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
78个回答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9-04-1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第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①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②你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③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第三,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①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专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②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③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顺做到了下几点。①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②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老干预,老指导,老帮助。③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⑤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当时孩子考试失败时,对孩子大加指责埋怨,严加管教,使孩子失望的同时又产生对考试失败的恐惧,回避学习,不愿再做出努力,从而导致孩子进一步的失败。有的家长许若孩子,如果考试得了多少分或得了第几名就给什么奖励,如果考不好就给什么惩罚。其实,这并不能促使孩子好好学习,因为分他们不是在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给孩子以表扬,而这强化的不是学习而是孩子只想得好分数的想法。这种激励方法,可能会使孩子过于追求表面的分数,采取投机取巧、作弊、欺骗等手段。很多家长只看孩子得了多少分,不管考试难度如何。其实,考试难度对分数影响很大,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地看孩子的相对分数,就会引导孩子也不能正确而全面地自己的相对分数,坐井观天,只看绝对数或只看自己在班上的名次,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家长对考试分数的种种不合理态度,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要摆正考试分数的位子。考试分数固然很重要,但它毕竟是表面的东西,它只是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要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作为孩子的学习目标。我们应把培养孩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把发展孩子的全面素质摆在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位置上。家长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应在孩子好好学习时多加以表扬,不应该在孩子得好分数时过多地奖励表扬。
第一,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第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①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②你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③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第三,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①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专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②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③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顺做到了下几点。①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②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老干预,老指导,老帮助。③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⑤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当时孩子考试失败时,对孩子大加指责埋怨,严加管教,使孩子失望的同时又产生对考试失败的恐惧,回避学习,不愿再做出努力,从而导致孩子进一步的失败。有的家长许若孩子,如果考试得了多少分或得了第几名就给什么奖励,如果考不好就给什么惩罚。其实,这并不能促使孩子好好学习,因为分他们不是在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给孩子以表扬,而这强化的不是学习而是孩子只想得好分数的想法。这种激励方法,可能会使孩子过于追求表面的分数,采取投机取巧、作弊、欺骗等手段。很多家长只看孩子得了多少分,不管考试难度如何。其实,考试难度对分数影响很大,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地看孩子的相对分数,就会引导孩子也不能正确而全面地自己的相对分数,坐井观天,只看绝对数或只看自己在班上的名次,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家长对考试分数的种种不合理态度,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要摆正考试分数的位子。考试分数固然很重要,但它毕竟是表面的东西,它只是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要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作为孩子的学习目标。我们应把培养孩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把发展孩子的全面素质摆在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位置上。家长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应在孩子好好学习时多加以表扬,不应该在孩子得好分数时过多地奖励表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在孩子成绩不好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第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①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②你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③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第三,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①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专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②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③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顺做到了下几点。①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②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老干预,老指导,老帮助。③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⑤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当时孩子考试失败时,对孩子大加指责埋怨,严加管教,使孩子失望的同时又产生对考试失败的恐惧,回避学习,不愿再做出努力,从而导致孩子进一步的失败。有的家长许若孩子,如果考试得了多少分或得了第几名就给什么奖励,如果考不好就给什么惩罚。其实,这并不能促使孩子好好学习,因为分他们不是在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给孩子以表扬,而这强化的不是学习而是孩子只想得好分数的想法。这种激励方法,可能会使孩子过于追求表面的分数,采取投机取巧、作弊、欺骗等手段。
很多家长只看孩子得了多少分,不管考试难度如何。其实,考试难度对分数影响很大,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地看孩子的相对分数,就会引导孩子也不能正确而全面地自己的相对分数,坐井观天,只看绝对数或只看自己在班上的名次,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
