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发展航空母舰 “辽宁号”交付海军,对我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展开全部
在当前中日因钓鱼争端而导致中日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人们期待着中国航母早日服役。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特别是海上安全利益的角度看,中国首艘航母入役海军意义重大。
第一,航母问世对中国海军来说具有的战略意义。中国航母的服役将使中国海军的战斗力、常规威慑能力和核威慑能力大增,真正成为一个战略性军种。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首先,航母可以有效地统合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力量。中国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水面舰艇部队,如此众多的海上作战平台均只依靠岸上指挥所进行指挥,不能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一旦航母入役,可以以其为核心建立航母战斗群,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态势,大大提高战斗力。其次,航母可提高中国海军的海上远程作战能力。航母实际上就是一个搭载飞机的平台,是一座海上机场。作为现代化远洋海军的核心力量,承担着为远洋海军舰艇编队或海军陆战队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远洋对空中地/海攻击、空中早期侦察/预警-指挥、电子战支援、空中加油以及中—远程空中反潜巡逻等重任。此外,航母将提高中国海基核力量的生存能力。过去中国海军以“空潜快”为主的兵力结构无法为核潜艇进入大洋提供有效保护,航母的装备和航母编队战斗力的形成则使弹道导弹核潜艇进入大洋有了可靠保护,提高了核威慑的可靠性。
第二,可进一步提升中国海军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航空母舰作战的活跃程度一直都很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航空母舰是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也是国家利益与意志的体现,更是一支现代化海军不可缺少的脊梁。冷战结束后,世界仍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少数强国海军,仰仗其航空母舰充当世界警察,到处应付危机;或以航空母舰进行威慑,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实现其战略目的。所以,可以说航母的威慑作用是航母战斗力的一个重要部分。1946年至1982年间,美国动用军事力量250次,其中动用航空母舰约占80%。航空母舰成为一种使用频率和效率最高的军事手段。另外,现代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海军力量强大的体现,而且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力量的综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现代航空母舰,不仅是海军是否强大的一个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海军战略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第三,日本近期就钓鱼岛问题愈发强硬,与美国因素特别是帕内塔亚洲一行有重要关系。自钓鱼岛争端爆发以来,美国总是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来介入其中,试图借此保持中日之间低烈度紧张状态。日本对钓鱼岛采取“国有化”措施后,在中国掀起了出乎意料的抗议浪潮,而且,中国政府也毫不示弱,继公开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之后,中国的近20艘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使得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岌岌可危。中国的反应如此强烈,使日本上下始料未及,因而没有采取抗议等强硬对策,而是放低姿态提出继续保持经济交流和派遣特使等建议。但转机出现在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访问日中两国进行调停之后。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与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谈时向其传达了美国政府的立场,即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帕内塔之所以将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一方针传达给中国,是因为如果美国对中国方面反对“钓鱼岛问题适用日美安保条约”一直保持沉默的话,不仅对中美关系,也会对与包括日本在内的美国盟友之间的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然而,美国政府并没有将这一信息公开。而且几乎与此同时,美国还决定向日本追加部署移动式早期预警雷达“X波段雷达”。美国的这些行动,仿佛是为日本政府打了鸡血,使其瞬间变得亢奋起来,在中日对峙中,由此前的降低调门,一下反翻转过来,再次发出强硬到底的声音。此次帕内塔访日即是为日本打气壮胆,扭转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劣势,同时也借此威慑中国,维持中日之间的低烈度紧张局面。
第四,仅就钓鱼岛事件而言,我国在这个关键时刻展示航母,表明中国对于捍卫钓鱼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中国航母16号舰“辽宁”号将入役海军,表明目前我国海军已经拥有第一艘航母;但中国拥有航母不代表中国就很快解决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航母的战略威慑大于实战意义。中国航母将入役的消息振奋人心,其对中国的现实意义要大于形象意义。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行为,践踏了国际法准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究其原因,德国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从未努力清算自身历史。”日本在二战战败后,一直没有深刻反省侵略战争历史。历史上日本确实对韩国进行了殖民统治,也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这来,日本政府一方面承认错估形势,要派特使来中国沟通;另一方面,然而21日晚,多名日方人员以防止台湾“保钓”人员登岛为名登上了钓鱼岛,对此中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而此时中国航母的展示,可以说是正告日本政府,不思悔改最终必将自食苦果。
