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收下南京后怎么做的?为什么投名状里的庞青云会被杀?
曾国藩收下南京后:
上报朝廷,为将士们邀功请赏,当然也有个人私心(咸丰曾经说过:谁拿下金陵,我就封谁为王,从吴三桂以后,清廷就有祖制:不封汉人为王。现在咸丰打破祖制,拿下金陵者,不管是谁都可封王,对于曾国藩而言,这是一个多大的荣耀)。
主动自削羽翼,向当时的朝廷表示没有造反的野心。
为什么投名状里的庞青云会被杀,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知道的是,这投名状是将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进行的剧情改编,当时"刺马案"的复审就有曾国藩。
刺马案背景: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庞青云原型)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被刺客张文祥(姜午阳原型)所杀。张文祥并不逃走而且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
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这还不放心,一周之内,又连连派出大员参与审案。刑部尚书郑敦谨,也奉旨与曾国藩同审。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文祥处决,剜了张文祥的心,去祭奠这位马新贻,又厚厚地予以抚恤。
此案版本有很多,而且有些版本特别有意思,你如有兴趣可以自己到网上去查些资料。
三兄弟和三国里的刘备三兄弟联系一起.我想(我自己猜测)陈导演正是为了一种"把三国里的桃园结拜的那种兄弟义气放到其他的年代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这样的想法而产生了投名状这个影片吧.
很容易看出:庞青云的原形是刘备,
是关羽.老三
就是张飞了.三国里,刘备就是一个只为了自己的伪君子,骗尽天下人,更骗了自己的兄弟.而关羽就是一个
义气,
,有勇有谋的一个英雄.但也是一个信守承诺,感恩图报的一个真君子,有点理想主义的感觉.最后老三张飞就是那一个只为了自己的兄弟情的莽汉,为了自己的兄弟什么都不管的,什么都可以做的人.
而<投名状>里的庞青云也是一个为了一己私欲的伪君子,但是下场却与刘备完全不同,虽然两个最后都死了.但是刘备成
,死的时候却是为了帮兄弟报仇而死.庞青云却是落得个身败名裂,兄弟反目,最后因为功高震主,被上面怀疑,暗杀而死.赵二虎和关羽的下场也是截然不同.先是自己的女人与自己的老大通奸,而后为了信守承诺想放了俘虏而得罪老大,最后被自己的老大出卖,杀死.午阳的情况也是类似,最后是为了帮自己的二哥报仇,亲手刺杀自己的结义大哥.
三国里的三兄弟虽然都是不得好死,最后不但没有兄弟反目,而是为了真正的信守着结义时的那句"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相继为了自己的兄弟报仇而死.也叫死得其所.
投名状里的三兄弟结局却是兄弟反目,自相残杀,先是老二被老大杀,然后老三为了帮老二报仇却要杀了老大.
为什么这三对同样性格的人却有不同的结局呢?偶想了后,正是老陈那个想法.不同的时代,相同的义气却不一定有相同的结局.
三国那个时代,正是群雄割据,问鼎中原的时候.老大刘备的欲望就是为了皇帝.天大地大,我最大.同样的,他的两个兄弟的理想就是一切为了满足老大的欲望.虽然,关羽时常的违背刘备的意愿,作出很多的"傻事".比如最大的事就是
放跑曹操.但是刘备却能够原谅他.为什么?因为刘备知道,要做皇帝就需要关羽的帮助.所以能够容忍
的傻事.
而<投名状>里的庞青云呢?他不能够容忍赵二虎一而再,再而三的违背自己的意愿,做出那些"傻事".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理想与刘备不同,也就是时代不同.他的欲望不能像刘备的欲望那样做皇帝.只能是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个"一人"要他杀了赵二虎,他为了自己的欲望所以最后虽然是心如刀割,但还是杀了赵二虎.老三午阳也就是像张飞那样,天真的以为兄弟之间的矛盾是因为女人而反目,所以做出了"乱兄弟者,必杀之".把自己的二嫂杀了.这是他的性格,因为他就象张飞那样简单,是三兄弟中最信守投名状誓言的一个.只是希望自己的兄弟能够一直同生共死,不能接受兄弟反目,自相残杀.但是最后得知了老大杀了老二后,就一定要杀了老大帮老二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