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书主要评论《飘》女主人公斯嘉丽,或评论这本小说的 20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著作《飘》
《飘》(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被中文译名为“乱世佳人”,而本书部分中文译本亦书名为“乱世佳人”)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
斯佳丽
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那么,这个猫一样的女人提供给我们是怎样的一些对待生活、对待爱情、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经验呢?
第一她在困难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虽然也有动摇,但最后仍然承担责任,比如她救了玫兰妮,她重振塔拉庄园,后来长期扶助阿希礼一家等等。
第二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阿希礼,没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直到能力的极限为止。
第三知错能改,当她最后明白她之前所为是错误时,她马上向瑞特道歉,请求原谅。
总的来说,斯佳丽堪称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人中龙凤,难怪瑞特这样的牛人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每次看《乱世佳人》,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年轻时看,讨厌虚荣爱出风头的斯佳丽,喜欢纯洁善良的玫兰妮,不喜欢油腔滑调的瑞特巴特勒,喜欢温文尔雅的阿希礼,喜欢南方如画的景致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喜欢北方的浮华和放荡。后来看了多次之后,不由得对斯佳丽敬佩起来,原本是一个弱女子,任性而年青,第一次结婚是一时的冲动报复,嫁给了不爱的男孩,让自己成为了年轻的寡妇。第二次结婚是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抢走了妹妹的心上人,肯尼迪。肯尼迪虽然是一个半老头子,却不是斯佳丽的对手,面对她的冷酷和无情,他束手无策。最终为了斯佳丽差点遭受的侮辱去报复穷白人而被人击毙,不幸枉死,却从未享受过斯佳丽的一点爱。于是斯佳丽再次成为寡妇,而且还是个有钱的寡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答应过阿希礼照顾玫兰妮的一句承诺,在北军就要攻占亚特兰大的时候,斯佳丽又果断地替玫兰妮接生,并找到瑞特冲破重重阻碍和关卡,回到了乡下老家--塔拉庄园。在又饥又饿之时,她又遭受了母亲病亡、父亲痴呆、家里被劫,一穷二白的多重打击,她不屈不挠,带头种田干活,喝令妹妹下床摘棉花,并照顾玫兰妮和小波,支撑一家人的生计,那时她顶多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本应是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可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家里的重担,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抗争命运,每每看到斯佳丽举着萝卜向天盟誓,决不愿让家人再受苦挨饿时,我总是觉得拍片导演对光线和背景的运用是那么巧妙和艺术, 它那么生动地刻划了思嘉渴望安定、渴望生存、渴望富裕的强烈而真实的内心情感。我觉得那时的她,已完成了最艰难的嬗变,由一只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变成了美丽的蝶,自由而高贵,那时的思嘉就像一个女神---渴望富有、并为此能不择手段的欲望女神。
刚强、坚韧
无论是面对战争的废墟和硝烟、母亲和父亲的去世、生活的贫穷艰难还是女儿的夭折,在和她承受同样的痛苦和艰难的人们当中,她都是最刚强、最坚韧的一个和最先从痛苦和艰难中走出来的一个。当斯佳丽面对着已是满目伤痕泰勒庄园时,她的坚韧和刚强令她这个家中的长女担起家长的重担。在影片的末尾,她还坚定地告诉我们: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虚荣
这应该是一个贬义词了,可是,斯佳丽的虚荣心似乎格外的可爱,在她的身上,虚荣似乎也变成了褒义词。有位名模曾说:“女孩子总是要有一点虚荣心的,无论这虚荣心表现在什么方面。”当斯佳丽扯下母亲唯一的遗物——窗帘,无论如何也要用它做一件漂亮的衣服,还将它披在身上憧憬着新衣服的样子时,她的虚荣心使她成了一个看起来不孝的女儿,但她的这种做法(也就是她的虚荣心)是当时拯救全家的唯一出路。由虚荣心而使全家人都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这样的虚荣心也不应该算是值得摒弃的。
