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莫扎特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是他创作中的重要领域,主要钢琴作品中有20多部钢琴协奏曲、20余首钢琴奏鸣曲,还有变奏曲、回旋曲和幻想曲等。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不但具有优美、流畅的特征,而且还具有明朗、乐观的特征。莫扎特不仅是歌剧方面的天才,而且在钢琴旋律方面中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本文只在通过分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风格极其形成路径,在分析这位特殊音乐人才成长的特别经历的同时,进一步认识这位音乐天才的音乐才能发展过程,以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莫扎特的钢琴作品被认为是温暖、开朗、热情、乐观的,全无半点阴暗的气味,常常被称为是阳光般的音乐。同时,莫扎特钢琴演奏风格以精致、典雅、纤巧、细腻而著称于世,充分显示了其天才的钢琴音乐才能,其钢琴作品的流畅、明朗、乐观的风格,还展示出其思路开阔、充满幻想、富于创造的精神。如其优美的钢琴乐曲,悠扬婉转的风格,恰似歌剧中轻捷绮丽的咏叹调。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与一般作曲家的音乐相比,热烈起来更热情,伤感起来更哀伤,且每一首钢琴作品里面都有许多的角色,每个角色又都有其重要性,还深刻地表达了丰富的感情,永远使人能从中获得美感。莫扎特钢琴音乐的优美、典雅、欢愉,是其钢琴音乐的灵魂,使人感到宁静、清澈、纯洁。
莫扎特的钢琴作品音乐晶莹透亮,体现了青年人有激情、有朝气、有活力、有理想,音色优美,还有一种贵族气派。莫扎特的变奏曲主要是巴黎时期的风格,其变奏形式是当时十分流行的。由于莫扎特在变奏曲的创作手法上比较拘谨,也并不十分重视变奏曲的创作,但是,莫扎特也有些比较好的变奏曲。其中,最受欢迎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根据古老的法国儿歌写的《“妈妈”变奏曲》,写了12个变奏。另外还有根据迪波尔的小步舞曲,以及根据格鲁克的歌剧《麦加的朝圣者》等所创造的变奏曲,也都很具有感染力,能给人以情感感染。莫扎特比较忠实于奏鸣曲,钢琴独奏奏鸣曲代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莫扎特,莫扎特把奏鸣曲的发展部分变为更为亲切和家庭式的形式,他的第一乐章通常是奏鸣曲快板形式,其中包括各个主题之间进行连接的经过句,主题有很好的对比,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作品风格。
莫扎特的钢琴作品注重乐句的处理,很少有大起大落的强弱对比,但却差不多每一句都有渐强渐弱的曲线,如创作于1778年的《第十一钢琴奏鸣化曲》,其中最典型的一首乐曲《A大调钢琴奏鸣曲》充分体现了莫扎特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其风格特征。莫扎特钢琴音乐作品既含蓄、典雅,又玲珑剔透的风格,可以在其多部作品中得到验证。莫扎特的钢琴作品主旋律往往是简单而极富歌唱性的,弹奏时每一个音符都清晰突出,实而不硬,富有极强的韵味,乐句注重强弱的对比,奏出均匀清晰的音粒,但是这种对比并非大起大落,相反,却是平滑而平缓的曲线,差不多每一句都有渐强渐弱的曲线,但乐句与乐句之间强弱对比经常出现前后照应,错落有致。莫扎特钢琴音乐的跳音、连音、休止等都较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他所创作出来的音乐旋律像阳春一般流露着温暖的光,如同来自天堂的音乐。
莫扎特三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由于与钢琴接触较早,那时的莫扎特已经能弹奏一些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这凸显了其钢琴天赋,以及在音乐方面的早熟。在莫扎特五岁时,他就能辨明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即使是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出的音名他也能比较准确地辨别出来,真可谓“神童”的音乐家,早熟的奇才。莫扎特成长于一个音乐家庭,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是一个宫廷乐师,为了使小莫扎特能快速成长,作为唱诗班指挥的利奥波德在孩子音乐教育上竭尽心血,下足了工夫。在父亲极为严格训练下,他不凡的才华逐渐显露,并让人们惊艳。