家长对考试分数的种种不合理态度,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要摆正考试分数的位子。考试分数固然很重要,但它毕竟是表面的东西,它只是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要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作为孩子的学习目标。我们应把培养孩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把发展孩子的全面素质摆在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位置上。
家长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应在孩子好好学习时多加以表扬,不应该在孩子得好分数时过多地奖励表扬。
要正确地对待孩子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孩子学习、考试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改进学习,应该对孩子给以鼓励,帮助孩子尽快地摆脱低落的情绪,争取下一次取得好成绩。如果孩子考试一直比较顺利,要在适当时候有意地给他制造一些困境,让他经历挫折和失败,并引导他们培养应付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考试的失败,应该给他们多鼓励,要帮助他修正学习目标,并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涫习,让他体验成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家长们应慎重对待孩子的考分,从孩子的素质是否全面发展这一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考分,使家庭教育适应素质教育。
第一,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第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①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②你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③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第三,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①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专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②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③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顺做到了下几点。①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②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老干预,老指导,老帮助。③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⑤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当时孩子考试失败时,对孩子大加指责埋怨,严加管教,使孩子失望的同时又产生对考试失败的恐惧,回避学习,不愿再做出努力,从而导致孩子进一步的失败。有的家长许若孩子,如果考试得了多少分或得了第几名就给什么奖励,如果考不好就给什么惩罚。其实,这并不能促使孩子好好学习,因为分他们不是在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给孩子以表扬,而这强化的不是学习而是孩子只想得好分数的想法。这种激励方法,可能会使孩子过于追求表面的分数,采取投机取巧、作弊、欺骗等手段。
很多家长只看孩子得了多少分,不管考试难度如何。其实,考试难度对分数影响很大,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地看孩子的相对分数,就会引导孩子也不能正确而全面地自己的相对分数,坐井观天,只看绝对数或只看自己在班上的名次,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
家长对考试分数的种种不合理态度,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要摆正考试分数的位子。考试分数固然很重要,但它毕竟是表面的东西,它只是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要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作为孩子的学习目标。我们应把培养孩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把发展孩子的全面素质摆在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位置上。
家长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应在孩子好好学习时多加以表扬,不应该在孩子得好分数时过多地奖励表扬。
要正确地对待孩子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孩子学习、考试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改进学习,应该对孩子给以鼓励,帮助孩子尽快地摆脱低落的情绪,争取下一次取得好成绩。如果孩子考试一直比较顺利,要在适当时候有意地给他制造一些困境,让他经历挫折和失败,并引导他们培养应付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考试的失败,应该给他们多鼓励,要帮助他修正学习目标,并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涫习,让他体验成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家长们应慎重对待孩子的考分,从孩子的素质是否全面发展这一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考分,使家庭教育适应素质教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孩子学习不好的几大原因可以从这几方面开始考虑
解决了这九个问题,孩子的学习自然也会有提升了
一、学习不好的九大原因
(一)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置障碍,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
自我设限是一种行为策略,它主要发生在能力评价的成就情景中。自我设限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一个人所设置的障碍,可以是行为的(如孩子在考试前表现出生病的样子)、言语的(如声称自己身体不适或失眠)甚至是无作为(如学生因为远方的亲戚来访而不去复习备考等)。自我设限出现在成就行为之前或与成就行为同时出现,而不是出现在成就行为之后。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易使用自我设限策略,他们具有高自我设限倾向的人格特质,比如有一个老师,她每次在工作上出现失误,需要她面对错误的时候,她总是会说自己的头有些发晕,大脑一片空白,无法正常思考。
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说:
“哎,我们家××从小就动作慢,特别笨,脑子转得也慢!”
“这孩子从小就脾气不好,特别爱急!”
“这孩子是剖腹产,据说剖腹产的孩子小脑不够发达!”
“女孩子就是学不好数学……”
“男孩子语言能力天生就是差……”
……
有的学生会说:
“我每到春天就容易犯困,学习不好。”
“我脑子不如××聪明。”
“我不适合学理科。”
“我体质不好。”
“我记忆力不好。”
“我基础不好。”
“我长得不漂亮。”
“老师不喜欢我。”
“大家都认为我不够优秀。”
……
就是由于诸如此类的思想限制了人类的潜力发挥。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只是由于我们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阻碍了我们潜力的发挥。
如果一个孩子在有关自己学习或者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有错误的观念,那么他的潜力就没办法释放出来。举例来讲,如果孩子认为学数学很难,没有意思,那么他的大脑在这方面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就会放弃努力。
1953年,科学家沃林和克里克从照片上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从而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到来。二人因而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但他们两人并不是第一个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早在他们发现的两年前,也就是1951年,英国有一位名叫弗兰克林的人,从自己拍得极好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之后他就这一发现做了一次演讲。然而由于他生性自卑,又怀疑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从而放弃了这个假说。