贪婪
这总应该是个贬义词了。但是,斯佳丽的贪婪不仅是有情可原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难能可贵的。战后的泰勒庄园在北方军的控制之下,母亲的去世和父亲的崩溃使斯佳丽——家中的长女担起了“家长”的重担。斯佳丽一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战争使她贫穷,贫穷继之以饥饿。然而最可怕的是无钱交税险些失去生活来源的土地,为了借钱交税,斯佳丽勾引了妹妹的情人,继而当起了一家小店的老板娘。在经历这一切后,她明白了她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中钱的重要性。所以,当她拥有了当前她所需要的钱之后,她自然会想拥有更多的钱。在她追求“更多的钱”的过程中,她表现出了一个早期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所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贪婪。
残忍与自私
这两个词无论用在什么人身上似乎都应该是表贬义的词语,特别是以温和、善良为美德的女性。但是,斯佳丽的残忍与自私在某种适度上却是值得褒扬的。首先,在社会转型的时期,人的观念需要从传统的观念转变成为新型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的人就失去了领导时代的主动权。斯佳丽就是一个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接受了新的社会和社会制度、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生活方式,并且成为了一个小资本家的女人,在这一点,她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在刚刚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时,自私和残忍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资本主义社会,对世界的博爱已经是阻碍资本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因素,此时,自私与残忍就成了强者的优点。
美丽
斯佳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爱情的态度。她美丽,但她只是适当地运用她的美丽来得到她所喜爱的东西,从来不用自己的美貌来玩弄爱情,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爱情。斯佳丽是美丽的,但美丽不是拥有爱情的必备条件——你可以没有斯佳丽那样美丽动人,但你也有权利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
斯佳丽,猫一样的女人,刚强的、坚韧的、虚荣的、贪婪的、残忍的、自私的女人,女人的典范。
瑞特
我必须承认,对我来说,《乱世佳人》的吸引力之所以这么大,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瑞特巴特勒绝对有关系。
当然,斯佳丽眯着那双像猫那样的绿眼,迷人而妖媚,同样也让人倾倒。她是个让女人都能为之神魂颠倒的女人,她自私、冷酷、无情、聪明、不择手段、坚强,却不乏善良、美丽、脆弱;她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女神,让许多女人都梦想着能像她那样,集财富、美貌、能干、坚强于一身,让瑞特那样的男人能够为她而倾倒。至少我曾经就那样想过。但我认为,瑞特给我们这些女性观众带来的却更多是对爱情和婚姻的甜美幻想,他是那么潇洒倜傥,那么玩世不恭,那么自信过人,富有并充满了成熟男人的魅力,该是多少女性心目中的偶像啊。
在这里,简单回闪思嘉和瑞特相遇、相识、相爱的几个片段,就能让人对瑞特爱我所爱,坚持自儿,富有个性的男性魅力印象深刻:
片段一:瑞特第一次见到斯佳丽是在十二像树园的烧烤会上。斯佳丽向所有的男士卖弄风情,却发现瑞特正注意她,斯佳丽向身边的女伴抱怨说:“他看我的样子,就像我没穿衣服”可见瑞特给人的感觉不是温文尔雅,富有绅士风度,对世事的有种别人所不具备的强大洞察力和影响力,表明了他与一般的南方男人不同点:现实、大胆而富有进攻性,当他躲在书房里偷听斯佳丽大胆地向阿希礼表露爱慕,但因遭到婉拒,她气急败坏地搧了阿希礼一个耳光,并砸碎了一个小花瓶时,他吹了一个口哨,于是他被斯佳丽指责为不是一个绅士,而他同时也反唇相讥斯佳丽不是一个真正的淑女,让斯佳丽气极。俩人第一次相见就是一次爱情的交锋。
片段二:斯佳丽因查尔斯病亡到亚特兰大散心,正在服丧的她,十分渴望能再度飞旋于舞池中,表现了她在内心里对无拘无束、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是瑞特看出了她的心思,并出重金替她撬开了那个压抑而沉闷的社会道德囚笼,使她走上了和别的南方女人最不相同的命运之路。这正是斯佳丽反叛旧的社会道德标准迈出的关键性一步,而这一步,如果没有瑞特暗中巧妙的支持和安排,斯佳丽是决不会踏出的。如果没了这关键一步,那么日后那个能干、要强、并独当一面的乱世佳人---斯佳丽就决不会存在了!
