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学习方法?
2019-01-27
误区1:逼自己早起学习。看到有同学7点多就起床出门去学习,我非常焦虑,也想和他们一样。因此有一个学期,我每天早上6点40就起床,7点15到学校的湖边读英语,结果整个上午的课程都昏昏欲睡,那个学期的考试成绩也相对较差(不过英语考了全年级第一哈哈)。期末复习阶段,也曾尝试7点多起床,8点半就开始学习,但发现真的很困,11点多一点就撑不住去吃饭了,效率也不高。这才意识到:复习不一定要早睡早起,找到自己状态最好的时间段去学习才是最高效的。
误区二:出门晚了就干脆不去自习室。很多次午睡起来已经4点多了,内心非常愧疚,想着这么晚了出去自习也没什么用,就干脆待在宿舍,结果破罐破摔,没忍住一直看剧,一晚上就废了,愧疚感更深。
因此,今后我无论多晚醒来,只要能迈出宿舍去自习室,必有收获。
在这种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后,我探索出了最适合自己的作息和复习时间,在最紧张的期末考前复习期间,既能保证复习质量,拥有让自己不挣扎的作息,每天还能至少看3集电视剧(在我读大学时智能手机的功能还没那么强大,每天的娱乐活动还是以看剧为主)。调整后期末的复习时间表如下:
8点-8点半左右起床,到饭堂打包一个面包和酸奶,到自习室9点左右(其实我比较喜欢图书馆的复习环境,但起得太晚已经占不到位置)。
9:00-12:30 吃饱喝足,专注复习3.5h。充足睡眠后复习状态特别好,由于早餐吃得比较晚,所以可以稍晚一些去吃中饭。
12:30-13:00 饭堂吃午餐
13:10 -14:00玩手机
14:00-16:00 午睡2h,在图书馆睡觉(买个u型枕)
16:00-18:30 下午复习时间,2h
18:30-19:00 饭堂吃晚饭
19:00-19:30 回到自习室玩会手机
19:30-22:00 复习2.5h
22:15 回到宿舍
通过上述的调整,我每天的专注复习时间累计8h,对于期末复习,这样的工作量已经足够了。而且幸福感很高,不用挣扎着早起,每天上午就期待着复习完中午可以看剧。晚上10点从自习室出来,走在回去的路上,感觉非常充实开心,还会去超市买点零食,晚上边看剧边吃。不得不说,劳动后的享受最安心,只有每天学习了这么长时间,我才觉得我配去娱乐玩耍。
第二点,想说说复习节奏的问题。我有一个诀窍就是书看三遍。
期末复习,我通常会把书看三遍及以上,我不喜欢题海战术,从高中到研究生以及现在工作后考证,都习惯研读教材,“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无招胜有招。
第一遍:通读全书。在书上写写划划,不作笔记,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不去深究,先留个记号。
第二遍:细看,且边看边做笔记。看第二遍时会惊奇的发现,很多看第一遍时看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第二遍自然就懂了,这就是潜移默化吧。做笔记的原则是自己完全能够理解、出题保证不会错的地方不用摘录,只摘录那些自己认为的考点、重要知识点和需要记忆的(这个我相信大部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能判断出来)。摘录方式尽量简洁,不能和书本一样啰嗦。我通常用一支黑色水笔和一支红笔摘录即可,红笔标注重要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遍:只看笔记。在第二遍的时候,一本厚的金融学专业书,我通常浓缩成十几页笔记(A4纸大小的薄的笔记本,双面),且保证知识点无遗漏。看第三遍笔记通常只需要两三个小时,有时间还可以看第4遍第5遍第 n遍,会发现速度会越来越快,考前过一遍笔记只需半小时左右。通过上述方法,我每门专业课的成绩都在90分以上。
第三点,说说复习质量的衡量标准问题。
1.以复习的进度来衡量一天的学习情况,而不是以复习的时间。
我每天复习开始都会定一个进度的目标,以保证在整个有限的时间内能看完3遍。提早看完了可以选择提早离开自习室,如果没完成进度,就算在自习室待到10点也要进行反思,第二天加大任务量。有时我们会有种自己很努力的错觉,认为一整天待在自习室就是完成了任务,其实这只是一种我很努力的错觉,真正还是要以绩效来衡量。
2.考前有一个期望得分,并评估自己的复习水准能考几分。
