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蓝色"的多瑙河
美丽的城市不一定依山,但肯定是傍水而建。巴黎有塞纳河,伦敦有泰晤士河,古城金陵则有滔滔东去的长江,维也纳傍的是多瑙河。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仅次于\"伏尔加河\"),流经维也纳处水势缓慢,两岸郁郁葱葱,垂钓者连绵不断。可惜,流经此处的多瑙河并非"蓝色",而是发灰。不知道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何以会有"蓝色"二字,也许河流当时是"蓝色"的。不过"多瑙运河"是蓝色的。多瑙运河是维也纳人为泄洪而筑的,湛蓝湛蓝的。夏日,多瑙河上白帆点点,店家在岸边放三两棵人造棕桐树,假装这是加勒比的海滩。
维也纳不仅傍水,而且依山。平均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山在奥地利这端始于维也纳城西郊的缓坡。缓坡
绿茵铺地,渐高渐远,消失在密密的树林中。 缓坡起始处有颇多人工建筑的小桥、池塘和雕塑。树很高,但并
不是原始森林, 偶而有一两头小鹿在缓坡上飞奔而过。
维也纳城区分为23个区。城市顺阿尔卑斯山上升处是19区,也是高级住宅区。维也纳的老房子都在这里,
房子虽然不新,但都有故事,周围景色不错,所以房价不低,两室一厅的月租金在1000美元以上。
\"随意\"的锥也纳人
德文中一个词Gemütlichkeit,大意是\"随意\"或\"闲适\",专门用来形容维也纳人虽不醉生梦死,但却歌舞升平的特点。维也纳人生活节奏缓慢,完全是\"六十而知天命\"的闲适,平常扳着手指头 计算度假日子的到来。维也纳人的工资不算太高,但平时不用太花钱。早在玛丽亚女皇时代,她就为自己的臣民建立了很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奥地利人吃穿不愁,留几个钱就是用作旅游观光之用。维也纳城是一派\"桃花源里可耕
田\"的气象 ,绝对不会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感受。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Stadt Park)的面积很小,位于市中心,是游客必到之处。公园内的小施特劳斯塑像是游客们到维也纳一游的标志。塑像的造型是小施特劳斯身着燕尾服,在拉小提琴。塑像原本是白色,后来不知维也纳人出 于何种考虑,让塑像改着金装。
夏日夜晚,星光灿烂,乐队在城市公园内一支接一支演奏着斯特劳斯的圆舞曲,两三只孔雀飞上屋顶,在乐曲
声中翩翩起舞。各路游客坐满一片,举杯畅饮当地葡萄酿成的美酒,进入虚幻飘渺的佳境。
维也纳的大学
维也纳大学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大学建于1365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创始
人为哈普斯堡王朝的鲁道夫大公。1348年德意志国王查理斯四世仿照巴黎大学(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创建了海德堡大学。 鲁道夫大公不服,也以巴黎大学为模式,创建了维也纳大学,与查理斯四世国王 一试高低。
维也纳的大学与美国的大学迥然不同。美国的大学多半是崭新的。而维也纳大学在欧洲是屈指可数的名校,校
舍却是破旧不堪。原因何在?制度不同。在奥地利上学不用交学费,国家倒贴生活费。学生读书大多读得不紧不慢,处心积虑地延长大学美好浪漫的时光,六七年下来没拿到学士学位的大有人在。
韦伯斯特大学是所美国私立大学。除了麦当劳和肯德基外,美国的最大输出要算是文化,文化输出中又首推美
国电影、音乐、小说和大学。世界许多大城市都有美国人办的大学(以前北京的燕京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
学)。美国人来此办学倒并非文化侵略,只为赚钱,学生是棵摇钱树。为了吸引生源,校方许诺学 生在维也纳修满一定学分后,可以去美国的圣路易斯大学就读,校方保证签证顺利,通行无阻。韦伯斯特大学的另一个重要生源是联合国内的雇员。每到新学期开学之前,校方都要上门招生。韦伯斯特大学允许在职人员就读,这是一大吸引力。
名人知多少
奥地利在世界上要算是富国,在欧洲也算得上是富国,但与瑞士这样的国家相比,又算是富国中的穷国。但奥
