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心住,则为非住 通俗点是什么意思?哪位高师帮下忙 谢谢了! 10

 我来答
人人哦哦哦课
高粉答主

2019-03-27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1万
展开全部

意思是:你不是住在一真法界。如果你不舍声闻、缘觉、菩萨、佛果,你就不住在一真法界。如果你不舍人天福报,一定住六道轮回。

出自:《金刚经》

原文:“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释义:住相其实是虚妄的(唯心主义只有心在,这心正是如来如如不动的空无自性的心),所以佛祖说:“若心有住,即为非住;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若有一人称自已是个很有爱心很有善心的人,很博爱的人,若其心有所住,则为非心也。何意呢?若有一个人的爱心只是为了博得一个社会名气,那这是真的爱心吗?

若有一个人的善心只是为了得个社会地位,那这是真的善心吗?若真是有爱心有善心的人应如佛所说无所住而生其爱心其善心,才可得清净心。若不然,定是一点点爱心善心扰了一世的清净。

扩展资料: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金刚经》刻於唐长庆四年(824)四月,系柳公权四十七岁时所作。《金刚经》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於宋代。

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一字未损,是敦煌文献中的稀世珍宝。被法国人希伯和取往国外,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图书馆编号:Pelliot chinois 4503)国内上海有正书局、文明书局、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等均有影印本。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柳公权书《金刚经》唐拓本都是这些影印本的翻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毛衣CU
2019-02-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意思是:你不是住在一真法界。如果你不舍声闻、缘觉、菩萨、佛果,你就不住在一真法界。如果你不舍人天福报,一定住六道轮回。

出自:《金刚经》

原文:“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释义:住相其实是虚妄的(唯心主义只有心在,这心正是如来如如不动的空无自性的心),所以佛祖说:“若心有住,即为非住;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若有一人称自已是个很有爱心很有善心的人,很博爱的人,若其心有所住,则为非心也。何意呢?若有一个人的爱心只是为了博得一个社会名气,那这是真的爱心吗?

若有一个人的善心只是为了得个社会地位,那这是真的善心吗?若真是有爱心有善心的人应如佛所说无所住而生其爱心其善心,才可得清净心。若不然,定是一点点爱心善心扰了一世的清净。

扩展资料: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心若有住则为非住,佛证到了“缘起性空”,就是我们众生都是因缘的和合,本性是空的,整个世界是众生的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个人的各种关系和生存环境也是个体的因缘和合而产生的。而这一切都是“虚幻”的,即不能永恒存在。

“心若有住”是说如果我们有所攀缘,想要有所求,有所得,有个自己的执念,就是说想要抓住个什么。“则为非住”是说,不仅现在抓不住,将来也抓不住,因为一切都是因缘的和合,都是缘起缘灭变化无常的。所以佛说,非住。

那么,我们是不是随境而生呢?当然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说,我们仍要拥有自己的“真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要直证菩提,如如不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孟子尽心
推荐于2017-11-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909
展开全部
心若有住则为非住,佛证到了“缘起性空”,就是我们众生都是因缘的和合,本性是空的,整个世界是众生的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个人的各种关系和生存环境也是个体的因缘和合而产生的。而这一切都是“虚幻”的,即不能永恒存在。“心若有住”是说如果我们有所攀缘,想要有所求,有所得,有个自己的执念,就是说想要抓住个什么。“则为非住”是说,不仅现在抓不住,将来也抓不住,因为一切都是因缘的和合,都是缘起缘灭变化无常的。所以佛说,非住。那么,我们是不是随境而生呢?当然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说,我们仍要拥有自己的“真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要直证菩提,如如不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aozx186
2019-04-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3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5万
展开全部
《金刚经》原经文是: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佛经里心的概念比较广,如果把“心”的概念换成“注意力”就比较好理解。
用 注意力 和 金钱 来表演说明一下:
如果注意力停留在金钱身上,则注意力已经处于不安静状态了。(若心有住.则[心]为非住)
如果注意力没有停留在任何物体上,则说明注意力是安静的。(若心无住.则为心住 [ 这句是我编的不用记])
用记忆和知识表演说明下:
如果记忆正在记知识,说明记忆不是静止的。(若心有住.则[心]为非住)
如果记忆没有记东西,说明记忆处于静止。(若心无住.则为心住)
还可以用思考和问题表演说明:
补充:注意力,记忆,思考只是心的其中一项功能,不能画等号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68式他哥
2012-12-26 · TA获得超过95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4万
展开全部
承认有心,让心不住任何相,若心有所住,就离开了觉悟,一旦觉悟则为非住,因为无所住的心就是觉悟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