可以想象,如果弗兰克林不是自卑,而是坚信自己的发现和假说,进一步进行研究,确认这个伟大的发现,诺贝尔大奖肯定就属于他了。可见,一个人如果太自卑的话,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有科学家利用动物做试验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都会不断地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奈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里的美味,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得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五彩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它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它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找回了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象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它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这个案例也许大家都很熟悉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旦形成了自我设限,这种力量就会非常强大,大到一般的力量无法改变它。
所以对每一件觉得自己不行的事情,都要找一个实际的案例来推翻自己的设限思想,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实现自我突破了。
(二)基础知识不牢
知识不是孤立的,我们刚开始学习知识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当基础知识学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扎实的时候,学习的难度便会降低。相反,如果学习不扎实,由于旧知识没有学会,又不断地把没有学扎实的新知识沉淀成了旧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扎实的知识越来越多,最后就导致学习越来越难,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学生做题时会觉得困难,感觉困难了,作业就不想做,甚至有时候,如果条件具备就可能会抄作业,进而慢慢地发现作业越来越难,难到自己难以应付,每次面对作业都很困难,而且上课也开始听不懂。越是听不懂就越会走神或犯困,最后就变成了所谓的“差生”。
由于基础知识学习不牢固,孩子会越来越不想学习,如此时间久了,落下的功课就越来越多,最后会出现积重难返的情况,即孩子的成绩会大幅下降,下降到家长连凑合都凑合不下去的程度。而这时候,孩子似乎“中了邪”,一门心思想离开学校,再也不想学习,怎么做思想工作都不行,有那种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劲头。
(三)有的孩子有“多动症”
据医学统计,约有5%~10%的学龄儿童患有多动症,其中的60%~79%学习出现了困难。
“多动症”孩子的典型表现为:
① 任性、不合群,缺乏自我克制能力;
② 注意力集中困难;
③ 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书写潦草;
④ 冲动任性,情绪易波动;
⑤ 行为幼稚、怪僻,肢体抽动;
⑥ 行为无目的,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偷窃等;
⑦ 学习困难。虽然智力正常,但都出现学习困难、记忆辨别能力差的问题,常把“b”写成“d”,或把“6”写成“9”等,学习成绩差。
好动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并学习知识的一种积极表现。他们常常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鲜、好奇,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家长千万别把正常孩子的好动误认为是多动症。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家长不要随便带孩子到精神病院去就诊,否则会给孩子心理以不良的刺激。也不要随便对孩子说“你是多动症”,这样做,反而会给孩子心理以巨大的压力,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增加其精神负担。
“多动症”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为好胜、好奇、好动、好模仿和富于想象,以好动最为突出。
但如果判断为“症”,必有其“非常”之举:肢体抽动,行为无目的等。
正常的好动与多动症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
1.能否集中注意力
正常好动的孩子,对不感兴趣的事情会注意力不集中,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很少分散;多动症的孩子一般对什么问题都会注意力不集中。
2.能否控制自己
正常孩子当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能控制得住,尽管有时候会表现得过分;多动症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
3.行动是否灵活
正常孩子做技术性较难的动作时,经过训练会表现得灵活自如;多动症的孩子却表现得很笨拙,即使经过训练也无法自如完成这些动作。
4.对咖啡或浓茶等刺激物的反应
由于这些刺激物能够刺激人的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受刺激能使正常孩子出现兴奋;患多动症的孩子受到同样的刺激后,会很快表现得安静、少动,注意力呈相对集中。
在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多动,一般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解决的。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戴上“多动症”的帽子。怀疑孩子得多动症,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公平。
(四)缺乏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很多名人都提到过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歌德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
——莎士比亚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希望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
兴趣是正向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的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来自于人们的价值观倾向。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好坏的信念体系,正是它引导着我们追求我们所想要的东西,逃避我们所厌恶和害怕的东西。我们一切行为的目的,都在于实现我们的价值观,否则心里就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时,父母就帮我们孕育价值观。他们以他们的价值观为根据,不断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好或坏,什么该不该做,什么该不该看,什么该不该相信。如果我们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就会得到赞赏;如果我们没听他们的话,违背了他们的价值观,就会遭到训斥,甚至责罚。
常常受到赞赏,我们就有兴趣继续做这件事。这就是兴趣的来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也说过:“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兴趣,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
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反之,没有兴趣,学习将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也就缺乏生气,变得机械沉闷。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兴趣:
1.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有些孩子对什么事都要问个究竟,有一连串的“为什么”。对此,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要横加指责,要耐心解释并答复孩子的提问,尊重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孩子的问题有时候会非常难以回答。尤其是两三岁的小孩子的问题。
案例:如何应对小孩子的“为什么”
小孩子问:那个小姐姐背着书包去哪里?
父母答:去上学。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上学?
父母答:学习知识啊!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学习知识?
