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
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可操作化。
课堂目标的设计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必不可少但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拓展资料: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
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
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果将隐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学科了。
如果写出来,每一节课都差不多一样,不但是违反了教学目标的唯一性原则,还会写大了、写多了、写偏了、写远了。有可能就成了是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了,如:政治学科、哲学学科等。
隐含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能体现出来,又不能影响教学主线。还要能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隐含目标的实现,可以借助于教案中的活动主题、活动任务、列举的案例等来实现。如:
①图形图像课中,对比今昔天安门广场全景图的技术实现。
②电子表格课中,判断刚刚设计、输入的公式对错与否,不是某一个,某几个学生、老师的判定的,也不是什么民主投票决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行一下,就知道了!
③声音信息感觉媒体课上,举例音乐的曲调和歌词的传播信息的特点和效果时,举例“日本鬼子投降后,曾克林帅部入关,在沈阳火车站唱《国际歌》”“抗日时期,冀中平原夜间老百姓让门外来人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设计有对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等的评价分数,如:百分制的5分。
教学又是借助不同的形式实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运用教学这一途径时可供我们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教学的电化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概念是从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教学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对教学这一概念的厘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人类对教学的认识是有连续性的。回顾历史上对教学这一概念的解释对我们正确认识教学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出现了“个性化教学”一说,即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制定特有的学习方案,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学习难点。课外教学出现很多这样的机构,像至善教育等一些教育机构的出现也在逐渐影响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教学出现以来渐次形成的特殊作用是:
(1)教学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各种教学规章制度的形成更规范了师生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活动免除了随意性和零散性,从而变成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特殊活动。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这比起学生自己选择,自发学习社会上散在的经验,无论其目标、内容、时间、效果都要优越得多。
(3)教学又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它可以避免自学上的困难和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而且,教师又总是试图选择最优的方法去完成教育的任务,这就保证了学习者学习上的每一步都能够顺利地进行。
(4)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要完成的任务始终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等等,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只有教学才能做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学目标
2020-05-22 广告
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
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可操作化。
课堂目标的设计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必不可少但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拓展资料:
教学目标设计的解决策略
传统教学主要考虑知识、技能等显性教学目标,很少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把隐性教学目标与显性教学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比显性教学目标的地位更突出。为此,可以从如下做起:
1、课堂上渗透隐性教学目标;
2、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
3、重即时目标,忽视长远目标。
一、教学目标应多元化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1)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所识得的知识的每一个过程,激发学生呈现的体验的多样性及创造精神。让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具体的经历每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中,得到应当的提升。
(3)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形成合作探究意识,体会合作的快乐。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目标都是三维目标面面俱到的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始终心怀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有机整合三维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体现课时教学目标的具体性。
3、体现课时目标可操作性和检测性。
总之设计教学目标既要从中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体现知识间的协调和层次性,同时也要联系课时目标的教学需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当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僵化的和不变的,课堂会发生什么事件是不可预设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堂机智可容纳课堂即时生成的目标,并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让学生有充分发展的课堂空间。因此,充分的预设,将预设和课堂生成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才能使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用直角三角形来表示,两条直角边分别表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那么连接两条直角边的斜边则表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换句话说,“三维目标”更加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这一目标某种程度上也是由前两种目标衍生而来的。建立三维目标的知识体系是优化教学目标的前提。
例如,绿色植物开花与结果的教学,不能只局限在概述花的主要结构和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还应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且还要培养学生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以及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要设计观察、分析、自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生物能力的教学和渗透,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目标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要分层次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功课都应该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开辟道路,指示途径。”确立教学目标时,务必要循序渐进,连贯一致。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出目标内容,而且要确定这些内容的达标水平。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学生的学习究竟应达到哪一种水平,培养某种能力应达到什么水平,必须具体明确。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学段、每一单元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整体教学目标中的一部分,各个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应组合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目标网络。
三、教学目标需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如果教师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教材和了解学生,就会造成教学目标定得不恰当的现象发生。如有的教师喜欢把二、三课时的目标并放在第一课时,其实,此时有很多学生普遍的认知能力是难以达到这一目标的;而有的知识在小学学习自然时已经学过,已经掌握,而教师还在反复讲解。还有更多的教学目标应达到较高的能级水平,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降低了要求。
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体现在目标结构简单易行,评定的标准简单明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教学的基本程序;既能从中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能体现思维升级的进程和学生能力增长的阶梯进程。如果教学目标不便于落实和操作,就会达不到学习效果。
例如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提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采用“充分理解”、“进一步领会”等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一门学科,一个单元是可以的,但作为一堂课的课时目标用于指导教学则难以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四、“教学目标”应转化为“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和“学”的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讲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教”的目标最终要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必须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十分确切地表达出学生应达成的学习结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知道这节课要教些什么,而学生并不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的情况还相当普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把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揭示给学生,使教学目标真正转化为学习目标,学生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更不知道这堂课应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学习任务,也就难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我看来,只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从而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能够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拔、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
