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企业生产量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
提升企业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1、操作人员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 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2) 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3) 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
(4) 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
2、机器设备因素(机)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 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3)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条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
(4)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 建立进料检验、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
(3) 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 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
(5) 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6) 生产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质量问题可追溯。
4、工艺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工序流程布局科学合理,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2) 能区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和控制点能标识清楚。
(3) 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和工艺操作文件。
(4) 主要工序都有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操作文件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参数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5) 工艺文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特性值经过工艺评定或工艺验证;特殊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6) 对每个质量控制点规定检查要点、检查方法和接收准则,并规定相关处理办法。
(7)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工艺文件处于受控状态,现场能取得现行有效版本的工艺文件。
(8) 各项文件能严格执行,记录资料能及时按要求填报。
5、环境的因素(环)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生产现场环境卫生方面的管理制度。
(2)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等符合生产技术文件要求。
(3) 生产环境中有相关安全环保设备和措施,职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4) 生产环境保持清洁、整齐、有序,无与生产无关的杂物。可借鉴5S相关要求。
(5) 材料、半成品、用具等均定置整齐存放。
(6) 相关环境记录能有效填报或取得。
6、测量的因素(测)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4)保存校准记录。
(5)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工序标准化对5M1E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应将工序标准化工作纳入工序质量改进的整体计划之中。在制定相关标准化要求基础上,通过工序质量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工序标准化各具体要求的执行偏差,进而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工序质量改进的持续循环,促进工序标准化的真正实现和持续改进,从而实现工序质量的持续改进。
提升企业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1、操作人员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 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2) 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3) 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
(4) 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
2、机器设备因素(机)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 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3)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条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
(4)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 建立进料检验、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
(3) 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 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
(5) 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6) 生产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质量问题可追溯。
4、工艺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工序流程布局科学合理,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2) 能区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和控制点能标识清楚。
(3) 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和工艺操作文件。
(4) 主要工序都有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操作文件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参数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5) 工艺文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特性值经过工艺评定或工艺验证;特殊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6) 对每个质量控制点规定检查要点、检查方法和接收准则,并规定相关处理办法。
(7)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工艺文件处于受控状态,现场能取得现行有效版本的工艺文件。
(8) 各项文件能严格执行,记录资料能及时按要求填报。
5、环境的因素(环)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生产现场环境卫生方面的管理制度。
(2)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等符合生产技术文件要求。
(3) 生产环境中有相关安全环保设备和措施,职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4) 生产环境保持清洁、整齐、有序,无与生产无关的杂物。可借鉴5S相关要求。
(5) 材料、半成品、用具等均定置整齐存放。
(6) 相关环境记录能有效填报或取得。
6、测量的因素(测)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4)保存校准记录。
(5)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工序标准化对5M1E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应将工序标准化工作纳入工序质量改进的整体计划之中。在制定相关标准化要求基础上,通过工序质量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工序标准化各具体要求的执行偏差,进而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工序质量改进的持续循环,促进工序标准化的真正实现和持续改进,从而实现工序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全部
提高产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设备和人员,但是创造的经济效益一定高,因为你的投入增加,成本增加,边际效益在降低,所以规模不是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标准。
现在很多厂都在转型,大的加工厂基本都在上自动化、半自动化,虽然初始投入较高,但是边际成本较低,产量和合格率提高,产品边际效益提高,在订单竞争激烈的市场状况下利润反而会提高,大大的提高企业生存竞争的能力。这都是我们调研了很多企业作出的总结。
还有就是将订单外发,解决短期加工能力不足问题。
现在很多厂都在转型,大的加工厂基本都在上自动化、半自动化,虽然初始投入较高,但是边际成本较低,产量和合格率提高,产品边际效益提高,在订单竞争激烈的市场状况下利润反而会提高,大大的提高企业生存竞争的能力。这都是我们调研了很多企业作出的总结。
还有就是将订单外发,解决短期加工能力不足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生产规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