父母答:因为要考试。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考试?
父母答:因为要考大学。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考大学?
父母答:因为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更有能力。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更有能力?
父母答:有能力了才能找到工作。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找工作?
父母答:因为找到工作才能赚钱吃饭,才能给你买棒棒糖吃啊。你喜欢吃棒棒糖吗?
小孩子:我喜欢。我也要买棒棒糖。
父母:嗯,那你也要跟小姐姐一样好好学习,好不好?
小孩子:好!
上面的对话是一个真实的对话案例。家长要“对付”这样的孩子极其不容易,这个对话的质量不是最好的,但这位家长至少做到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的问题能够以尊重的态度回答。
很多时候教师和家长解答不了孩子的提问,这时候更是教师和家长给孩子做出表率的时候,他们应该坦率地告诉孩子,自己也不清楚,但可以告诉孩子如何自己去寻求答案,鼓励孩子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查字典、查辞海、网络搜索,向其他教师请教等。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工作查找到恰当的答案,就会获得很强的成就感。这时候,如果教师和父母能够加以鼓励,强化这种学习精神,就会对学生的热情产生正向的强化作用,从而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记忆力不好,容易遗忘
有的孩子记忆力差,记忆知识的方法过于死板,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结果常常事倍功半,遗忘率很高。别的孩子在很短时间内可以记住的问题,他却记不住。
有些人具有非常好的记忆力,《三国演义》中便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公元206年,刘璋派别驾张松出使魏国,曹操因见张松其貌不扬,对他很冷淡。谋士杨修拿出曹操新著的兵书《孟德新书》,张松从头到尾翻看一遍,哈哈大笑道:“此乃战国无名氏所著,我蜀中三尺小儿皆能背诵,何谓《孟德新书》!”说罢,他竟将《孟德新书》13篇滔滔不绝地背诵了一遍,竟一字不差,惊得恃才放旷的杨修大叫:“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曹操听得此事,气得将呕心沥血的新著投入了火中。
《红与黑》中讲了有关于连背诵《圣经》的故事:
于连到市长家做家庭教师,他拿了一本拉丁文的《圣经》扔给市长的孩子说:“请随便翻开一页,任意挑一段,您只要把头一个字告诉我,我就可以接着按这本圣书——我们所有人的行动准则背下去,一直背到您叫我打住为止。”
阿道夫——市长的儿子,翻开书,念了一个字,于连便接着背了一整页,流畅得就像他讲自己的母语。
蔡文姬能背诵父亲蔡邕失散的400余篇著作。
文学家茅盾能背诵120回的古典名著《红楼梦》。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希望自己也能具有这种令人羡慕的过目不忘的本领。这种记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但这并不是重点,我要提醒的是:记忆不解决学习问题。
(六)逻辑思维能力差
逻辑思维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
有的孩子在做一些推理和判断时表现得较不灵活。
很多孩子在做题目时会出现逻辑思维混乱的问题,比如,在书写题目的时候比较随意,通常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不注意前后因果关系以及突出采分点,以至于题目要么不会,要么即使会做也因逻辑混乱而丢不少分。
通过一些思维训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我们的训练营中,有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活动,经过训练,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明显提高。
逻辑思维能力不好,往往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内容上,由于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基础概念或定理公式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对基础知识的实质不清楚、不熟悉而产生差错;二是从形式上,由于在推理、证明过程中违背了推理、证明时应该遵循的形式逻辑的一些基本规律(比如因果规律等)而导致错误。
(七)缺乏激励因素
一个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有人不断地鼓励、表扬和欣赏。读过我的《如何把话说到孩子心里》的家长一定记得,每个人都具有小人的特征。根据小人理论,肯定是滋养一个人心灵的重要力量。
很多家长说,他的孩子只有3分钟的热度,怎么鼓励?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只有不断地鼓励,才能让孩子从3分钟热度发展到5分钟,然后再到10分钟,最后在一节课内始终保持热度。
(八)不会努力
世界上一般没有轻轻松松就能获得成功的,就如同那首歌里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比别人更努力!