片段三:瑞特为了帮助斯佳丽重返故里,拼死弄了一匹身负重伤的老马,并帮助她把玫兰妮抱到马车上,同时一路历经辛苦,并在即将要到达的时候,瑞特看到许多南方兵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深感震撼,并决定上战场,为保卫家园尽一份力。这时可以看出,为了心爱的女人,他能出生入死; 同样,面临家园被毁之境,他也是一个热血之人,导演在这里才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深藏在平日玩世不恭外表下,也具有一颗为荣誉甘洒热血之心的典型南方男性的形象。在这里我们看到,虽然瑞特平日里非常精明、现实,但他骨子里其实还是一个南方人。
片段四:瑞特在经历了丧女之痛和斯佳丽在精神上的背叛后,面对玫兰妮的之死,对一切都灰心失望至极,回家收拾行李,返回自己的故乡,查尔斯顿。当愚蠢的斯佳丽最后发现自己已深爱瑞特时,才发现已最终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瑞特最后走得十分干脆,让斯佳丽深感懊悔。直到这里,我们才听到那颗曾经为爱而柔软的心破碎的声音,同时也因为破碎而对斯佳丽变得“冷酷无情”,这里的瑞特才让我们感觉到,这个男人敢爱敢恨,处理事情十分干脆利落,极富男性魅力。
再说说阿希礼和美兰妮,他们是相似的,具备南方的一切美德,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修养。
美兰妮基本上是完美的,她善良,仁慈又不乏勇气,斯佳丽摘棉花时,她想帮忙,斯佳丽杀人时她也帮忙,除了瑞特,她是斯佳丽的另一个支持者。我想电影编剧一定喜欢美兰妮,他把她更神化了,连捐出结婚戒指这件事都把带头者从斯佳丽改成了美兰妮。我做过小范围的调查,先看书的基本都喜欢斯佳丽,而先看电影的则喜欢美兰妮。我觉得美兰妮太好了,好得不真实,而斯佳丽是有血有肉的,是真实的,有缺点也有优点。
阿希礼是真实的,他是个活在过去的人,时世变迁,他不想面对,他是缺乏勇气的。他不爱斯佳丽,又不说不爱她。斯佳丽走投无路找他时他只给了她庄园的红土,后来知道斯佳丽卖了自己,他说他该去抢劫,他也只是说说吧,估计不会去的,这一点,他确实不如拖这军刀想帮斯佳丽对付逃兵的美兰妮。
乱世佳人里的人物都是完美的,如果没有美兰妮的淑女风范,怎能体现出斯佳丽的桀骜不逊。没有阿希礼的懦弱,怎能体现出瑞德的风范呢。
斯佳丽的奶妈.玛格丽特
温暖,可靠,安全。象母亲一样时刻保护她的孩子斯佳丽。
理智,聪明,现实而且冷静,带一些黑人的狡猾。她懂斯斯佳丽,支持她,爱她,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她一直是斯佳丽的靠山,坚强有力。
忠诚,固执,可爱。对自己的宝贝,那是不顾一切的去保护;虽然只是一个家奴,但她有自己所要维护的处事原则。
黑人奶妈的形象刻画的非常成功。 由此扮演黑妈的演员哈蒂·麦克丹尼尔(Hattie McDaniel)战胜了奥丽维亚(美兰妮)获得了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据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哈蒂将其特有的幽默感注入奶妈玛格丽特一形象中,台词念得完美无缺,与斯佳丽的扮演者费雯丽配合默契,犹如绿叶扶红花,结果两人双双获奖。由于奶妈一角的成功,哈蒂后来几乎垄断了银幕上所有的黑人保姆角色,在许多影片里可以看到她那肥胖、温顺、饶舌的形象。
点 评
有人说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场面是斯佳丽在战争后回到被毁的家园,在园中手握红土发誓,无论去偷去抢都不会让家人挨饿那段,因为那时她的眼神和表情真的特别震撼人。这样说我也不反对,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太经典的片子,经典的场面太多,各人有各人的偏爱。我倒是情愿选择这个:以后,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恨?爱和恨可以象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爱和恨也可能只需要一缕阳光就可以消融。珍惜拥有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总是并不确切知道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太多的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泰戈尔有一句诗我特别喜欢: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历尽沧桑,你要学会忽略过去。因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不要不辞而别,我的爱人。
我看望了一夜,现在我脸上睡意重重。
只恐我在睡中把你丢失了。
不要不辞而别,我的爱人。
我惊起伸出双手去摸触你,我问自己说:
“这是一个梦么?"
