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这一次,亨利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巴克莱小姐。
在米兰就医期间,两人处于热恋之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期间,凯瑟琳怀孕了。亨利伤愈返回前线,发现意军士气大跌,处处充斥着失败与绝望的情绪。德国人的进攻,终于击垮了意军的抵抗,意军开始溃退;士兵们的情绪很激动,反战热情高涨。在一座桥前,意军前线宪兵部队开始逮捕所谓擅离职守的军官,并无一幸免地加以枪决,亨利不幸也在其中。借着审问其他人的时机,亨利跳进河流,得以逃脱被处决的命运。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士兵的义务已经连同河水一起被冲走了。此时的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到凯瑟琳,然后两人逃离战争的苦海。亨利辗转来到了米兰,发现凯瑟琳已去边境一度假小城。亨利找到凯瑟琳以后,两人再次幸福地相聚。可是,随后意大利警察的追捕,使得他们不得不逃往瑞士。亨利和凯瑟琳在瑞士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最终,凯瑟琳还是在难产中死去,留下亨利一人独自在外流亡。
扩展资料: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早期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29年9月27日。
该作讲述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
通过描述二人的爱情,作品揭示了战争的荒唐和残酷的本质,反映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以及战争对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毁灭。
创作背景
1、时代背景
在20世纪初,美国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动乱与不安的气氛,当时的人们对无情而残酷的战争充满了恐惧之情,并且对未来的生活也失去了先前的激情与希望,对今后新的生活没有了信心与信念,他们就像迷了路的小鹿,眼中充满了迷惘与无奈,心中更是找不到一丝前行的光明,当时这一代的年轻人被称为“迷悯的一代”,他们的精神面貌十分地糟糕,就像描述的一般充满了迷惘之意。
2、个人背景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初稿写于1922 年,手稿在巴黎不幸被小偷扒走,只好重新创作,于1929 年出版。自1922年到1929年间,他除发表了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外,结了两次婚,他父亲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医治无效,饮弹自尽。这些遭遇变化,更使他感觉人生变幻无常,好像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毁灭的危机。
他战时受伤,曾从身上取出几百片榴弹炮弹片,长期失眠,黑夜上床必须点着灯,入睡后被噩梦折磨,旧病发作起来,理性失去控制,无法制止忧虑和恐惧。由于他反复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对于一般事物的认识也比较敏锐透彻,所以常常把自己的感情和经历倾注于艺术创作中。例如在《永别了,武器》第二部分中,他把在瑞士的乡居生活写得犹如处身世外桃源,就是他结第一次结婚后的生活体会。
再如女主角凯瑟琳的难产,也是他第二个妻子难产的切身经历,她结果剖腹生下第二个儿子。海明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这些人悲观、怀疑、绝望。他们志愿参军,在战争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大多遭受到无可挽回的创伤。他们怀疑一切、厌恶一切,鄙视高谈阔论,厌恶理智,几乎否定一切传统价值认为人生一片黑暗,到处充满不义和暴力,总之,万念俱灰,一切都是虚空。
故事梗概: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这一次,亨利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巴克莱小姐。在米兰就医期间,两人处于热恋之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期间,凯瑟琳怀孕了。亨利伤愈返回前线,发现意军士气大跌,处处充斥着失败与绝望的情绪。
德国人的进攻,终于击垮了意军的抵抗,意军开始溃退;士兵们的情绪很激动,反战热情高涨。在一座桥前,意军前线宪兵部队开始逮捕所谓擅离职守的军官,并无一幸免地加以枪决,亨利不幸也在其中。借着审问其他人的时机,亨利跳进河流,得以逃脱被处决的命运。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士兵的义务已经连同河水一起被冲走了。此时的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到凯瑟琳,然后两人逃离战争的苦海。亨利辗转来到了米兰,发现凯瑟琳已去边境一度假小城。亨利找到凯瑟琳以后,两人再次幸福地相聚。
可是,随后意大利警察的追捕,使得他们不得不逃往瑞士。亨利和凯瑟琳在瑞士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最终,凯瑟琳还是在难产中死去,留下亨利一人独自在外流亡。
扩展资料:
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以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为创作基础,以男孩亨利参加战争、经历战争并最终脱离战争作为作品的发展线索,海明威借助亨利向世人表达了他鲜明的主题——厌战、反战思想。
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也通过对男孩亨利与凯瑟琳之间爱情的描述来体现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冲击,如果没有战争,男孩亨利也就不会参战,也就不会发生后来一系列的逃亡情况,更不会发生与心爱的女友凯瑟琳不能相聚的情形,但是最终亨利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以凯瑟琳难产死亡而画上了终止的符号。
他们幸福而甜蜜的爱情正是由于无情而残酷的战争而最终走上了绝路。在海明威的心中,战争是导致人们生活困苦、摧毁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因,他对战争充满了厌恶的情绪,他痛恨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与迷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别了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年轻的弗雷德里克•亨利应征入伍,他是一个相貌英俊、身材高大的美国人,被派往意大利前线的一个战地救护队任中尉。由于他为人和善,平易近人,在军队中有很好的声望。在一次进攻前夕,亨利休假后返回前线,他的好友雷纳尔告诉他自己认识了一个英军医院的美丽护士凯瑟琳,在雷纳尔的引见下,亨利和凯瑟琳一见如故。
凯瑟琳的心灵曾经受到极大的伤害,她的未婚夫在一次战役中阵亡了,生命的意义对于她来说更为深刻,她十分珍视每个人的生命,更为亨利的安全担心了。借救护队往返于前线医院运送伤员的间隙,亨利常去看望凯瑟琳,慢慢地亨利真的陷入了情网随着战事的紧张,总攻就要开始了,出发前凯瑟琳将一枚圣安东尼圣像送给了亨利,保佑他平安归来。
死神在战场上狰狞着,一次,当亨利同几个意大利救护队的司机在前线地下掩蔽室吃饭时,一发炮弹在他们的身边炸响了,亨利的腿部受了重伤被送往野战医院,随后转入了米兰一所新设立的美国医院,几天后,亨利和凯瑟琳不期而遇,她是奉命调到这家医院来工作的。意外的重逢使他们很快坠入了爱河。凯瑟琳在亨利治疗期间一直陪伴着他,他们尽可能找机会呆在一起,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多久,而亨利由于英勇受伤被提名授予银质奖章。在凯瑟琳的服侍下亨利逐渐痊愈,爱情也逐渐加深。两人一块到郊外散步,一块乘马车去乡间兜风或做短途旅行。
夏去秋来,前线战争不断失利,亨利的伤口也已完全愈合,亨利本来该归队了,幸好他得了黄疸病,又延长了假期。可是离别的日子在不紧不慢中终于还是来了,就在这节骨眼上凯瑟琳怀孕了。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凯瑟琳把亨利送上驰往前线的列车。亨利祈祷着:“愿上帝保有她和我的小凯瑟琳。”
重新回到部队,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感觉空荡荡的,他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气候越来越恶劣,战争的形势也越来越坏,他们经常到前沿阵地转运伤员。不久,他们设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师部奉命下达大撤退的命令。
亨利他们负责护送三辆救护车撤往波达诺涅,一路上苦不堪言,整只队伍嘈嘈杂杂,绵延数里缓慢的向前移动,不时还有敌机袭击,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没有人可以驾驭得了,部队中出现了逃兵,车子也陷入了泥中,他们不得不弃车跋涉。在一座桥上,亨利看见一辆德军汽车和德大部队正通过这条河上游的一座大桥。他们已处于敌人的占领区了,在东躲西藏绕过德军之后,他们终于可以看见尤汀了。但亨利一行人中的一个却被误认为敌军而遭意大利狙击手击毙。其他人进退两难,只好躲进一间农棚中,直到觉得比较安全了,他们才绕过尤汀加入到向塔格利亚门托河方向撤退的大部队中。但他们已属于违抗军令了。
那时,意大利军队纯粹成了一群狂乱的乌合之众。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军官们也撕掉了袖子的军衔标记。意大利当局派战地警察在塔格利亚门托河一座长木桥尾进行拦截。亨利看到许多向他一样的“俘虏”被草率地审问几句就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了。他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冰冷的河水使他浑身发抖,但更冷的是他的心,他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抓住一块木板并顺利上了岸。他日夜兼程地赶往米兰那家他曾养伤的医院,心中只想着找到凯瑟琳。
不巧的是,凯瑟琳两天前刚去了斯特雷扎。几经周折后,他们终于重逢了,劫后余生使他们真正懂得了爱情的份量和幸福的珍贵,他们决定隐居到乡下,但是仍旧躲不过米兰宪兵的追查,不得已他们逃往中立国瑞士。
晚秋和冬天,亨利和凯瑟琳两人住在离蒙特勒不远的一家小旅店里,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两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孩子的降生。就在他们要度过这冬天最寒冷的日子的时候,凯瑟琳住进了医院,一种不祥的预感弥漫在亨利的心头,一天过去了,凯瑟琳仍处于昏迷之中,医生虽然做了最后的努力,仍旧未能挽救凯瑟琳和婴儿的生命,命运无情地夺走了他所爱的人,将他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