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叫穴位
穴在汉语中,是窟窿和洞的意思。人体穴位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如阿是穴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
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身体内脏腑、经络的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就叫做穴位,又叫腧穴、穴道。穴位遍布人体,虽散但不乱。若穴位是一颗颗珠子,经络就是串起这些珠子的线,这样共同组成了一张有轨迹可寻的人体穴位经络大网。
穴位大多数都分布在这张大网上,即使不在其上,也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是针灸、按摩、艾灸等施术的常用部位。当身体产生病痛时,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经气运行至内脏,会滋养各部位器官,提高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
扩展资料:
5大养生按摩穴位
1、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
2、三阴交: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
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
3、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要穴,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只要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便秘、泄泻等症状,都可以按这个穴位进行保健。
4、涌泉:在足心凹陷处。平时按揉有助于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由于此处最敏感,刺激后有开窍苏厥、回阳醒脑的特殊功效,若发现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给予该穴位强刺激。
5、关元:位于肚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遗尿、阳痿、泄泻、带下、不孕不育、闭经、产后腹痛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正确按摩5大穴位养生效果佳!
2024-11-25 广告
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如阿是穴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
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1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穴位
穴位就是气血停留汇聚的一个个点。
经络像一条线,连接各个穴位,为气血的传输提供了通道。无数个穴位,无数条经络,组成了整个人体经络系统。
开始认识穴位
身体内脏腑、经络的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就叫做穴位,又叫腧穴、穴道。穴位遍布人体,虽散但不乱。若穴位是一颗颗珠子,经络就是串起这些珠子的线,这样共同组成了一张有轨迹可寻的人体穴位经络大网。穴位大多数都分布在这张大网上,即使不在其上,也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穴位是针灸、按摩、艾灸等施术的常用部位。当身体产生病痛时,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经气运行至内脏,会滋养各部位器官,提高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
穴位治病的奥秘
当头昏脑涨的时候,用手指轻轻点按太阳穴一会儿,会感到神清气爽,这就是最简单的按摩穴位调理人体机能平衡的方法和作用。
从医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穴位附近神经和血管比较丰富,刺激穴位会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病变组织细胞得以快速康复,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穴位按摩就是通过穴位这个点,将手指上或借助其他物理器具的压力与温度的刺激,产生身体能量,沿着不同的经络,传导到它相应的脏腑组织。若辅之以良好的心理关注和感觉,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病效果。这种身体能量就是中医里所指的身体之气,可以说是一种身体各脏腑器官的反应信息,看不见也摸不着,而且不会消失。
穴位按摩更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它被誉为是一项纯天然零开销的物理疗法。因为它借助的是手指,从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被尽可能地减少到了最低的程度,最多的就是产生皮肤压痕。而体内之气,却因为对穴位的刺激而发生良性改变。同时,穴位按摩还不需要交纳一分钱医疗费用,经济实用。