在父亲的带领下,小莫扎特很早就开始到各地演出,从1762年起,当时的莫扎特还只有六岁,当时的莫扎特已经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小莫扎特的父亲除了要求他学习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习多种外语以及历史和文学。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列奥波尔德要求小莫扎特必须能够听从突如其来甚至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莫扎特在旋律创意方面非常精巧清晰,他具备所有的感情而唯独没有激烈的感情,其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莫扎特谙熟钢琴,他能充分领悟到各种乐器的音色。莫扎特最大的风格特征是其在对位组合、对位应用、乐章结构、和声转调和调性色彩等方面的卓越艺术技巧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生都达不到的。莫扎特过硬的绝对音准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使他赢得了许多音乐大家和职业音乐家的赞誉。从莫扎特的代表性钢琴作品27首钢琴协奏曲就基本可以看出其钢琴作品风格的形成路径。莫扎特的27首钢琴协奏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1765年,9岁的莫扎特将巴赫的三首键盘乐奏鸣曲改编成了协奏曲,11岁那年他又将前辈的一些乐章改编成了四首钢琴协奏曲,这四首钢琴协奏曲虽然还没有充分体现莫扎特自己的个性,但为其今后独特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展示了他的胆子和志气,以及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个性品质。莫扎特的一些协奏曲中充满了宁静的氛围,这种风格既是父亲严加管教的结果,也是当时贵族上流社会的需要和要求。如,1782年,莫扎特26岁时创作的《F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A大调第十二钢琴协奏曲》和《C大调第十三钢琴协奏曲》三部作品,看似是作曲家的恬静、安宁、成熟和超然心境,实则是外界环境的影响、社会的要求和演奏的需要。在其中最杰出也是最常演奏的《第十二钢琴协奏曲》中充满了春天的明媚和亮丽,并且他为这个作品的三个乐章都写了华彩乐段,从环境变化来看,是因为这一年莫扎特结了婚。在莫扎特35岁时他对生的默念和对死的沉思在其作品中有了一定的凸显,这一阶段已是由外界需要影响创作转变为内在感受谱写创作,内在审美力量是这一阶段引导莫扎特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主要前进力量。
综合来看,莫扎特钢琴作品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其自身音乐天赋和个性品格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其父亲的要求和当时社会需要的结果。在创作的初始阶段,莫扎特以改编钢琴音乐作品为基础,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地发展了各种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此后,莫扎特开始了自己的创作,进入了创作的中级阶段,此时,其作品虽然有自己的风格,但主要还受到其父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最后,只有进入了完全自我思想阶段,莫扎特的钢琴作品才完全是对自我感受的表露,也才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也才是真正的莫扎特风格。从莫扎特的27首钢琴协奏曲大致可以看出莫扎特一生的心路历程。莫扎特是个热爱生活、富于感情的人,他的钢琴作品主要主题的性格是庄严、崇高、宁静,对他的时代以及对后代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今天仍然展示着其巨大的艺术魅力。
莫扎特的钢琴作品被认为是温暖、开朗、热情、乐观的,全无半点阴暗的气味,常常被称为是阳光般的音乐。同时,莫扎特钢琴演奏风格以精致、典雅、纤巧、细腻而著称于世,充分显示了其天才的钢琴音乐才能,其钢琴作品的流畅、明朗、乐观的风格,还展示出其思路开阔、充满幻想、富于创造的精神。如其优美的钢琴乐曲,悠扬婉转的风格,恰似歌剧中轻捷绮丽的咏叹调。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与一般作曲家的音乐相比,热烈起来更热情,伤感起来更哀伤,且每一首钢琴作品里面都有许多的角色,每个角色又都有其重要性,还深刻地表达了丰富的感情,永远使人能从中获得美感。莫扎特钢琴音乐的优美、典雅、欢愉,是其钢琴音乐的灵魂,使人感到宁静、清澈、纯洁。