但愿我能用我的心系住你的双足,紧抱在胸前!
不要不辞而别,我的爱人。”
——泰戈尔《园丁集》
经典台词
美国电影学院每年都会为一些特别的电影项目评出前100名。05年取得经典台词榜第一的电影《乱世佳人》是克拉克·盖博在1939年出演的的一句台词。那是瑞特对斯佳丽说的一句话:“坦白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盖博的这句台词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引用,”鲍博说。“无论男女,当他们陷入一种并没有完全投入的恋爱关系时,想要控制局面,就会用到这句话。”
《飘》(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被中文译名为“乱世佳人”,而本书部分中文译本亦书名为“乱世佳人”)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
斯佳丽
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那么,这个猫一样的女人提供给我们是怎样的一些对待生活、对待爱情、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经验呢?
第一她在困难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虽然也有动摇,但最后仍然承担责任,比如她救了玫兰妮,她重振塔拉庄园,后来长期扶助阿希礼一家等等。
第二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阿希礼,没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直到能力的极限为止。
第三知错能改,当她最后明白她之前所为是错误时,她马上向瑞特道歉,请求原谅。
总的来说,斯佳丽堪称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人中龙凤,难怪瑞特这样的牛人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每次看《乱世佳人》,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年轻时看,讨厌虚荣爱出风头的斯佳丽,喜欢纯洁善良的玫兰妮,不喜欢油腔滑调的瑞特巴特勒,喜欢温文尔雅的阿希礼,喜欢南方如画的景致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喜欢北方的浮华和放荡。后来看了多次之后,不由得对斯佳丽敬佩起来,原本是一个弱女子,任性而年青,第一次结婚是一时的冲动报复,嫁给了不爱的男孩,让自己成为了年轻的寡妇。第二次结婚是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抢走了妹妹的心上人,肯尼迪。肯尼迪虽然是一个半老头子,却不是斯佳丽的对手,面对她的冷酷和无情,他束手无策。最终为了斯佳丽差点遭受的侮辱去报复穷白人而被人击毙,不幸枉死,却从未享受过斯佳丽的一点爱。于是斯佳丽再次成为寡妇,而且还是个有钱的寡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答应过阿希礼照顾玫兰妮的一句承诺,在北军就要攻占亚特兰大的时候,斯佳丽又果断地替玫兰妮接生,并找到瑞特冲破重重阻碍和关卡,回到了乡下老家--塔拉庄园。在又饥又饿之时,她又遭受了母亲病亡、父亲痴呆、家里被劫,一穷二白的多重打击,她不屈不挠,带头种田干活,喝令妹妹下床摘棉花,并照顾玫兰妮和小波,支撑一家人的生计,那时她顶多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本应是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可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家里的重担,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抗争命运,每每看到斯佳丽举着萝卜向天盟誓,决不愿让家人再受苦挨饿时,我总是觉得拍片导演对光线和背景的运用是那么巧妙和艺术, 它那么生动地刻划了思嘉渴望安定、渴望生存、渴望富裕的强烈而真实的内心情感。我觉得那时的她,已完成了最艰难的嬗变,由一只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变成了美丽的蝶,自由而高贵,那时的思嘉就像一个女神---渴望富有、并为此能不择手段的欲望女神。
