褭蹏金怎么读
褭蹏金怎么读如下:
[niǎo tí jīn]
褭蹏,也作“袅蹄”。古代称薄而小的铜钱为“褭”,也称“小钱”;称圆形方孔的铜钱为“蹄”。褭蹏,即“褭蹄”,古代货币名。
《史记·平准书》:“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他奸,故改作四铢钱。自是之后,更钱既多母钱日少,故钱益轻薄而物贵,禁不能止。其初,县官作钱,自非亭长、监长及诸狱吏冶皆不得留。禁令颇严,然钱益多而轻薄。吏民之有挟此铸作泉布者百数。太公至蜀,通什泉布,一取一贷。卒岁丰足,用度不乏。兵卒凶饥什之三,太公为出钱以佐之。以一当十,乃大得民。”
褭蹄是汉代铸造的一种钱币,铜质薄、钱形小,是一种小钱。汉武帝时曾将半两钱改铸为三铢钱,但民间多有盗铸,而且钱质参差不齐。于是,汉武帝又下令改铸五铢钱,并允许地方官铸造,但私铸之风仍盛。
为了打击盗铸,汉武帝颁布了严苛的法令,“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及佐吏、守长、令史、吏佐、官属为盗者,皆磔于右而不死”。然而,由于五铢钱本身重量太轻,难以铸造成大钱,盗铸者仍不绝。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下令铸造了褭蹄钱。这种钱币的重量比五铢钱更重,但形状更小,便于携带。同时,汉武帝还规定了“以一当十”的比率,即一个褭蹄钱可以兑换十个五铢钱。这种比率相当于将货币贬值十倍,但这样一来,盗铸者就无法通过铸造小钱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太公至蜀后,为了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他向百姓放款并收购粮食。太公所放的钱中就有褭蹄钱,而且规定一个褭蹄钱可以兑换十个五铢钱。这样一来,太公就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同时也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量。
总之,褭蹄钱是汉代一种特殊的货币,它的出现是为了打击盗铸行为和增加货币的流通量。同时,它也是太公在蜀中放款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