莫扎特的钢琴作品音乐晶莹透亮,体现了青年人有激情、有朝气、有活力、有理想,音色优美,还有一种贵族气派。莫扎特的变奏曲主要是巴黎时期的风格,其变奏形式是当时十分流行的。由于莫扎特在变奏曲的创作手法上比较拘谨,也并不十分重视变奏曲的创作,但是,莫扎特也有些比较好的变奏曲。其中,最受欢迎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根据古老的法国儿歌写的《“妈妈”变奏曲》,写了12个变奏。另外还有根据迪波尔的小步舞曲,以及根据格鲁克的歌剧《麦加的朝圣者》等所创造的变奏曲,也都很具有感染力,能给人以情感感染。莫扎特比较忠实于奏鸣曲,钢琴独奏奏鸣曲代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莫扎特,莫扎特把奏鸣曲的发展部分变为更为亲切和家庭式的形式,他的第一乐章通常是奏鸣曲快板形式,其中包括各个主题之间进行连接的经过句,主题有很好的对比,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作品风格。
莫扎特的钢琴作品注重乐句的处理,很少有大起大落的强弱对比,但却差不多每一句都有渐强渐弱的曲线,如创作于1778年的《第十一钢琴奏鸣化曲》,其中最典型的一首乐曲《A大调钢琴奏鸣曲》充分体现了莫扎特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其风格特征。莫扎特钢琴音乐作品既含蓄、典雅,又玲珑剔透的风格,可以在其多部作品中得到验证。莫扎特的钢琴作品主旋律往往是简单而极富歌唱性的,弹奏时每一个音符都清晰突出,实而不硬,富有极强的韵味,乐句注重强弱的对比,奏出均匀清晰的音粒,但是这种对比并非大起大落,相反,却是平滑而平缓的曲线,差不多每一句都有渐强渐弱的曲线,但乐句与乐句之间强弱对比经常出现前后照应,错落有致。莫扎特钢琴音乐的跳音、连音、休止等都较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他所创作出来的音乐旋律像阳春一般流露着温暖的光,如同来自天堂的音乐。
莫扎特三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由于与钢琴接触较早,那时的莫扎特已经能弹奏一些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这凸显了其钢琴天赋,以及在音乐方面的早熟。在莫扎特五岁时,他就能辨明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即使是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出的音名他也能比较准确地辨别出来,真可谓“神童”的音乐家,早熟的奇才。莫扎特成长于一个音乐家庭,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是一个宫廷乐师,为了使小莫扎特能快速成长,作为唱诗班指挥的利奥波德在孩子音乐教育上竭尽心血,下足了工夫。在父亲极为严格训练下,他不凡的才华逐渐显露,并让人们惊艳。在父亲的带领下,小莫扎特很早就开始到各地演出,从1762年起,当时的莫扎特还只有六岁,当时的莫扎特已经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小莫扎特的父亲除了要求他学习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习多种外语以及历史和文学。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列奥波尔德要求小莫扎特必须能够听从突如其来甚至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莫扎特在旋律创意方面非常精巧清晰,他具备所有的感情而唯独没有激烈的感情,其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莫扎特谙熟钢琴,他能充分领悟到各种乐器的音色。莫扎特最大的风格特征是其在对位组合、对位应用、乐章结构、和声转调和调性色彩等方面的卓越艺术技巧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生都达不到的。莫扎特过硬的绝对音准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使他赢得了许多音乐大家和职业音乐家的赞誉。从莫扎特的代表性钢琴作品27首钢琴协奏曲就基本可以看出其钢琴作品风格的形成路径。莫扎特的27首钢琴协奏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1765年,9岁的莫扎特将巴赫的三首键盘乐奏鸣曲改编成了协奏曲,11岁那年他又将前辈的一些乐章改编成了四首钢琴协奏曲,这四首钢琴协奏曲虽然还没有充分体现莫扎特自己的个性,但为其今后独特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展示了他的胆子和志气,以及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个性品质。