一家之言,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航母问世对中国海军来说具有的战略意义。中国航母的服役将使中国海军的战斗力、常规威慑能力和核威慑能力大增,真正成为一个战略性军种。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首先,航母可以有效地统合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力量。中国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水面舰艇部队,如此众多的海上作战平台均只依靠岸上指挥所进行指挥,不能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一旦航母入役,可以以其为核心建立航母战斗群,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态势,大大提高战斗力。其次,航母可提高中国海军的海上远程作战能力。航母实际上就是一个搭载飞机的平台,是一座海上机场。作为现代化远洋海军的核心力量,承担着为远洋海军舰艇编队或海军陆战队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远洋对空中地/海攻击、空中早期侦察/预警-指挥、电子战支援、空中加油以及中—远程空中反潜巡逻等重任。此外,航母将提高中国海基核力量的生存能力。过去中国海军以“空潜快”为主的兵力结构无法为核潜艇进入大洋提供有效保护,航母的装备和航母编队战斗力的形成则使弹道导弹核潜艇进入大洋有了可靠保护,提高了核威慑的可靠性。
第二,可进一步提升中国海军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航空母舰作战的活跃程度一直都很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航空母舰是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也是国家利益与意志的体现,更是一支现代化海军不可缺少的脊梁。冷战结束后,世界仍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少数强国海军,仰仗其航空母舰充当世界警察,到处应付危机;或以航空母舰进行威慑,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实现其战略目的。所以,可以说航母的威慑作用是航母战斗力的一个重要部分。1946年至1982年间,美国动用军事力量250次,其中动用航空母舰约占80%。航空母舰成为一种使用频率和效率最高的军事手段。另外,现代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海军力量强大的体现,而且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力量的综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现代航空母舰,不仅是海军是否强大的一个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海军战略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第三,日本近期就钓鱼岛问题愈发强硬,与美国因素特别是帕内塔亚洲一行有重要关系。自钓鱼岛争端爆发以来,美国总是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来介入其中,试图借此保持中日之间低烈度紧张状态。日本对钓鱼岛采取“国有化”措施后,在中国掀起了出乎意料的抗议浪潮,而且,中国政府也毫不示弱,继公开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之后,中国的近20艘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使得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岌岌可危。中国的反应如此强烈,使日本上下始料未及,因而没有采取抗议等强硬对策,而是放低姿态提出继续保持经济交流和派遣特使等建议。但转机出现在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访问日中两国进行调停之后。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与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谈时向其传达了美国政府的立场,即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帕内塔之所以将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一方针传达给中国,是因为如果美国对中国方面反对“钓鱼岛问题适用日美安保条约”一直保持沉默的话,不仅对中美关系,也会对与包括日本在内的美国盟友之间的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然而,美国政府并没有将这一信息公开。而且几乎与此同时,美国还决定向日本追加部署移动式早期预警雷达“X波段雷达”。美国的这些行动,仿佛是为日本政府打了鸡血,使其瞬间变得亢奋起来,在中日对峙中,由此前的降低调门,一下反翻转过来,再次发出强硬到底的声音。此次帕内塔访日即是为日本打气壮胆,扭转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劣势,同时也借此威慑中国,维持中日之间的低烈度紧张局面。
第四,仅就钓鱼岛事件而言,我国在这个关键时刻展示航母,表明中国对于捍卫钓鱼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中国航母16号舰“辽宁”号将入役海军,表明目前我国海军已经拥有第一艘航母;但中国拥有航母不代表中国就很快解决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航母的战略威慑大于实战意义。中国航母将入役的消息振奋人心,其对中国的现实意义要大于形象意义。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行为,践踏了国际法准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究其原因,德国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从未努力清算自身历史。”日本在二战战败后,一直没有深刻反省侵略战争历史。历史上日本确实对韩国进行了殖民统治,也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这来,日本政府一方面承认错估形势,要派特使来中国沟通;另一方面,然而21日晚,多名日方人员以防止台湾“保钓”人员登岛为名登上了钓鱼岛,对此中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而此时中国航母的展示,可以说是正告日本政府,不思悔改最终必将自食苦果。
一家之言,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