刚强、坚韧
无论是面对战争的废墟和硝烟、母亲和父亲的去世、生活的贫穷艰难还是女儿的夭折,在和她承受同样的痛苦和艰难的人们当中,她都是最刚强、最坚韧的一个和最先从痛苦和艰难中走出来的一个。当斯佳丽面对着已是满目伤痕泰勒庄园时,她的坚韧和刚强令她这个家中的长女担起家长的重担。在影片的末尾,她还坚定地告诉我们: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虚荣
这应该是一个贬义词了,可是,斯佳丽的虚荣心似乎格外的可爱,在她的身上,虚荣似乎也变成了褒义词。有位名模曾说:“女孩子总是要有一点虚荣心的,无论这虚荣心表现在什么方面。”当斯佳丽扯下母亲唯一的遗物——窗帘,无论如何也要用它做一件漂亮的衣服,还将它披在身上憧憬着新衣服的样子时,她的虚荣心使她成了一个看起来不孝的女儿,但她的这种做法(也就是她的虚荣心)是当时拯救全家的唯一出路。由虚荣心而使全家人都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这样的虚荣心也不应该算是值得摒弃的。
贪婪
这总应该是个贬义词了。但是,斯佳丽的贪婪不仅是有情可原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难能可贵的。战后的泰勒庄园在北方军的控制之下,母亲的去世和父亲的崩溃使斯佳丽——家中的长女担起了“家长”的重担。斯佳丽一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战争使她贫穷,贫穷继之以饥饿。然而最可怕的是无钱交税险些失去生活来源的土地,为了借钱交税,斯佳丽勾引了妹妹的情人,继而当起了一家小店的老板娘。在经历这一切后,她明白了她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中钱的重要性。所以,当她拥有了当前她所需要的钱之后,她自然会想拥有更多的钱。在她追求“更多的钱”的过程中,她表现出了一个早期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所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贪婪。
残忍与自私
这两个词无论用在什么人身上似乎都应该是表贬义的词语,特别是以温和、善良为美德的女性。但是,斯佳丽的残忍与自私在某种适度上却是值得褒扬的。首先,在社会转型的时期,人的观念需要从传统的观念转变成为新型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的人就失去了领导时代的主动权。斯佳丽就是一个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接受了新的社会和社会制度、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生活方式,并且成为了一个小资本家的女人,在这一点,她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在刚刚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时,自私和残忍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资本主义社会,对世界的博爱已经是阻碍资本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因素,此时,自私与残忍就成了强者的优点。
