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一上学期地理、历史、生物的复习资料和测试卷(人教版的)谢谢!测试卷要有答案噢~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P2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3、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4、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归类⑤将归类好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P11
第一节 生物圈
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
第四节 生态系统
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
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是主要的成分,因为生产者数量最多。食物链中越往后数量越少,积累的有毒物越多。(终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毒素最多)
1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表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6、在生态系统示意图中,环境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与生产者打双向前头,分解者前头只指向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指向分解者。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7、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8、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P36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0、显微镜的结构:镜座、镜柱、镜壁、反光镜、遮光器、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物镜、转换器、镜筒、目镜、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
21、实验室光线较暗,应使用大光圈、凹面镜;实验室光线较亮时,应使用小光圈、平面镜。
2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从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倒像(左右倒、上下倒)。[实在不理解就把书反过来看就行了]
23、顺时针(向外)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24、显微镜下的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得到。
25、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26、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①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液体(清水、生理盐水)③取材料、放置材料(叶内侧、内侧壁)④盖盖玻片(避免出现气泡)⑤染色(一侧滴,另一侧吸引)
27、动植物都有的细胞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有叶绿体。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P51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8、细胞中的物质有: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主要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主要有水、无机盐、氧等。
29、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的物质进入,废物(尿素、二氧化碳)排出。
30、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能量“发动机”,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1、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父母遗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受精卵是生命的起点。
32、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供核母羊提供细胞核,供卵细胞母羊提供细胞质,克隆羊像供核母羊。
33、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是一个大分子,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34、基因是DNA上的小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特征。
35、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且是成对的。多或少会引起遗传疾病。
36、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37、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的。(细胞体积的增大和数量的增多)
38、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数量加倍,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中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P62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39、动物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器官,并以其中一种组织为主。
40、动物的八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泌尿、内分泌、生殖系统。
4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4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3、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能不断产生新细胞,再重新分化形成四种组织,分生组织一般存在于芽和根尖中)
4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45、单细胞的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线虫。
46、草履虫的基本结构:细胞膜(表膜)、细胞质、细胞核。还有其他结构如:纤毛、口沟、食物泡、胞肛、收集管和伸缩泡。
47、草履虫靠吸收外界的有机物生活。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P72
48、病毒根据寄生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49、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50、病毒对人的利处:①疫苗②以病毒治虫③用于基因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P78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5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淡水中单细胞藻类是衣藻,多细胞是水绵。主要作用是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另外还有食用、药用价值。
52、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还有假根(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生活在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或树干上,一般比较矮小。主要作用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批示植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另外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53、蕨类植物具有根、茎(根状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主要用于食用、药用,作为绿肥和饲料,观赏和产生煤(经济意义)。
54、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靠孢子(一种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其中蕨类植物已经形成孢子囊(褐色隆起)。
第二节 种子植物
55、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有的还有胚乳。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
56、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57、种子植物比苔藓和蕨类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
58、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子叶和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所以我们吃的一般是植物种子里的子叶或胚乳。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P90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59、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60、种子不能萌发的三种情况:①干瘪或被虫咬的②储存时间过长,胚已经死亡的③正在休眠期的。
61、食用豆芽的部分是由胚轴发育而来的。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62、从下向上,根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组成。
6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故根伸长区生长最快。
64、枝条是由茎、叶和芽组成,枝条由芽民育而成,因为芽中有分生组织。并不是所有的芽都发育成枝条,有的芽发育成花,发育成花的芽叫花芽。
65、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包括水和无机盐(根吸收),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
66、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缺氮-叶片黄化,缺磷-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缺钾-搞病能力弱、易倒伏。
67、过度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污染环境,建议多用农家肥。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68、花的基本结构为: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69、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的过程叫做传粉。
70、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
71、传粉很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传粉不足会影响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故当传粉不足时,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P107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72、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①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可以保持植株硬挺、直立姿态③有利于光合作用④帮助无机盐的运输。
73、水影响植物的颁布。不同植物,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74、根吸收水的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的根毛。根吸收水在茎内靠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
75、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
76、植物的茎能不断长粗,主要是因为茎中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77、叶片的结构:上表皮、叶肉、叶脉、下表皮、气孔。
78、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79、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带动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②使二氧化碳进入叶片③降低叶片的温度④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P119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80、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可使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消耗完。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做对照实验。
81、酒精可以溶解叶绿素,叶绿素使叶片呈现绿色。叶绿素还有吸收光能的作用,故没有叶绿素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8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说明光全作用产生了淀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8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主要表现在:①用来构建植物体②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用式子表示为: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供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84、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8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叶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用式子表示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86、在农业上要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过稀会造成光照的浪费,过密又会使叶片相互遮挡)
87、每年的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cuwu/41337.htm