地利在人才方面曾经很富有。维也纳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世界上从未有一座城市孕育过如此之多的音乐家,
海顿、莫扎特、 贝多芬、斯特劳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生前也是维也纳的居民。
名人的故居前都挂一面小旗,为游客引路。维也纳市区到处挂着小旗。希特勒年轻时也曾在这座城市寻求发展,住过近5年之久。希特勒后来成了颠倒乾坤 的枭雄,所以他的故居前没有挂旗。希特勒的故居还在,是第12区的Meld emannstrasse街的27号。 希特勒在维也纳时穷困潦倒,20多年后以第三帝国元首的身份\"荣归故里\"。维也纳万人空巷,夹道欢迎这位奥地利的游子。从留下的新闻纪录片上可以看到,街上人群似海,手臂如林(行纳粹礼),\"万岁!\"\"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据史家称,按人口比例,二战期间,奥地利的纳粹党徒多于德国。今日街头,看到的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很难想像,热爱音乐的维也纳人也
颠狂过。
贝多芬小道
"贝多芬小道\"位于维也纳郊区,附近几乎见不到一个游客。也许是维也纳 的名人故居太多了,游客无暇一一瞻仰,"贝多芬小道\"又在市郊,所以很被冷落。再则贝多芬出生在德国,后来才移居维也纳,只能算是半个奥
地利人。
两位地地道道的奥地利人莫扎特和海顿都做过贝多芬的老师,贝多芬也确实不辱师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贝多芬之前,所有音乐家包括莫扎特和海顿, 或由皇家御用,或受雇于教会,而贝多芬的作品和演奏使维也纳的贵族为之倾倒,纷纷解囊相助。自贝多芬起,西方音乐家才开始靠赞助生活。
贝多芬故居是一座两层小楼。院内既不见住户,也不见任何故居陈设,很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楼\"的意境。在它不远处便是\"贝多芬小道\",这是一条极僻静的小道,芳草侵径,两旁绿树成荫,一条窄窄的小溪伴径而行,透过树叶缝间,可以望见一碧如洗的天空(维也纳几乎没有什么空气污染,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各种地铁、有轨电车、短途快速列车遍布市郊各个角落;出租车比私家车还高级,不是奔驰就是宝马,而且是崭新的,汽车尾汽的危害被降低到极小量)。
贝多芬晚年经常在维也纳乡村的田间小道上漫步,走啊走啊,从鲜花盛开的五月走到树叶飘零的十月。十一月
维也纳便进入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居民们足不出户,否则的话,乐圣或许会有更多的传世之作。贝多芬的\"
第五交响乐\", \"第三交响乐\"和\"皇帝协奏曲\"都是在乡间小道上孕育而成的。贝多芬总是带着一本小薄,随走随想随记。贝多芬肯定在许多条乡间小道上都漫步过,大概是为了纪念他,维也纳人特地选了一条幽静的小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曲径幽巷,庭院深深
摩天大楼是美国的风格,风风火火地去赚钱也是美国的风格,但\"发展\"决不是盖些高楼。要盖摩天楼,维也纳也有这个实力,但慌慌张张地改变自己的生 活环境决非一件好事。
维也纳人也很崇拜美国,连见到英文流利的亚洲人都有些诚惶诚恐。但就较大多数亚洲国家而言,维也纳人还是多了份自信。维也纳人不喜欢高楼大厦,所以,现代风格的\"国际城\"(联合国在维也纳的分部)不能建在市中心,而是被请到市郊。维也纳城内到处是砖石铺路的老街,曲径通幽。居民住宅多是庭院深深,四面低楼环抱,中间广植花草,树影扶疏。维也纳只有贵族的深宅,没有美国占地数顷的豪宅。维也纳城内的建筑大多都有些年头,外观很旧(是以旧整旧 的维修结果),但内部却整修一新,都装上了本世纪才出现的电梯和现代化的卫生间。维也纳的很多新楼也非中央供暖供热水。各家的热水器不仅要烧热水,而且要烧暖气,为的是节省能源和减少空气污染。
维也纳是游客在欧洲走访的第一批城市。维也纳人把一座古城保护得很好,世界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所赚的钱远比修几座工厂要多的多,而且财源不断。不过,这大概并非维也纳人高瞻远瞩、精心规划的结果,而是维也纳人的\"随意\" 所致,也是\"宁静致远\"吧!
