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的核式模型(行星模型)否定了汤姆生的“西瓜模型”,但它也不是最完美的。以后的实验进一步表明,原子中的电子并不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时那样有固定的轨道,而是形成电子云分布在原子核的外围。无法解释电子是如何稳定地待在核外。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这一模型也被称为“行星模型”。
扩展资料
现实意义
卢瑟福的理论开拓了研究原子结构的新途径,为原子科学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在当时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卢瑟福的理论遭到物理学家们的冷遇。1904年长岗半太郎提出的土星模型就是因为无法克服稳定性的困难而未获成功。
因此,当卢瑟福又提出有核原子模型时,很多科学家都把它看作是一种猜想,或者是形形色色的模型中的一种而已,而忽视了卢瑟福提出模型所依据的坚实的实验基础。
卢瑟福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因而常常能够抓住本质作出科学的预见。同时,他又有十分严谨的科学态度,他从实验事实出发作出应该作出的结论。卢瑟福认为自己提出的模型还很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他在论文的一开头就声明:“在现阶段,不必考虑所提原子的稳定性,因为显然这将取决于原子的细微结构和带电组成部分的运动。”当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也说:“希望在一、二年内能对原子构造说出一些更明确的见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瑟福原子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但由经典电磁理论,绕核运动的电子既然在作变速运动,必将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能量,辐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转动的频率。于是,整个原子系统的能量就会不断减少,频率也将逐渐改变,所发光谱应是连续的。这与原子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不符。同时,由于电子不断辐射能量,最终会落在核上。
因此,按经典理论,卢瑟福的有核模型就不可能是稳定的系统。这样看来,经典理论在处理原子内电子的运动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
原子的有核模型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0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