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不见》所表达的情感 30
这首诗直抒胸臆,不假藻饰,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抒发了自己和李白怀才不遇的感慨,并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回到四川来。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1,佯狂2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3,吾意独怜才4。
敏捷诗千首5,飘零酒一杯6。
匡山读书处7,头白好归来8。
1.李生:指李白。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745)在山东兖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见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2.佯狂:故作颠狂。李白常佯狂纵酒,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
3.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该杀。
4.怜才:爱才。
5.说李白才思敏捷,创作速度很快。
6.指李白一生漂泊,只能以酒消愁。
7.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8.头白:李白此时已经六十一岁。杜甫这时在成都,李白如返回匡山,久别的老友就可以相见了,故云归来。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
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如此诗用虚字转折诗意,使对偶不切等。这种律诗改变了传统的妃青俪白、四平八稳的老调,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作品原文
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白话译文
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他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
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
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
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
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
③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数学之美】很高兴为你解答,不懂请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O(∩_∩)O~
参考资料: http://www.3lian.com/zl/114/t/1112/58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