美丽的城市不一定依山,但肯定是傍水而建。巴黎有塞纳河,伦敦有泰晤士河,古城金陵则有滔滔东去的长江,维也纳傍的是多瑙河。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仅次于\"伏尔加河\"),流经维也纳处水势缓慢,两岸郁郁葱葱,垂钓者连绵不断。可惜,流经此处的多瑙河并非"蓝色",而是发灰。不知道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何以会有"蓝色"二字,也许河流当时是"蓝色"的。不过"多瑙运河"是蓝色的。多瑙运河是维也纳人为泄洪而筑的,湛蓝湛蓝的。夏日,多瑙河上白帆点点,店家在岸边放三两棵人造棕桐树,假装这是加勒比的海滩。
维也纳不仅傍水,而且依山。平均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山在奥地利这端始于维也纳城西郊的缓坡。缓坡
绿茵铺地,渐高渐远,消失在密密的树林中。 缓坡起始处有颇多人工建筑的小桥、池塘和雕塑。树很高,但并
不是原始森林, 偶而有一两头小鹿在缓坡上飞奔而过。
维也纳城区分为23个区。城市顺阿尔卑斯山上升处是19区,也是高级住宅区。维也纳的老房子都在这里,
房子虽然不新,但都有故事,周围景色不错,所以房价不低,两室一厅的月租金在1000美元以上。
\"随意\"的锥也纳人
德文中一个词Gemütlichkeit,大意是\"随意\"或\"闲适\",专门用来形容维也纳人虽不醉生梦死,但却歌舞升平的特点。维也纳人生活节奏缓慢,完全是\"六十而知天命\"的闲适,平常扳着手指头 计算度假日子的到来。维也纳人的工资不算太高,但平时不用太花钱。早在玛丽亚女皇时代,她就为自己的臣民建立了很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奥地利人吃穿不愁,留几个钱就是用作旅游观光之用。维也纳城是一派\"桃花源里可耕
田\"的气象 ,绝对不会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感受。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Stadt Park)的面积很小,位于市中心,是游客必到之处。公园内的小施特劳斯塑像是游客们到维也纳一游的标志。塑像的造型是小施特劳斯身着燕尾服,在拉小提琴。塑像原本是白色,后来不知维也纳人出 于何种考虑,让塑像改着金装。
夏日夜晚,星光灿烂,乐队在城市公园内一支接一支演奏着斯特劳斯的圆舞曲,两三只孔雀飞上屋顶,在乐曲
声中翩翩起舞。各路游客坐满一片,举杯畅饮当地葡萄酿成的美酒,进入虚幻飘渺的佳境。
维也纳的大学
维也纳大学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大学建于1365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创始
人为哈普斯堡王朝的鲁道夫大公。1348年德意志国王查理斯四世仿照巴黎大学(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创建了海德堡大学。 鲁道夫大公不服,也以巴黎大学为模式,创建了维也纳大学,与查理斯四世国王 一试高低。
维也纳的大学与美国的大学迥然不同。美国的大学多半是崭新的。而维也纳大学在欧洲是屈指可数的名校,校
舍却是破旧不堪。原因何在?制度不同。在奥地利上学不用交学费,国家倒贴生活费。学生读书大多读得不紧不慢,处心积虑地延长大学美好浪漫的时光,六七年下来没拿到学士学位的大有人在。
韦伯斯特大学是所美国私立大学。除了麦当劳和肯德基外,美国的最大输出要算是文化,文化输出中又首推美
国电影、音乐、小说和大学。世界许多大城市都有美国人办的大学(以前北京的燕京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
学)。美国人来此办学倒并非文化侵略,只为赚钱,学生是棵摇钱树。为了吸引生源,校方许诺学 生在维也纳修满一定学分后,可以去美国的圣路易斯大学就读,校方保证签证顺利,通行无阻。韦伯斯特大学的另一个重要生源是联合国内的雇员。每到新学期开学之前,校方都要上门招生。韦伯斯特大学允许在职人员就读,这是一大吸引力。
名人知多少
奥地利在世界上要算是富国,在欧洲也算得上是富国,但与瑞士这样的国家相比,又算是富国中的穷国。但奥
地利在人才方面曾经很富有。维也纳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世界上从未有一座城市孕育过如此之多的音乐家,
海顿、莫扎特、 贝多芬、斯特劳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生前也是维也纳的居民。
名人的故居前都挂一面小旗,为游客引路。维也纳市区到处挂着小旗。希特勒年轻时也曾在这座城市寻求发展,住过近5年之久。希特勒后来成了颠倒乾坤 的枭雄,所以他的故居前没有挂旗。希特勒的故居还在,是第12区的Meld emannstrasse街的27号。 希特勒在维也纳时穷困潦倒,20多年后以第三帝国元首的身份\"荣归故里\"。维也纳万人空巷,夹道欢迎这位奥地利的游子。从留下的新闻纪录片上可以看到,街上人群似海,手臂如林(行纳粹礼),\"万岁!\"\"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据史家称,按人口比例,二战期间,奥地利的纳粹党徒多于德国。今日街头,看到的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很难想像,热爱音乐的维也纳人也
