫“名人”?其实就是平凡中不平凡的人.钱老师就是普通人中与众不同的一个,她在工作之余还积极总结经验,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频频获奖和发表.再过半年我们就要分别了,但我相信我们的感情是不会淡化的.我爱钱老师——我心目中的“名人”!
  经过千百年大自然的孕育,经过日晒雨淋的磨砺,经过大海惊涛的拍打,虽然脆弱,却蕴藏着坚强,虽然质朴,却显得美丽大方.在李恒的眼中,贝壳是吸纳了水天灵气的尤物.这个憨厚朴实的海南人,每天都守侯在他的贝壳堆里,与他的海世界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伙伴们,虔诚地雕啄着他的“宝贝之梦”.那么,李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今年38岁,1米65的个子,敏锐的眼睛中蕴藏着深邃的智慧,就是这么一个相貌平平的人,秉着“海之神奇,世界共享”的企业理念,以贝壳为载体,集海洋之灵气,纳艺术之精华,融入海洋文化,相继开发出上百种海洋工艺品,他就是海南海世界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李恒的思维里,时空的变换只在瞬间.这个与海洋共舞的海南人,曾经漂泊,曾从国企下海,远赴广东打工,跑过销售,当过厂长,从打工仔到总经理,李恒认为,“走出去”造就了他.如今,让贝壳穿着自己亲手设计的精美“嫁衣”,作为海南的“和亲使者”,带着海南人民的深情厚谊,为海内外游客传递海南的无穷魅力,成为了他的心愿.李恒说,海南要做强旅游业,必须同时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其中购物是最重要的一项.作为依靠海南特色资源发展的贝艺,是海南的特色礼品,政府应该整合资源,共同打出海南的贝雕品牌.在他的展厅,摆设着南太平洋海域贝壳五百多吨,数亿个之多.看来,这个朴实的海南人,正执着地构建着他的贝艺王国.他的野心是,通过海世界的贝艺,把整个“海南”送给每个游客,把整个大海送给游客!
  就是因为李恒的标新立异、雄心勃勃、企业理念,为海南旅游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海南400多名下岗员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受到了海南省政府的高度表扬,他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axinyu80
2012-12-19 · TA获得超过10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90
展开全部
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江苏兴化人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有《板桥全集》。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摹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因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生气额无聊
2018-12-08 · TA获得超过2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02
展开全部
家乡名人的作文篇3
  你们知道张大伯吗?他可是我们南京市的种植大户。

  张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一个平头,经常戴一顶皮帽子,穿一件很旧的夹克衫,显得又瘦又高。但他种起田来一点也不吃力。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浇水……干的十分辛苦,但他没有放弃。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八十几亩田了。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正是天然之别。

  张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十分聪明。张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简单”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买的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

  从此,他就成了我们家乡的名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