我的目标就是每门的专业课90分以上,绩点和89分有质的区别,且基本可以保证能拿到奖学金。一般在我考试的前一晚,我一定会把所有知识点都从头到尾过一遍,最后达到一种效果就可以离开自习室:如果这都考不到90分,那就是老师对不起我。到了这个程度,其实最后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但通过这种方式复习,我最终每门专业课也确实考了90分以上。
结语:以上就是我的经验总结,主要针对期末复习,如果是比较难考的证就另当别论了。我觉得我的方法比较适合像我一样的普通人,真正的学霸牛人是完全不用如此费尽心机的,哈哈。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大学生复习考试的技巧
1、全面复习,重点选择。这是复习考试的总原则,一般是仔细看一遍教材,然后再看一遍笔记,找出其中你认为的重点题,最后临考前再背一遍重点题,如是则高分非你莫属。
2、平时用功,考前放松。平时用功是指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认真听讲,仔细记笔记,课后复习,多做练习题,以巩固、消化课上学到的知识。,考前放松是指心态放松,知识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只要平时学好了,考试不用紧张,尽情放松,我的建议是考前一天千万别看书,做一些平时喜欢做的事情如逛商场、跳舞、唱卡拉ok、郊游等等,以平常的心态去考试,胜券在握。切记平时不用功,考试就发懵。
3、语言流畅,字迹工整,段落清晰,层次分明,用字规范。试卷答题一定要语言流畅,字迹工整,字写的优美最好,起码要工整,答题时要分点,用1、2、3、4等标好,每个小点先写要点,针对每个要点都要加以分析说明,这样才能得满分。此外,要注意分段,每个小点一段,这样层次才分明。答题用规范简化汉字,绝不能用繁体字、已废除得简化汉字,异体字、错别字等,按国家规定,考试答题用字错4个扣1分。
4、试卷上的试题不管会否均须作答,任何题都不空白。道理很明显某题空着不答,得分概率是零,只要答了,即使不很贴切,老师也会酌情给辛苦分的,所以,考试遇到不会的题千万别慌,坐那仔细想,使劲想,然后编几点写在试卷上。
5、考场上试卷发下后,先别急于做题,先稳定情绪,浏览试卷,做到心中有数,答题不按顺序答,最有把握的题先答,答题顺序先易后难。试卷答完后认真检查试卷,以免漏题而致后悔。即使提前答完试卷,也不急于提前交卷,仔细检查,做到万无一失,打铃后再交卷。
二、各种类型考题的答题技巧
一、案例分析题
大学学习中,好多课程都考案例分析题如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实 务、公共关系学、经济法概论等课,案例分析题答法分3步,称为三步曲:
1、判断正误,此乃正确分析案例的前提和基础;
2、写出理论依据,内容要全,这是案例分析的重点和核心;
3、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案例具体分析,最后扣题结尾。
二、简答题
要点齐全,稍加论述。大学考试中,简答题千万不能只答要点,按评分规定只答要点,即使答的很全,最多只能给一半分,所以,简答题除把要点答全外,还要每个要点后面展开论述,一般是每个要点要展开论述3-4句话,多者不限。
三、论述题
要点齐全,详加论述。在要点齐全方面与简答题要求相同,但在每个要点后面展开论述时,做到畅所欲言,言无不尽,起码每个要点后面要展开论述5句话以上,若能与当今社会实际相联系,分数会更高。
四、计算题
做计算题要求按部就班,一步不差。大学考试和自学考试一般不要求写“已知”和“求”,计算题要求做到:解、公式、代入数字、正确答案、单位、答,一步也不能缺,按步给分,缺每一步都扣分。
五、名词解释
最好按照教材上的名词去背,比较规范,会得满分,如若记不住,也可按自己的理解去答,一般会扣点分,扣1分左右。
六、单选题和多选题
这种题型无捷径可走,只能多做这种类型的练习题,多做多练,熟能生巧。单选题中,若真的不会,只能瞎猜,规律是要么都猜B,要么都猜C,不要猜A和D,因为据统计答案为B、C的概率高。多选题瞎猜无规律,这种题型不会也要懵,别空着不做,能得1分是1分。
七、判断题、判断改错题和判断说明题
1、判断题:只需判断正误,不需改正和说明;
2、判断改错题:不仅需要判断正误,而且错的地方还要加以改正;
3、判断说明题:不仅判断正误,加以改正,而且还要说明为什么,第三种判断题型难度稍大。
八、填空题
要求仔细、认真阅读教材,做题时要求绝对准确,一字不差。
三、阅读判断重点题的方法与思路
