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十的繁体字怎么写 40
数字一到十的繁体写法为: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其余数字大写为:佰、仟、万、亿、元(圆)、角、分、零、整。
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了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扩展资料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繁体字
2019-02-19 广告
1:壹
2:贰
3:叁
4:肆
5:伍
6:陆
7:柒
8:捌
9:玖
10:拾
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
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
《简化字总表》共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其中很多字来自草书楷化和文献中笔画简单的的俗字、异体字、古字、假借字,其他字则来自当代人的创造。
《通用规范汉字表》实行的是有限类推简化,即凡收进字表的繁体字都依据《简化字总表》规定的原则类推简化,比如"骦、骕、鹴、鹔"四字分别简化为"骦、骕、鹴、鹔"。而字表以外的字,不再类推简化,例如不把"驡"类推简作"龙+马"。
早在宋、元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俗字",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刘复和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1930年)、钱玄同的《简体字谱》(1935年)等对此作了整理。20世纪20-3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公布了《简化字表》,由于备受争议,这一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政府分阶段公布了简化字,并在大陆范围内加以推广。
上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如"展"字曾被简化为"尸"字下面加上"一",被当时的人们形容为"尸横遍野",这样的二简字都被废除了,台湾、香港、澳门则没有进行汉字简化。
扩展资料
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除了汉字字形本身的差异外,还存在词汇的差异。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称"原子笔",简体中文里的"斯大林"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史达林",简体中文里的"朝鲜"(此处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亦称北朝鲜)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北韩",简体中文里的"悉尼"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雪梨"等。
由于有这种差异,"繁体用语"这种说法随之产生。不过其实这并非繁简中文本身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使用两者的人群,尤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在20世纪中叶由于政治原因分隔后交流较少,造成了用词习惯的差异。
参考资料:繁体字的百度百科
繁体的数字大写一到十的正确写法你会吗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及时追问,满意敬请采纳,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