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金山以绮丽著称,最有名的胜迹是金山寺。据《金山志》载:“山有佛寺,始建于晋明帝时”,即公元323-325年间,初名泽心寺;唐时因开山得金,通称金山寺。宋真宗天禧年间,因皇帝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江天禅寺。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令名僧宝志、僧佑在金山举行盛大水陆法会。成为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之始。金山寺也因此而驰名天下。正由于金山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历代对它都倍加关注。唐代武则天的侄孙灵坦、相国裴休的儿子法海,都在出家后任金山寺方丈。宋神宗把高丽金钵赐给金山方丈作佛印。明代释澈法师任金山方丈时,曾为万人开堂传戒,皇帝赐锦襕袈裟一件。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多次游金山寺,题字作诗,赠送藏经珍品。如今金山寺还珍藏着最为著名的文物“金山四宝”:苏东坡的玉带、诸葛亮的战鼓、文徵明绘的金山图以及周鼎。
金山寺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殿宇楼堂幢幢相衔,阶梯成叠,长廊蜿蜒,台阁相接,构成丹碧辉映,绚丽精巧的古建筑群:慈寿塔、江天一览亭耸立山巅,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联缀山腰,天王殿、藏经楼、紫竹林等庞大建筑傍依山根。通过曲廊、回檐、石级有机串连,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精巧建筑,把整个山密密地包裹起来。远望金山寺,只见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和高耸入云的慈寿塔,却看不见山的原貌,因有“金山寺裹山”之称,成为一种盛极一时的建筑流派,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承德避暑山庄的“天宇咸畅”,以及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借鉴了这“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建筑艺术。
车到金山,红瓦黄墙,寺庙宝塔都掩映在江南的轻烟薄雾中。顺着大道来到尽头,眼前出现“江天禅寺”四个大字。新建的大雄宝殿既保持了佛教寺庙的建筑特色,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歇山重檐,飞椽斗拱,雕梁画栋,坚固庄严。内外精美的彩绘,把殿堂内外装饰得金碧辉煌。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大佛,仪态安详,端坐在正中的莲花座上。两边是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佛背后是巨大的海岛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萨、护法诸天隐现其间。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岛观音独占鳌头,两侧侍立善财、龙女,法像庄严。大殿正中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匾额。寺内还有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华藏楼、枕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主要殿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金山之巅的慈寿塔。
慈寿塔最早建于南朝齐梁时代,原为两座宝塔,南北相对而立,后倒坍。宋哲宗元符年间建成一座八角七层塔。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明了法师重建。现存的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砖身木檐,仿楼阁式,七级八面,每级四面开门,每层有走廊和栏杆可凭栏远眺。王安石在《金山》诗中曾生动描绘了登塔感受: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顺着楼梯盘旋而上,到达最高层才气喘吁地停了步,环眺四野,果真是风景如画:东面焦山如碧玉浮江,南面长山葱葱郁郁,西面的鱼池波光粼粼。北面的瓜洲古渡在烟波中若隐若现。头顶是一碧如洗的兰天,偶尔有几缕白云飘过,恍如轻纱雾葛;脚下是金山寺密密层层的殿宇楼阁,其规模,其气势,在国内也是少有其偶的了。更兼满寺香烟缭绕,佛声入耳,一派虔诚志佛的景象,除了祥和,就是安宁。不远处的长江波涛滚滚,那经久不息的涛声似乎是白娘子水漫金山余怒未息。
如此瑰丽的山光水色,引无数骚人墨客竞折腰。从帝王将相到白衣寒士,尽以一览金山胜景为乐。唐代诗人张祜、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大诗人苏东坡等都曾多次畅游金山并留下许多诗文,千古绝唱世人传诵。王安石有感于世事沧桑,有《题金山寺》诗云:
天日苍茫海气深,一船西去此登临;
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到古今。
与他同时的大诗人苏东坡还给金山寺题了一首回文体诗,描写了金山寺的迷人风光: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诗是回文体的,自然可以倒读: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不论顺读倒读,展现在眼前的都是迷人的佳景,诗奇,景更奇。
金山寺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殿宇楼堂幢幢相衔,阶梯成叠,长廊蜿蜒,台阁相接,构成丹碧辉映,绚丽精巧的古建筑群:慈寿塔、江天一览亭耸立山巅,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联缀山腰,天王殿、藏经楼、紫竹林等庞大建筑傍依山根。通过曲廊、回檐、石级有机串连,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精巧建筑,把整个山密密地包裹起来。远望金山寺,只见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和高耸入云的慈寿塔,却看不见山的原貌,因有“金山寺裹山”之称,成为一种盛极一时的建筑流派,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承德避暑山庄的“天宇咸畅”,以及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借鉴了这“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建筑艺术。
车到金山,红瓦黄墙,寺庙宝塔都掩映在江南的轻烟薄雾中。顺着大道来到尽头,眼前出现“江天禅寺”四个大字。新建的大雄宝殿既保持了佛教寺庙的建筑特色,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歇山重檐,飞椽斗拱,雕梁画栋,坚固庄严。内外精美的彩绘,把殿堂内外装饰得金碧辉煌。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大佛,仪态安详,端坐在正中的莲花座上。两边是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佛背后是巨大的海岛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萨、护法诸天隐现其间。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岛观音独占鳌头,两侧侍立善财、龙女,法像庄严。大殿正中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匾额。寺内还有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华藏楼、枕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主要殿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金山之巅的慈寿塔。
慈寿塔最早建于南朝齐梁时代,原为两座宝塔,南北相对而立,后倒坍。宋哲宗元符年间建成一座八角七层塔。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明了法师重建。现存的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砖身木檐,仿楼阁式,七级八面,每级四面开门,每层有走廊和栏杆可凭栏远眺。王安石在《金山》诗中曾生动描绘了登塔感受: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顺着楼梯盘旋而上,到达最高层才气喘吁地停了步,环眺四野,果真是风景如画:东面焦山如碧玉浮江,南面长山葱葱郁郁,西面的鱼池波光粼粼。北面的瓜洲古渡在烟波中若隐若现。头顶是一碧如洗的兰天,偶尔有几缕白云飘过,恍如轻纱雾葛;脚下是金山寺密密层层的殿宇楼阁,其规模,其气势,在国内也是少有其偶的了。更兼满寺香烟缭绕,佛声入耳,一派虔诚志佛的景象,除了祥和,就是安宁。不远处的长江波涛滚滚,那经久不息的涛声似乎是白娘子水漫金山余怒未息。
如此瑰丽的山光水色,引无数骚人墨客竞折腰。从帝王将相到白衣寒士,尽以一览金山胜景为乐。唐代诗人张祜、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大诗人苏东坡等都曾多次畅游金山并留下许多诗文,千古绝唱世人传诵。王安石有感于世事沧桑,有《题金山寺》诗云:
天日苍茫海气深,一船西去此登临;
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到古今。
与他同时的大诗人苏东坡还给金山寺题了一首回文体诗,描写了金山寺的迷人风光: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诗是回文体的,自然可以倒读: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不论顺读倒读,展现在眼前的都是迷人的佳景,诗奇,景更奇。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