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和自学考试的考生来讲,阅读判断重点题的技巧十分必要,以下是我大学教学和辅导自考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根据字眼判断重点题。书中有以下字眼的为重点题:
(1)、简答题:特点、性质、职能、宗旨和目的、异同点比较、联系和区别、作用(简单)、优缺点、原则、条件等。
(2)、论述题:意义、作用(复杂)、影响、成因、政策、措施、手段、主要内容、因素、联系对比等。
2、教材中叙述历史发展过程的部分考试不考。
3、根据试题点数来判断重点题。考试中最易出题的是3—6个要点,两个要点的题不可能出题,7个要点以上的题出题概率极低。
4、参考近几年该门课程考试的试卷,详细了解出题类型、占分比例,从中悟出出题的规律,一般考试尤其是自学考试每年的试卷基本一样,没有变化。
5、前一,两次考试刚刚考过的题出题的可能性极小,复习时可以忽略。
6、凭感觉来判断重点题,这是判断重点题的最高境界,一般只有任教多年的教师和久经考场的人才能悟出。
以上方法和技巧老师多年使用,履试不爽,效果极佳,欢迎同学们试用,祝大家考试成功!
四、大学生获取广博知识的途径
教学过程中,有同学经常问怎样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为此,我谈几点看法。
1、坚持上课,持之以恒。大学中大部分知识来自教师的课堂讲授,所以,大学生要天天去上课,听老师讲课与自学完全不同,老师讲课条理性好,重点突出,能举很多教材上没有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所以,每个老师的课,不管讲的好坏,都认真去听,学习每个老师的长处,把每个老师的精华知识学到手,,重点相信你会获益非浅。
2、上课注意听讲,认真记好笔记。记笔记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一个人眼看、耳听、手记时记忆力最好。记笔记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光做到老师黑板写,你在下面抄,做“复印机”是不行的,应该做到老师在讲台上按正常语速讲课,你在下面基本都能记下来,做"录音机”才行。笔记讲求美观、实用,应在笔记每页留出2-3厘米的空白,用来整理老师笔记和复习时添加内容用,此外每页笔记上、下、左、右都不应记得太满,以免影响美观,每门课程学完后都留下一本笔记,是你的一笔宝贵财富。
3、学习每门课程都不能只看一本教材,应该自买或到图书馆借1-2本该课程著名专著或教材用以参考阅读,扩大知识量,可请任课教师介绍一些著名参考书以供你们选择,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
4、学校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一定要积极去听,这是你获取新知识,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讲座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他们的讲座都比较有深度,具有前沿性。
5、获取知识不仅仅在课堂上,应培养看报纸、杂志,听广播,看电视,浏览电脑网页的习惯,多途径、多渠道汲取知识。还应养成逛书店、买书的良好习惯,有些特别好的专业书一定要买下收藏,以备后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机会的话去旅游一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6、多与老师交流,不耻下问,了解老师的学习方法和成功之道,相信对你会有所俾益。要充满自信,要相信自己,不要自卑,这一点十分重要。
7、关于大学生考证问题,我认为大学生应以文化知识为主,应打好基础,为以后升本、考研、考博奠定基础,大学英语4、6级证和计算机等级证是必要的,它代表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其他再考一个与本专业有关的证书就足够了,千万不要陷入考证误区。
1、提前预习上课内容