颠狂过。
贝多芬小道
"贝多芬小道\"位于维也纳郊区,附近几乎见不到一个游客。也许是维也纳 的名人故居太多了,游客无暇一一瞻仰,"贝多芬小道\"又在市郊,所以很被冷落。再则贝多芬出生在德国,后来才移居维也纳,只能算是半个奥
地利人。
两位地地道道的奥地利人莫扎特和海顿都做过贝多芬的老师,贝多芬也确实不辱师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贝多芬之前,所有音乐家包括莫扎特和海顿, 或由皇家御用,或受雇于教会,而贝多芬的作品和演奏使维也纳的贵族为之倾倒,纷纷解囊相助。自贝多芬起,西方音乐家才开始靠赞助生活。
贝多芬故居是一座两层小楼。院内既不见住户,也不见任何故居陈设,很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楼\"的意境。在它不远处便是\"贝多芬小道\",这是一条极僻静的小道,芳草侵径,两旁绿树成荫,一条窄窄的小溪伴径而行,透过树叶缝间,可以望见一碧如洗的天空(维也纳几乎没有什么空气污染,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各种地铁、有轨电车、短途快速列车遍布市郊各个角落;出租车比私家车还高级,不是奔驰就是宝马,而且是崭新的,汽车尾汽的危害被降低到极小量)。
贝多芬晚年经常在维也纳乡村的田间小道上漫步,走啊走啊,从鲜花盛开的五月走到树叶飘零的十月。十一月
维也纳便进入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居民们足不出户,否则的话,乐圣或许会有更多的传世之作。贝多芬的\"
第五交响乐\", \"第三交响乐\"和\"皇帝协奏曲\"都是在乡间小道上孕育而成的。贝多芬总是带着一本小薄,随走随想随记。贝多芬肯定在许多条乡间小道上都漫步过,大概是为了纪念他,维也纳人特地选了一条幽静的小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曲径幽巷,庭院深深
摩天大楼是美国的风格,风风火火地去赚钱也是美国的风格,但\"发展\"决不是盖些高楼。要盖摩天楼,维也纳也有这个实力,但慌慌张张地改变自己的生 活环境决非一件好事。
维也纳人也很崇拜美国,连见到英文流利的亚洲人都有些诚惶诚恐。但就较大多数亚洲国家而言,维也纳人还是多了份自信。维也纳人不喜欢高楼大厦,所以,现代风格的\"国际城\"(联合国在维也纳的分部)不能建在市中心,而是被请到市郊。维也纳城内到处是砖石铺路的老街,曲径通幽。居民住宅多是庭院深深,四面低楼环抱,中间广植花草,树影扶疏。维也纳只有贵族的深宅,没有美国占地数顷的豪宅。维也纳城内的建筑大多都有些年头,外观很旧(是以旧整旧 的维修结果),但内部却整修一新,都装上了本世纪才出现的电梯和现代化的卫生间。维也纳的很多新楼也非中央供暖供热水。各家的热水器不仅要烧热水,而且要烧暖气,为的是节省能源和减少空气污染。
维也纳是游客在欧洲走访的第一批城市。维也纳人把一座古城保护得很好,世界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所赚的钱远比修几座工厂要多的多,而且财源不断。不过,这大概并非维也纳人高瞻远瞩、精心规划的结果,而是维也纳人的\"随意\" 所致,也是\"宁静致远\"吧!
展开全部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的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属于欧洲。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2011年11月30日,维也纳以其华丽的建筑、公园与广阔的自行车网络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军。因市内古典音乐气氛浓厚,引来各国音乐家聚集于此,具“世界音乐之都”和“乐都”等美誉。
特点:音乐之都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2011年11月30日,维也纳以其华丽的建筑、公园与广阔的自行车网络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军。因市内古典音乐气氛浓厚,引来各国音乐家聚集于此,具“世界音乐之都”和“乐都”等美誉。
特点:音乐之都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断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音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