穴位是分布在经络上的一个个气血汇聚点。通过各种方法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气血顺畅.五脏六腑自然能够得到气血更多的滋养.更积极地为身体服务。
脏腑如灯泡五脏六腑是身体的核心,其他身体组织都隶属于他们,脏腑功能失调,身体就会出现许多疾病。
穴位如开关如果气血淤滞,脏腑这个灯泡没有能量供应也会罢工。刺激相应的穴位就如打开灯泡的开关,能量流通,气血运行顺畅。
经络如线路若脏腑是一个灯泡,经络就是连接开关和灯泡的线路,贯通和传导气血。
意念的力量当用各种方法作用于某一穴位上时,调动你全部的注意力关注此处,体内之气也会随着意念而汇集于此,那么穴位治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西医的说法,那是没法解释,因为没有相应的对照实物。小佬不才,试着用非中医的概念解释一下:
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结点。经络是较血管和神经而言更高的能量输送通道,穴位是经络中高频能量聚集的区域。无论是人类肉眼还是当今的电子显微镜都无法看到相应的实物。但却被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医学界用测量电阻大小的方式发现,在中国医学文献中描述的经络上,电阻率远小于其它(包括血管、骨骼、神经、肌肉、筋膜等等)组织。从而从侧面证实确实有经络这种“现象”存在。在中国先民(早于黄帝的那拨人)是以“额头正中第三只眼”来“看”到的这种高等能量通道,这种通道是输送脏腑“元”气的,比之血管输送氧气和各种微量元素,和神经传导脉冲电波的能量,是高得多的。
因为在第三眼(在宗教界又称之为“天眼”,也既《西游记》中二郎神额头的那只眼)看来,人体全身只有经络和穴位,是全身最亮(能量最高)的。按其对应的脏腑呈现出红绿黄白黑(依次对应于心肝脾肺肾)。如果哪个脏腑弱了,相应的经络和穴位的颜色也就跟着暗淡了。所以中医说的望诊,实际就是指的“用第三眼来看”经络和穴位的亮度和脏腑的气色。
一般来说,当脏腑有病变后,相应经络输送能量的能力下降,许多能量会聚集在穴位这种结点上,呈现出“不通”则痛的症状。
于是,中医就会采取在不通的地方(穴位)上扎针、按摩、艾炙、拔罐等方法刺激它,强行打开通道,使全身能量得以正常循环,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也可以把穴位理解为:在输送高等能量(元气)的渠道(经络)中的阀门。呵呵,这是有可能的哦,在大武术家手里的点穴功夫,就是依靠这个原理,把人“定”住的哦。这种点穴功夫,可是真正存在的哦。
啊呀,解释的俺连白毛汗都滴下了两桶。这样说可以理解吗?
别看这名词挺难懂的,其实呀,意义非常简单。
就是把除大拇指外的四根手指给并拢了,从食指中间的那个关节处到小指中间的那个关节处连一段直线的长度,算是三寸。每个人当然有每个人的3寸,然后,量穴位尺寸的时候,就靠用这个三寸做为标准了。
当然,想也想得出来的,这样的量法非常之粗糙,是没那么准的。
骨度分寸法准。
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位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尺算成尺寸做为定穴标准的方法,此法最早载于《灵枢·骨度》篇,其所测的人体高度为七尺五寸,其横度(以两手外展与肩平齐,以中指为准)也为七尺五寸,因每个人的长短胖瘦不同,故分部折寸的具体长度应按比例尺而有所伸缩,一般在头面部规定: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寸,耳后两乳突之间为9寸,头围为26寸,额前至颈项根部为10寸。
老师说针灸书上都有的,用普通的布软尺,按比例计算。
建议大家平时用骨度分寸法来定尺寸。
举个例子:我要找百会穴,从书上查到它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前发际正中,就是前面头发边缘的正中间,这位置很好找,看图就能找到了。
前发际正中直上,这位置也好找,就是头部的正中间那条线的位置。
先取一根软尺---就杂货店卖的那种普通裁缝用的软尺就行,便宜的一块钱,贵一点的两块钱,在家里备一根。然后,从前发际正中,量到后发际正中,查看人体的骨度分寸表,可以知道,这个尺寸是12寸----名义上是12寸,而实际上用软尺量出来的肯定不是12寸,就假设是a厘米吧,然后换算一下,12寸对应a厘米,用a除以12寸再乘以5寸,便可以得到这5寸对应的软尺的长度,假设是b厘米。然后,从前发际正中开始,沿头部的正中线网上量b厘米,这样一来,这对应b厘米的点,便是百会穴所在位置了。
可能有人有疑问,这同身寸法不太准,那么,怎么会一直在用呢?---它是在用,但这可不是大家初学的人适合用的,而是对穴位非常熟练的人适合用的----如果你找穴位找熟悉了,你会发现,穴位处其实一般都有明显特征的,比如,用手指按下去能感觉与周围的区域不太同。找穴位熟练的人,通常是瞄一眼人家的手指,估算一下大概的长度,然后,以这长度作为标准,迅速便能大概估算一下他的某个穴位所在的大概位置----有了大概位置,再瞧一下这大概位置附近,便能找到穴位所在了。初始大家不熟练,建议还是规规矩矩拿根软尺来量,这样更能准确找到穴位。-----另外,穴位本身也是有范围的,很多穴位都有一个一元硬币那么大小的,使用同身寸,虽然不太准,但常常也能够触及穴位处的边缘,这使得大家平时就那么用用同身寸,也会有用---只是,从准确程度来说,终究不如骨度分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