预习上课内容是我们高中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提前预习课本这个任务在大学也很重要,但是好多同学认为都上大学了,应该会比较轻松。这种想法我当年也有,而到了上专业课的时候,如果提前不预习老师的上课内容,你有可能在书上都找不到老师在将啥。在大学,对于一些专业课程,提前预习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提前知道老师要讲的主要内容,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我们大概率是看不懂,所以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要重点听。
2、记课堂笔记
很多学生在高中上课的时候都会有记笔记的习惯,上大学后,会逐渐丢弃这个习惯,如果你想提高学习成绩,争取保研资格,在上课的时候记课堂笔记非常重要,记课堂笔记是为了在课后回忆老师上课的重点内容,在期末考试前可以更加高效地复习。不要小看记课堂笔记这个习惯,一边记录,一边跟着老师的讲课思维,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弹指一挥间就下课了。如果你不跟着老师的讲课内容,你会感受到时间很漫长,甚至会出现上课睡觉或者胡思乱想的情况。
3、找老师答疑
在大学,每门课程都会规定一个固定的答疑时间,如果你在上课过程中有没听懂的内容,可以在答疑时间去找老师,课堂表现以及答疑都会占一部分平时成绩,不要小看这一点平时成绩,可能你会在未来的某次考试中考59分,如果当初你课堂表现比较好,积极找老师答疑,最终平时成绩比较高,就不会挂科了。大学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我们所使用的课本一般都是自己学校的老师编写的,或者是自己的任课老师编写的,对于书本编写的内容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每天花大量时间学习、阅读和做问题,但当考试周到来时,期末考试表明,你很难赶上学霸。
高效学习是每个人的梦想。尤其是当你付出很多但回报很少的努力时,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你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锦囊。
1.知识管理
认知心理学研究指出,记忆效应取决于信息编码的方式,“深层”加工比“浅层”加工更有利于记忆和知识提取。换句话说,记忆和理解取决于信息的处理方式。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死记硬背也是一种方法,但不可否认,这种方法有时并不有效。
因此,学习管理知识,并通过思维导图和知识树展示在你头脑中学习到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背景,无疑可以加深你对知识的印象。
2.时间管理
学习时间管理和合理安排时间将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首先,你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从半年到一年,或者从一周到一天。如果你计划好每一段时间你应该做什么,你的学习效率将会显著提高。
此外,你可以尝试一些时间聚焦的方法。比如西红柿工作法,它可以让你在25分钟内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无论何时开始学习或任务,你都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学习时间,直到番茄时钟响起。如果你仍然处于高效和专注的状态,你不必停止工作,继续工作到下一个番茄时钟。如果你累了,休息3~5分钟,然后继续工作,直到工作完成。
3.自我管理
学习是有压力的,尤其是当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焦虑是某种压力的表现。压力可分为阈值。如果不超过某个临界点,它将形成力量,如果超过它,它将形成逃逸。因此,你应该学会消除焦虑,放松自己。
消除焦虑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包括锻炼、听音乐和休息。当你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在操场上慢跑。有氧运动和大量出汗会让你远离负面情绪。
同时,听一些鼓舞人心的快节奏歌曲也能让你感觉更好。
此外,确保每天充足的睡眠也是消除焦虑的一种方法。相反,如果身体没有得到足够的消息,疲惫的身体会导致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