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陈敬群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具有几个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其教学方法绝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开始时都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好奇的心情,并觉得可以打游戏、好玩,于是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如:在介绍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系统时,在学生不熟悉计算机的情况下,可预先示范给桌面改换图案、背景、改变图标下字体的大小、随意拖动任务栏、调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让学生感知Windows系统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或改变桌面的背景,等等。若教师发现后,对这些学生加以批评,甚至处罚,学生就会由扫兴到无味,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的。在教学中,应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了相应的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只强调线性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
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运用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要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的满足每个同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是很困难的,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考虑这个差异性。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看计算机书,至于上课,主要是用于解决平时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咨询,查找相应的资料,与教师共同研究,鼓励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去学习课本以外电脑知识,让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担任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辅导员,组织学生信息技术经验交流,等等,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都能取得到进步。
六、注意分层教学。
分层不光是学生分层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都得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分层。如在教学PowerPoint即幻灯片制作时,我所教的几个班中有两个衔接班,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从小学直接升上来的,经过了解发现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如何制作幻灯片了,而其余几个班的学生来自全省不同的地方,很多学生根本不会。于是针对不同情况,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衔接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的幻灯片知识我就不再重复讲解,直接给出一个综合性作业,比如以科技创新为主题,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制作一份电子报刊,同时把学长们做得好的作品展示他们看,让他们心中大致有个努力的目标。当然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式各样没有见过的问题,比如模板的制作,等等。这时我并不是急于给他们解决,而是首先让他们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如果还不能解决,最后才给他们讲解。这样通过问题来引发他们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其他班的学生我也进行了分层,已经学过幻灯片制作的学生直接进入电子报刊的制作,电脑不受老师控制,而其他学生则必须听老师讲解如何制作幻灯片如文字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以及幻灯片的处理和播放,等等。同时我又把能力强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当小老师,辅导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每个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如:在介绍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系统时,在学生不熟悉计算机的情况下,可预先示范给桌面改换图案、背景、改变图标下字体的大小、随意拖动任务栏、调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让学生感知Windows系统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或改变桌面的背景,等等。若教师发现后,对这些学生加以批评,甚至处罚,学生就会由扫兴到无味,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的。在教学中,应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了相应的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只强调线性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
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运用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要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的满足每个同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是很困难的,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考虑这个差异性。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看计算机书,至于上课,主要是用于解决平时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咨询,查找相应的资料,与教师共同研究,鼓励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去学习课本以外电脑知识,让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担任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辅导员,组织学生信息技术经验交流,等等,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都能取得到进步。
六、注意分层教学。
分层不光是学生分层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都得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分层。如在教学PowerPoint即幻灯片制作时,我所教的几个班中有两个衔接班,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从小学直接升上来的,经过了解发现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如何制作幻灯片了,而其余几个班的学生来自全省不同的地方,很多学生根本不会。于是针对不同情况,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衔接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的幻灯片知识我就不再重复讲解,直接给出一个综合性作业,比如以科技创新为主题,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制作一份电子报刊,同时把学长们做得好的作品展示他们看,让他们心中大致有个努力的目标。当然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式各样没有见过的问题,比如模板的制作,等等。这时我并不是急于给他们解决,而是首先让他们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如果还不能解决,最后才给他们讲解。这样通过问题来引发他们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其他班的学生我也进行了分层,已经学过幻灯片制作的学生直接进入电子报刊的制作,电脑不受老师控制,而其他学生则必须听老师讲解如何制作幻灯片如文字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以及幻灯片的处理和播放,等等。同时我又把能力强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当小老师,辅导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每个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