美丽
斯佳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爱情的态度。她美丽,但她只是适当地运用她的美丽来得到她所喜爱的东西,从来不用自己的美貌来玩弄爱情,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爱情。斯佳丽是美丽的,但美丽不是拥有爱情的必备条件——你可以没有斯佳丽那样美丽动人,但你也有权利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
斯佳丽,猫一样的女人,刚强的、坚韧的、虚荣的、贪婪的、残忍的、自私的女人,女人的典范。
瑞特
我必须承认,对我来说,《乱世佳人》的吸引力之所以这么大,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瑞特巴特勒绝对有关系。
当然,斯佳丽眯着那双像猫那样的绿眼,迷人而妖媚,同样也让人倾倒。她是个让女人都能为之神魂颠倒的女人,她自私、冷酷、无情、聪明、不择手段、坚强,却不乏善良、美丽、脆弱;她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女神,让许多女人都梦想着能像她那样,集财富、美貌、能干、坚强于一身,让瑞特那样的男人能够为她而倾倒。至少我曾经就那样想过。但我认为,瑞特给我们这些女性观众带来的却更多是对爱情和婚姻的甜美幻想,他是那么潇洒倜傥,那么玩世不恭,那么自信过人,富有并充满了成熟男人的魅力,该是多少女性心目中的偶像啊。
在这里,简单回闪思嘉和瑞特相遇、相识、相爱的几个片段,就能让人对瑞特爱我所爱,坚持自儿,富有个性的男性魅力印象深刻:
片段一:瑞特第一次见到斯佳丽是在十二像树园的烧烤会上。斯佳丽向所有的男士卖弄风情,却发现瑞特正注意她,斯佳丽向身边的女伴抱怨说:“他看我的样子,就像我没穿衣服”可见瑞特给人的感觉不是温文尔雅,富有绅士风度,对世事的有种别人所不具备的强大洞察力和影响力,表明了他与一般的南方男人不同点:现实、大胆而富有进攻性,当他躲在书房里偷听斯佳丽大胆地向阿希礼表露爱慕,但因遭到婉拒,她气急败坏地搧了阿希礼一个耳光,并砸碎了一个小花瓶时,他吹了一个口哨,于是他被斯佳丽指责为不是一个绅士,而他同时也反唇相讥斯佳丽不是一个真正的淑女,让斯佳丽气极。俩人第一次相见就是一次爱情的交锋。
片段二:斯佳丽因查尔斯病亡到亚特兰大散心,正在服丧的她,十分渴望能再度飞旋于舞池中,表现了她在内心里对无拘无束、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是瑞特看出了她的心思,并出重金替她撬开了那个压抑而沉闷的社会道德囚笼,使她走上了和别的南方女人最不相同的命运之路。这正是斯佳丽反叛旧的社会道德标准迈出的关键性一步,而这一步,如果没有瑞特暗中巧妙的支持和安排,斯佳丽是决不会踏出的。如果没了这关键一步,那么日后那个能干、要强、并独当一面的乱世佳人---斯佳丽就决不会存在了!
片段三:瑞特为了帮助斯佳丽重返故里,拼死弄了一匹身负重伤的老马,并帮助她把玫兰妮抱到马车上,同时一路历经辛苦,并在即将要到达的时候,瑞特看到许多南方兵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深感震撼,并决定上战场,为保卫家园尽一份力。这时可以看出,为了心爱的女人,他能出生入死; 同样,面临家园被毁之境,他也是一个热血之人,导演在这里才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深藏在平日玩世不恭外表下,也具有一颗为荣誉甘洒热血之心的典型南方男性的形象。在这里我们看到,虽然瑞特平日里非常精明、现实,但他骨子里其实还是一个南方人。
片段四:瑞特在经历了丧女之痛和斯佳丽在精神上的背叛后,面对玫兰妮的之死,对一切都灰心失望至极,回家收拾行李,返回自己的故乡,查尔斯顿。当愚蠢的斯佳丽最后发现自己已深爱瑞特时,才发现已最终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瑞特最后走得十分干脆,让斯佳丽深感懊悔。直到这里,我们才听到那颗曾经为爱而柔软的心破碎的声音,同时也因为破碎而对斯佳丽变得“冷酷无情”,这里的瑞特才让我们感觉到,这个男人敢爱敢恨,处理事情十分干脆利落,极富男性魅力。
