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时怎么覆灭的?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945年8月8日下午5时,按照约定时间,前苏联外长莫络托夫准时准点地接见了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没有太多的外交辞令,莫洛托夫向佐藤宣读了苏联对日本的宣战书。这时已经是东京时间晚11点30分了。他拿起电话想立刻通知日本本土军部,却发现大使馆的电话线已被破坏。30分钟后,即9日零时,苏军向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发动了全线进攻。而此时日本国内竟然毫不知情。
万里奔袭百万雄师齐集结
关东军曾是日本在二战时期最精锐的部队。但随着日军战场上的连连失利,此时的关东军虽然仍有百万之众,但大多是被临时集结起来的退伍军人,武器装备也相当薄弱,仅有5000多门火炮,1000多辆坦克和不足2000架飞机。
早在两个月前,也就是欧洲战场刚刚结束的时候,斯大林就已开始将远在几千公里以外的欧洲战场上的苏军秘密运往远东地区和后贝加尔地区。为了保证对日作战的突然性,不让日军察觉到苏军的战略意图,苏军在运输过程中实施了周密的伪装,靠近边境地区白天只少量增加运输车次,夜晚进行“饱和”运输;苏军部队到达集结地域后,严格保持无线电静默,并控制人员的户外活动。到1945年8月,苏军在远东已集结了十个合成集团军、两个战役集群、一个坦克集团军、三个航空军集团和三个防空军集团、四个独立航空兵军,总兵力达157万,配备有26137门火炮,5556辆坦克,3446架飞机,此外还拥有太平洋舰队和阿穆尔地区舰队。至此,与日本关东军相比,苏军在兵力人数上所占优势并不大,但在技术兵器上却占有压倒优势。
运筹帷幄疾风夜雨出奇兵
日本关东军毕竟是日军的一支老牌劲旅,斯大林在进攻关东军的作战部署上做了非常慎重的考虑。他几乎把苏军优秀的高级将领都派往了远东。其中有华西列夫斯基元帅、麦列茨科夫元帅、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为保密起见,三位元帅到远东后都用了化名。7月3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发出命令,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为远东苏军总司令。
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修筑了多处永久性军事要塞,采取分兵把口、分层阻击的防御策略,苏军最高统帅部对此进行了周密的兵力部署。根据中国东北的地形分布,进攻部队分为三个进攻集团军群,分别是滨海集团军群、远东方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滨海集团军群,由麦列茨科夫元帅指挥,共60万人。突击方向为牡丹江地区,进而攻占哈尔滨、长春,并会同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作战,是苏军在东部地区的主要攻击方向。远东方面军由普尔卡耶夫大将指挥,共30万人。其突击方向为:沿黑龙江直指哈尔滨,支援后贝加尔方面军和滨海集团军群,是苏军的次要打击方向。后贝加尔方面军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共60万人,苏军在远东惟一的坦克集团军配备在该方面军。突击方向:一是以坦克集团军为主,穿越浩瀚的沙漠、草原和大兴安岭,插入伪满“首都”新京(长春)和东北的工业中心沈阳;二是以机械化集群向长城以南推进,直指张家口、多伦一线,牵制日本华北方面军。
8月7日,斯大林下达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的命令。9日零点10分,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苏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而此时大多数日本关东军士兵还在睡梦之中,没有丝毫准备。直到清晨,关东军指挥官综合各方面的报告,才得出苏军已经开始全面进攻的结论,到早晨六时才急匆匆下达了全面作战的命令。
风驰电掣“万里奇防”瞬间瓦解
日军自占领中国东北以来,在中国东北和前苏联的国境线上秘密修筑了大量的筑垒地域和地下要塞,其规模之大,堪称当时亚洲之最,关东军称之为“东方马其诺防线”。这条“东方马奇诺防线”南起吉林珲春,北至内蒙古海拉尔,中部经黑龙江省,在数千公里边境地带,一共修筑了14处“城要塞”,8万多个永备工事。8月9日,苏空军对日军主要防御设施实施了大规模的空袭,同时地面部队从3个方向向关东军展开了猛烈进攻。苏军空降部队在长春、沈阳等城市实施机降。日本关东军很快被分割成数块,南北不能相顾。与此同时,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会同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