莫扎特的一些协奏曲中充满了宁静的氛围,这种风格既是父亲严加管教的结果,也是当时贵族上流社会的需要和要求。如,1782年,莫扎特26岁时创作的《F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A大调第十二钢琴协奏曲》和《C大调第十三钢琴协奏曲》三部作品,看似是作曲家的恬静、安宁、成熟和超然心境,实则是外界环境的影响、社会的要求和演奏的需要。在其中最杰出也是最常演奏的《第十二钢琴协奏曲》中充满了春天的明媚和亮丽,并且他为这个作品的三个乐章都写了华彩乐段,从环境变化来看,是因为这一年莫扎特结了婚。在莫扎特35岁时他对生的默念和对死的沉思在其作品中有了一定的凸显,这一阶段已是由外界需要影响创作转变为内在感受谱写创作,内在审美力量是这一阶段引导莫扎特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主要前进力量。
综合来看,莫扎特钢琴作品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其自身音乐天赋和个性品格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其父亲的要求和当时社会需要的结果。在创作的初始阶段,莫扎特以改编钢琴音乐作品为基础,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地发展了各种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此后,莫扎特开始了自己的创作,进入了创作的中级阶段,此时,其作品虽然有自己的风格,但主要还受到其父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最后,只有进入了完全自我思想阶段,莫扎特的钢琴作品才完全是对自我感受的表露,也才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也才是真正的莫扎特风格。从莫扎特的27首钢琴协奏曲大致可以看出莫扎特一生的心路历程。莫扎特是个热爱生活、富于感情的人,他的钢琴作品主要主题的性格是庄严、崇高、宁静,对他的时代以及对后代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今天仍然展示着其巨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gdyyzj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莫扎特共写了19部钢琴奏鸣曲,27首钢琴协奏曲,以及一些钢琴重奏音乐。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
作于萨尔兹堡的5首(K.279~283)属于早期古典主义风格,受到海顿和C.P.E.BACH的影响。它们都是短小的3乐章形式,无论从结构还是音乐内容上均偏重第一乐章。在巴黎写的K.310钢琴奏鸣曲和声开始丰富,织体凝重,有“情感风格”的特征。70年代后半的几首音乐明亮生动,且有华丽细腻的钢琴技巧。
对于所有的乐器中,莫扎特对钢琴最为钟爱,他也为钢琴作了大量的乐曲。在这其中,27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从他11岁创作的第一首钢琴协奏曲(K.37,F大调,1767年)到他辞世那年的最后一首(K.595,降B大调,1791年),记录着莫扎特在音乐上的成长轨迹:由早期的改编模仿到逐步探索,到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莫扎特风格。在钢琴协奏曲的历史上,是莫扎特采用交响手法使独奏同乐队齐奏保持平衡,并且把戏剧性的对比和歌唱性的技艺结合在一起。
作于萨尔兹堡的5首(K.279~283)属于早期古典主义风格,受到海顿和C.P.E.BACH的影响。它们都是短小的3乐章形式,无论从结构还是音乐内容上均偏重第一乐章。在巴黎写的K.310钢琴奏鸣曲和声开始丰富,织体凝重,有“情感风格”的特征。70年代后半的几首音乐明亮生动,且有华丽细腻的钢琴技巧。
对于所有的乐器中,莫扎特对钢琴最为钟爱,他也为钢琴作了大量的乐曲。在这其中,27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从他11岁创作的第一首钢琴协奏曲(K.37,F大调,1767年)到他辞世那年的最后一首(K.595,降B大调,1791年),记录着莫扎特在音乐上的成长轨迹:由早期的改编模仿到逐步探索,到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莫扎特风格。在钢琴协奏曲的历史上,是莫扎特采用交响手法使独奏同乐队齐奏保持平衡,并且把戏剧性的对比和歌唱性的技艺结合在一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