再说说阿希礼和美兰妮,他们是相似的,具备南方的一切美德,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修养。
美兰妮基本上是完美的,她善良,仁慈又不乏勇气,斯佳丽摘棉花时,她想帮忙,斯佳丽杀人时她也帮忙,除了瑞特,她是斯佳丽的另一个支持者。我想电影编剧一定喜欢美兰妮,他把她更神化了,连捐出结婚戒指这件事都把带头者从斯佳丽改成了美兰妮。我做过小范围的调查,先看书的基本都喜欢斯佳丽,而先看电影的则喜欢美兰妮。我觉得美兰妮太好了,好得不真实,而斯佳丽是有血有肉的,是真实的,有缺点也有优点。
阿希礼是真实的,他是个活在过去的人,时世变迁,他不想面对,他是缺乏勇气的。他不爱斯佳丽,又不说不爱她。斯佳丽走投无路找他时他只给了她庄园的红土,后来知道斯佳丽卖了自己,他说他该去抢劫,他也只是说说吧,估计不会去的,这一点,他确实不如拖这军刀想帮斯佳丽对付逃兵的美兰妮。
乱世佳人里的人物都是完美的,如果没有美兰妮的淑女风范,怎能体现出斯佳丽的桀骜不逊。没有阿希礼的懦弱,怎能体现出瑞德的风范呢。
斯佳丽的奶妈.玛格丽特
温暖,可靠,安全。象母亲一样时刻保护她的孩子斯佳丽。
理智,聪明,现实而且冷静,带一些黑人的狡猾。她懂斯斯佳丽,支持她,爱她,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她一直是斯佳丽的靠山,坚强有力。
忠诚,固执,可爱。对自己的宝贝,那是不顾一切的去保护;虽然只是一个家奴,但她有自己所要维护的处事原则。
黑人奶妈的形象刻画的非常成功。 由此扮演黑妈的演员哈蒂·麦克丹尼尔(Hattie McDaniel)战胜了奥丽维亚(美兰妮)获得了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据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哈蒂将其特有的幽默感注入奶妈玛格丽特一形象中,台词念得完美无缺,与斯佳丽的扮演者费雯丽配合默契,犹如绿叶扶红花,结果两人双双获奖。由于奶妈一角的成功,哈蒂后来几乎垄断了银幕上所有的黑人保姆角色,在许多影片里可以看到她那肥胖、温顺、饶舌的形象。
点 评
有人说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场面是斯佳丽在战争后回到被毁的家园,在园中手握红土发誓,无论去偷去抢都不会让家人挨饿那段,因为那时她的眼神和表情真的特别震撼人。这样说我也不反对,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太经典的片子,经典的场面太多,各人有各人的偏爱。我倒是情愿选择这个:以后,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恨?爱和恨可以象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爱和恨也可能只需要一缕阳光就可以消融。珍惜拥有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总是并不确切知道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太多的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泰戈尔有一句诗我特别喜欢: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历尽沧桑,你要学会忽略过去。因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不要不辞而别,我的爱人。
我看望了一夜,现在我脸上睡意重重。
只恐我在睡中把你丢失了。
不要不辞而别,我的爱人。
我惊起伸出双手去摸触你,我问自己说:
“这是一个梦么?"
但愿我能用我的心系住你的双足,紧抱在胸前!