在苏军猛烈打击下,大多数日本关东军一战即溃,但在一些局部战斗中,日军仍负隅顽抗,其中尤以虎头要塞之战最为激烈。乌苏里江边的虎头枢纽据点,是关东军征用1万多名中国劳工耗时6年修筑的坚固要塞,猛虎山阵地为虎头要塞的中枢部,也是日军虎头国境守备队司令部所在地。
8月8日11时58分,苏军发起进攻,开始猛烈的炮击,击中虎头山日军仓库,引起爆炸。巨响震撼了整个虎头镇,烟尘弥漫,一片昏暗。
当时,日军守备队长西胁武大佐去军部开会未归,守备队由炮兵队长大木正代为指挥,大木正命令士兵将大炮拖进要塞进行反击。日军用40厘米口径的大炮,对准苏联境内的军事目标连续发射了11发炮弹。这门具有巨大威力的大炮,将阵地震得山摇地动,耳膜欲穿。整个阵地烟尘弥漫,一切都被浓黑的尘烟裹了起来,日军拼全力向苏军反击。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敢死队与苏军拼搏,战斗进行了数日,苏军仍未能攻下虎头要塞。
8月19日上午11时,苏军“卡秋莎”迫击炮对猛虎谷的日军炮塔进行猛烈的炮击,几乎炮炮击中目标,炮塔倾刻分崩离析,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早在8月15日,日本天皇就已经宣布了投降诏书。8月17日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才向全军发布停战命令,但此时虎头要塞守备队代理指挥官大本正大尉已下令炸毁无线电台。激战到最后,日军的弹药已所剩无几。40厘米口径大炮发射百余发炮弹后,炮身已经发生炸裂。其他各类大炮也没有炮弹了。8月26日下午3时30分,日军守备队的最后53名官兵被苏军俘获,至此虎头要塞的攻坚战终于降下帷幕。日军共有2000余人被歼灭。
而早在几天前,1945年8月19日拂晓,苏军贝加尔方面军的全权代表阿尔乔缅科上校率领5名军官、6名士兵组成的军使团,在9架歼击机的护航下,飞抵长春关东军司令部,日军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向苏军代表交出了指挥刀,在投降书上签了字。此次战役,关东军损失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骄横一时的日军关东军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万里奔袭百万雄师齐集结
关东军曾是日本在二战时期最精锐的部队。但随着日军战场上的连连失利,此时的关东军虽然仍有百万之众,但大多是被临时集结起来的退伍军人,武器装备也相当薄弱,仅有5000多门火炮,1000多辆坦克和不足2000架飞机。
早在两个月前,也就是欧洲战场刚刚结束的时候,斯大林就已开始将远在几千公里以外的欧洲战场上的苏军秘密运往远东地区和后贝加尔地区。为了保证对日作战的突然性,不让日军察觉到苏军的战略意图,苏军在运输过程中实施了周密的伪装,靠近边境地区白天只少量增加运输车次,夜晚进行“饱和”运输;苏军部队到达集结地域后,严格保持无线电静默,并控制人员的户外活动。到1945年8月,苏军在远东已集结了十个合成集团军、两个战役集群、一个坦克集团军、三个航空军集团和三个防空军集团、四个独立航空兵军,总兵力达157万,配备有26137门火炮,5556辆坦克,3446架飞机,此外还拥有太平洋舰队和阿穆尔地区舰队。至此,与日本关东军相比,苏军在兵力人数上所占优势并不大,但在技术兵器上却占有压倒优势。
运筹帷幄疾风夜雨出奇兵
日本关东军毕竟是日军的一支老牌劲旅,斯大林在进攻关东军的作战部署上做了非常慎重的考虑。他几乎把苏军优秀的高级将领都派往了远东。其中有华西列夫斯基元帅、麦列茨科夫元帅、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为保密起见,三位元帅到远东后都用了化名。7月3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发出命令,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为远东苏军总司令。