第一章 认识生物 P2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3、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4、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归类⑤将归类好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P11
第一节 生物圈
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
第四节 生态系统
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
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是主要的成分,因为生产者数量最多。食物链中越往后数量越少,积累的有毒物越多。(终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毒素最多)
1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表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6、在生态系统示意图中,环境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与生产者打双向前头,分解者前头只指向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指向分解者。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7、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8、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P36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0、显微镜的结构:镜座、镜柱、镜壁、反光镜、遮光器、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物镜、转换器、镜筒、目镜、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
21、实验室光线较暗,应使用大光圈、凹面镜;实验室光线较亮时,应使用小光圈、平面镜。
2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从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倒像(左右倒、上下倒)。[实在不理解就把书反过来看就行了]
23、顺时针(向外)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24、显微镜下的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得到。
25、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26、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①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液体(清水、生理盐水)③取材料、放置材料(叶内侧、内侧壁)④盖盖玻片(避免出现气泡)⑤染色(一侧滴,另一侧吸引)
27、动植物都有的细胞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有叶绿体。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P51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8、细胞中的物质有: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主要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主要有水、无机盐、氧等。
29、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的物质进入,废物(尿素、二氧化碳)排出。
30、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能量“发动机”,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1、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父母遗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受精卵是生命的起点。
32、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供核母羊提供细胞核,供卵细胞母羊提供细胞质,克隆羊像供核母羊。
33、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是一个大分子,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34、基因是DNA上的小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特征。
35、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且是成对的。多或少会引起遗传疾病。
36、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37、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的。(细胞体积的增大和数量的增多)
38、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数量加倍,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中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P62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39、动物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器官,并以其中一种组织为主。
40、动物的八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泌尿、内分泌、生殖系统。
4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4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3、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能不断产生新细胞,再重新分化形成四种组织,分生组织一般存在于芽和根尖中)
4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45、单细胞的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线虫。
46、草履虫的基本结构:细胞膜(表膜)、细胞质、细胞核。还有其他结构如:纤毛、口沟、食物泡、胞肛、收集管和伸缩泡。
47、草履虫靠吸收外界的有机物生活。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P72
48、病毒根据寄生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49、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50、病毒对人的利处:①疫苗②以病毒治虫③用于基因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P78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5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淡水中单细胞藻类是衣藻,多细胞是水绵。主要作用是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另外还有食用、药用价值。
52、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还有假根(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生活在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或树干上,一般比较矮小。主要作用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批示植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另外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53、蕨类植物具有根、茎(根状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主要用于食用、药用,作为绿肥和饲料,观赏和产生煤(经济意义)。
54、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靠孢子(一种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其中蕨类植物已经形成孢子囊(褐色隆起)。
第二节 种子植物
55、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有的还有胚乳。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
56、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57、种子植物比苔藓和蕨类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
58、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子叶和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所以我们吃的一般是植物种子里的子叶或胚乳。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P90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59、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60、种子不能萌发的三种情况:①干瘪或被虫咬的②储存时间过长,胚已经死亡的③正在休眠期的。
61、食用豆芽的部分是由胚轴发育而来的。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62、从下向上,根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组成。
6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故根伸长区生长最快。
64、枝条是由茎、叶和芽组成,枝条由芽民育而成,因为芽中有分生组织。并不是所有的芽都发育成枝条,有的芽发育成花,发育成花的芽叫花芽。
65、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包括水和无机盐(根吸收),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
66、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缺氮-叶片黄化,缺磷-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缺钾-搞病能力弱、易倒伏。
67、过度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污染环境,建议多用农家肥。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68、花的基本结构为: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69、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的过程叫做传粉。
70、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
71、传粉很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传粉不足会影响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故当传粉不足时,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P107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72、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①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可以保持植株硬挺、直立姿态③有利于光合作用④帮助无机盐的运输。
73、水影响植物的颁布。不同植物,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74、根吸收水的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的根毛。根吸收水在茎内靠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
75、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
76、植物的茎能不断长粗,主要是因为茎中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77、叶片的结构:上表皮、叶肉、叶脉、下表皮、气孔。
78、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79、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带动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②使二氧化碳进入叶片③降低叶片的温度④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P119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80、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可使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消耗完。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做对照实验。
81、酒精可以溶解叶绿素,叶绿素使叶片呈现绿色。叶绿素还有吸收光能的作用,故没有叶绿素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8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说明光全作用产生了淀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8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主要表现在:①用来构建植物体②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用式子表示为: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供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84、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8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叶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用式子表示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86、在农业上要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过稀会造成光照的浪费,过密又会使叶片相互遮挡)
87、每年的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cuwu/41337.htm
展开全部
地理(七上)复习要点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曲靖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云南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曲靖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云南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