不要不辞而别,我的爱人。”
——泰戈尔《园丁集》
经典台词
美国电影学院每年都会为一些特别的电影项目评出前100名。05年取得经典台词榜第一的电影《乱世佳人》是克拉克·盖博在1939年出演的的一句台词。那是瑞特对斯佳丽说的一句话:“坦白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盖博的这句台词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引用,”鲍博说。“无论男女,当他们陷入一种并没有完全投入的恋爱关系时,想要控制局面,就会用到这句话。”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4-08-23
展开全部
在广袤的文学世界中,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无疑是一部不可忽视的瑰宝。这部史诗般的巨作刻画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她的故事点燃了无数读者的激情和想象力。因此,也诞生了许多著作,旨在深入探讨斯嘉丽这个复杂而迷人的角色,以及《飘》的深刻内涵。
斯嘉丽·奥哈拉:一个复杂矛盾的女性
斯嘉丽是美国文学中最具标志性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的个性就像南方庄园一样复杂多变:既顽强又脆弱,既自私又慷慨,既迷人又令人讨厌。围绕她的性格,书籍和文章层出不穷,试图解开她的谜团。
《斯嘉丽的迷宫:一部女性心理传记》一书由英国传记作家安·艾德蒙兹撰写,深入剖析了斯嘉丽的内心情感世界。作者认为,斯嘉丽的性格由一系列相互矛盾的特质交织而成,这些特质在她生命不同阶段不断演变。这本书揭示了斯嘉丽的童年创伤、她的坚韧不拔以及她对爱情的渴望如何塑造了她的个性。
另一本值得推荐的著作是《斯嘉丽·奥哈拉:一个南方女性的复杂肖像》,由美国学者艾丽西亚·安德森撰写。这本书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斯嘉丽,探讨她作为当时社会中女性代表的复杂性。作者认为,斯嘉丽既是传统女性美德的化身,又是一个打破社会规范的叛逆者。
《飘》:一部史诗般的社会评论
除了斯嘉丽这个引人入胜的角色之外,《飘》本身也是一部深刻的社会评论。它描绘了美国内战前后的南方社会,揭示了这个时代的种族、阶级和性别不平等。
《飘:一部历史小说》一书由美国历史学家肯·伯恩斯撰写,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这部小说。作者将小说中的事件与真实的内战事件联系起来,探讨了这部作品作为历史记录的意义。伯恩斯认为,《飘》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南方社会和内战的独特视角。
《飘:美国梦的史诗》一书由美国文化评论家罗伯特·沃森撰写,探讨了这部小说对美国文化的影响。作者认为,《飘》塑造了美国人对南方的想象,并探讨了它如何反映了美国对种族、阶级和性别等问题的持续斗争。
结语
斯嘉丽·奥哈拉和《飘》已经成为美国文学中永恒的标志。通过这些著作,我们得以深入了解这个复杂的角色和这部史诗般的作品,探索它们所揭示的关于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见解。
斯嘉丽·奥哈拉:一个复杂矛盾的女性
斯嘉丽是美国文学中最具标志性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的个性就像南方庄园一样复杂多变:既顽强又脆弱,既自私又慷慨,既迷人又令人讨厌。围绕她的性格,书籍和文章层出不穷,试图解开她的谜团。
《斯嘉丽的迷宫:一部女性心理传记》一书由英国传记作家安·艾德蒙兹撰写,深入剖析了斯嘉丽的内心情感世界。作者认为,斯嘉丽的性格由一系列相互矛盾的特质交织而成,这些特质在她生命不同阶段不断演变。这本书揭示了斯嘉丽的童年创伤、她的坚韧不拔以及她对爱情的渴望如何塑造了她的个性。
另一本值得推荐的著作是《斯嘉丽·奥哈拉:一个南方女性的复杂肖像》,由美国学者艾丽西亚·安德森撰写。这本书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斯嘉丽,探讨她作为当时社会中女性代表的复杂性。作者认为,斯嘉丽既是传统女性美德的化身,又是一个打破社会规范的叛逆者。
《飘》:一部史诗般的社会评论
除了斯嘉丽这个引人入胜的角色之外,《飘》本身也是一部深刻的社会评论。它描绘了美国内战前后的南方社会,揭示了这个时代的种族、阶级和性别不平等。
《飘:一部历史小说》一书由美国历史学家肯·伯恩斯撰写,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这部小说。作者将小说中的事件与真实的内战事件联系起来,探讨了这部作品作为历史记录的意义。伯恩斯认为,《飘》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南方社会和内战的独特视角。
《飘:美国梦的史诗》一书由美国文化评论家罗伯特·沃森撰写,探讨了这部小说对美国文化的影响。作者认为,《飘》塑造了美国人对南方的想象,并探讨了它如何反映了美国对种族、阶级和性别等问题的持续斗争。
结语
斯嘉丽·奥哈拉和《飘》已经成为美国文学中永恒的标志。通过这些著作,我们得以深入了解这个复杂的角色和这部史诗般的作品,探索它们所揭示的关于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见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