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修筑了多处永久性军事要塞,采取分兵把口、分层阻击的防御策略,苏军最高统帅部对此进行了周密的兵力部署。根据中国东北的地形分布,进攻部队分为三个进攻集团军群,分别是滨海集团军群、远东方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滨海集团军群,由麦列茨科夫元帅指挥,共60万人。突击方向为牡丹江地区,进而攻占哈尔滨、长春,并会同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作战,是苏军在东部地区的主要攻击方向。远东方面军由普尔卡耶夫大将指挥,共30万人。其突击方向为:沿黑龙江直指哈尔滨,支援后贝加尔方面军和滨海集团军群,是苏军的次要打击方向。后贝加尔方面军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共60万人,苏军在远东惟一的坦克集团军配备在该方面军。突击方向:一是以坦克集团军为主,穿越浩瀚的沙漠、草原和大兴安岭,插入伪满“首都”新京(长春)和东北的工业中心沈阳;二是以机械化集群向长城以南推进,直指张家口、多伦一线,牵制日本华北方面军。
8月7日,斯大林下达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的命令。9日零点10分,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苏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而此时大多数日本关东军士兵还在睡梦之中,没有丝毫准备。直到清晨,关东军指挥官综合各方面的报告,才得出苏军已经开始全面进攻的结论,到早晨六时才急匆匆下达了全面作战的命令。
风驰电掣“万里奇防”瞬间瓦解
日军自占领中国东北以来,在中国东北和前苏联的国境线上秘密修筑了大量的筑垒地域和地下要塞,其规模之大,堪称当时亚洲之最,关东军称之为“东方马其诺防线”。这条“东方马奇诺防线”南起吉林珲春,北至内蒙古海拉尔,中部经黑龙江省,在数千公里边境地带,一共修筑了14处“城要塞”,8万多个永备工事。8月9日,苏空军对日军主要防御设施实施了大规模的空袭,同时地面部队从3个方向向关东军展开了猛烈进攻。苏军空降部队在长春、沈阳等城市实施机降。日本关东军很快被分割成数块,南北不能相顾。与此同时,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会同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
在苏军猛烈打击下,大多数日本关东军一战即溃,但在一些局部战斗中,日军仍负隅顽抗,其中尤以虎头要塞之战最为激烈。乌苏里江边的虎头枢纽据点,是关东军征用1万多名中国劳工耗时6年修筑的坚固要塞,猛虎山阵地为虎头要塞的中枢部,也是日军虎头国境守备队司令部所在地。
8月8日11时58分,苏军发起进攻,开始猛烈的炮击,击中虎头山日军仓库,引起爆炸。巨响震撼了整个虎头镇,烟尘弥漫,一片昏暗。
当时,日军守备队长西胁武大佐去军部开会未归,守备队由炮兵队长大木正代为指挥,大木正命令士兵将大炮拖进要塞进行反击。日军用40厘米口径的大炮,对准苏联境内的军事目标连续发射了11发炮弹。这门具有巨大威力的大炮,将阵地震得山摇地动,耳膜欲穿。整个阵地烟尘弥漫,一切都被浓黑的尘烟裹了起来,日军拼全力向苏军反击。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敢死队与苏军拼搏,战斗进行了数日,苏军仍未能攻下虎头要塞。
8月19日上午11时,苏军“卡秋莎”迫击炮对猛虎谷的日军炮塔进行猛烈的炮击,几乎炮炮击中目标,炮塔倾刻分崩离析,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早在8月15日,日本天皇就已经宣布了投降诏书。8月17日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才向全军发布停战命令,但此时虎头要塞守备队代理指挥官大本正大尉已下令炸毁无线电台。激战到最后,日军的弹药已所剩无几。40厘米口径大炮发射百余发炮弹后,炮身已经发生炸裂。其他各类大炮也没有炮弹了。8月26日下午3时30分,日军守备队的最后53名官兵被苏军俘获,至此虎头要塞的攻坚战终于降下帷幕。日军共有2000余人被歼灭。
而早在几天前,1945年8月19日拂晓,苏军贝加尔方面军的全权代表阿尔乔缅科上校率领5名军官、6名士兵组成的军使团,在9架歼击机的护航下,飞抵长春关东军司令部,日军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向苏军代表交出了指挥刀,在投降书上签了字。此次战役,关东军损失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骄横一时的日军关东军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参考资料: http://passing.blog.hexun.com/2697267_d.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