(三)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敦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著名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2推导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2”的理解及其与“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四)学习方式应该多样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认识学生和认识学生的学习倾向,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理论框架。不论你是否完全同意他对人的智能的分类,要关心学生的不同特点,要用多种方法来强化学习效果……都已成为实验学校教师的共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如此等等。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字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例如对某些事实或现象的介绍资料)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当然,“做中学”也并不完全是新东西,人类的技能学习一直是做中学的,体育老师教学生游泳、打球,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在做(练习)中学的,把“做中学”拓展到认识领域,拓展到智能学习领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极其重要的要求。但是,除了“听中学”、“看中学”与“做中学”以外,人们还可以“想中学”、“读中学”、“聊中学”(讨论中学习,又说又听又想),等等。特别是在每位学生都有一册系统传递信息并体现着培养要求的教科书,每位学生都可以及时上网或到图书室或到家庭藏书中去浏览查阅的条件下,怎样在学习活动中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每位正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师要格外关注的事。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一切有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教师、学生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新课”,教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应该从解决他们的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开始教学。
(五)教学设计实际是教学构想
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施工蓝图要十分细致周全,不能留下任何空白死角,虽然在建设中免不了“洽商”修改的烦恼,但它毕竟要求按计划施工。教学则不然,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规划主要发生在不同学生头脑中的事情,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我们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步骤,是常有的事,而且事先设计得越具体,越周详,有可能需要改变的就越多。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完全放弃了写详细的教案(例如特级教师孙维刚就宣称自己十多年来未写过教案)。当然,课前,他们在依据自己对学生知识、经验以及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等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充分的设计与构想,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1、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1)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所识得的知识的每一个过程,激发学生呈现的体验的多样性及创造精神。让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具体的经历每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中,得到应当的提升。(3)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形成合作探究意识,体会合作的快乐。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目标都是三维目标面面俱到的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始终心怀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有机整合三维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体现课时教学目标的具体性。3、体现课时目标可操作性和检测性。
总之设计教学目标既要从中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体现知识间的协调和层次性,同时也要联系课时目标的教学需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当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僵化的和不变的,课堂会发生什么事件是不可预设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堂机智可容纳课堂即时生成的目标,并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让学生有充分发展的课堂空间。因此,充分的预设,将预设和课堂生成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才能使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用直角三角形来表示,两条直角边分别表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那么连接两条直角边的斜边则表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换句话说,“三维目标”更加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这一目标某种程度上也是由前两种目标衍生而来的。建立三维目标的知识体系是优化教学目标的前提。
例如,绿色植物开花与结果的教学,不能只局限在概述花的主要结构和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还应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且还要培养学生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以及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要设计观察、分析、自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生物能力的教学和渗透,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目标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要分层次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功课都应该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开辟道路,指示途径。”确立教学目标时,务必要循序渐进,连贯一致。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出目标内容,而且要确定这些内容的达标水平。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学生的学习究竟应达到哪一种水平,培养某种能力应达到什么水平,必须具体明确。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学段、每一单元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整体教学目标中的一部分,各个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应组合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目标网络。
三、教学目标需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如果教师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教材和了解学生,就会造成教学目标定得不恰当的现象发生。如有的教师喜欢把二、三课时的目标并放在第一课时,其实,此时有很多学生普遍的认知能力是难以达到这一目标的;而有的知识在小学学习自然时已经学过,已经掌握,而教师还在反复讲解。还有更多的教学目标应达到较高的能级水平,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降低了要求。
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体现在目标结构简单易行,评定的标准简单明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教学的基本程序;既能从中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能体现思维升级的进程和学生能力增长的阶梯进程。如果教学目标不便于落实和操作,就会达不到学习效果。
例如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提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采用“充分理解”、“进一步领会”等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一门学科,一个单元是可以的,但作为一堂课的课时目标用于指导教学则难以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四、“教学目标”应转化为“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和“学”的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讲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教”的目标最终要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必须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十分确切地表达出学生应达成的学习结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知道这节课要教些什么,而学生并不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的情况还相当普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把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揭示给学生,使教学目标真正转化为学习目标,学生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更不知道这堂课应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学习任务,也就难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
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可操作化。
课堂目标的设计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必不可少但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拓展资料:教学目标设计的解决策略
传统教学主要考虑知识、技能等显性教学目标,很少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把隐性教学目标与显性教学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比显性教学目标的地位更突出。为此,可以从如下做起:
1、课堂上渗透隐性教学目标;
2、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
3、重即时目标,忽视长远目标。
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可操作化。课堂目标的设计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必不可少但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
扩展资料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
普通高中14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大都是指如下的三个方面: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这绝不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教学目标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