“你要比别人努力两倍以上。”
——李嘉诚
“比别人更努力,然后找一群努力的人一起来工作。”
——比尔·盖茨
努力会取得成功,但真正明白什么是努力的人却很少。
(九)、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
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浮躁。
孩子们所有学习不好的原因,主要就是:不爱学、不会学。这些原因从根本上讲都可以归于浮躁。
解决了这九个问题,孩子的学习自然也会有提升了
一、学习不好的九大原因
(一)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置障碍,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
自我设限是一种行为策略,它主要发生在能力评价的成就情景中。自我设限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一个人所设置的障碍,可以是行为的(如孩子在考试前表现出生病的样子)、言语的(如声称自己身体不适或失眠)甚至是无作为(如学生因为远方的亲戚来访而不去复习备考等)。自我设限出现在成就行为之前或与成就行为同时出现,而不是出现在成就行为之后。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易使用自我设限策略,他们具有高自我设限倾向的人格特质,比如有一个老师,她每次在工作上出现失误,需要她面对错误的时候,她总是会说自己的头有些发晕,大脑一片空白,无法正常思考。
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说:
“哎,我们家××从小就动作慢,特别笨,脑子转得也慢!”
“这孩子从小就脾气不好,特别爱急!”
“这孩子是剖腹产,据说剖腹产的孩子小脑不够发达!”
“女孩子就是学不好数学……”
“男孩子语言能力天生就是差……”
……
有的学生会说:
“我每到春天就容易犯困,学习不好。”
“我脑子不如××聪明。”
“我不适合学理科。”
“我体质不好。”
“我记忆力不好。”
“我基础不好。”
“我长得不漂亮。”
“老师不喜欢我。”
“大家都认为我不够优秀。”
……
就是由于诸如此类的思想限制了人类的潜力发挥。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只是由于我们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阻碍了我们潜力的发挥。
如果一个孩子在有关自己学习或者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有错误的观念,那么他的潜力就没办法释放出来。举例来讲,如果孩子认为学数学很难,没有意思,那么他的大脑在这方面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就会放弃努力。
1953年,科学家沃林和克里克从照片上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从而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到来。二人因而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但他们两人并不是第一个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早在他们发现的两年前,也就是1951年,英国有一位名叫弗兰克林的人,从自己拍得极好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之后他就这一发现做了一次演讲。然而由于他生性自卑,又怀疑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从而放弃了这个假说。
可以想象,如果弗兰克林不是自卑,而是坚信自己的发现和假说,进一步进行研究,确认这个伟大的发现,诺贝尔大奖肯定就属于他了。可见,一个人如果太自卑的话,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有科学家利用动物做试验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都会不断地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奈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里的美味,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得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五彩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它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它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找回了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象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它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这个案例也许大家都很熟悉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旦形成了自我设限,这种力量就会非常强大,大到一般的力量无法改变它。
所以对每一件觉得自己不行的事情,都要找一个实际的案例来推翻自己的设限思想,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实现自我突破了。
(二)基础知识不牢
知识不是孤立的,我们刚开始学习知识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当基础知识学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扎实的时候,学习的难度便会降低。相反,如果学习不扎实,由于旧知识没有学会,又不断地把没有学扎实的新知识沉淀成了旧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扎实的知识越来越多,最后就导致学习越来越难,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学生做题时会觉得困难,感觉困难了,作业就不想做,甚至有时候,如果条件具备就可能会抄作业,进而慢慢地发现作业越来越难,难到自己难以应付,每次面对作业都很困难,而且上课也开始听不懂。越是听不懂就越会走神或犯困,最后就变成了所谓的“差生”。
由于基础知识学习不牢固,孩子会越来越不想学习,如此时间久了,落下的功课就越来越多,最后会出现积重难返的情况,即孩子的成绩会大幅下降,下降到家长连凑合都凑合不下去的程度。而这时候,孩子似乎“中了邪”,一门心思想离开学校,再也不想学习,怎么做思想工作都不行,有那种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劲头。
(三)有的孩子有“多动症”
据医学统计,约有5%~10%的学龄儿童患有多动症,其中的60%~79%学习出现了困难。
“多动症”孩子的典型表现为:
① 任性、不合群,缺乏自我克制能力;
② 注意力集中困难;
③ 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书写潦草;
④ 冲动任性,情绪易波动;
⑤ 行为幼稚、怪僻,肢体抽动;
⑥ 行为无目的,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偷窃等;
⑦ 学习困难。虽然智力正常,但都出现学习困难、记忆辨别能力差的问题,常把“b”写成“d”,或把“6”写成“9”等,学习成绩差。
好动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并学习知识的一种积极表现。他们常常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鲜、好奇,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家长千万别把正常孩子的好动误认为是多动症。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家长不要随便带孩子到精神病院去就诊,否则会给孩子心理以不良的刺激。也不要随便对孩子说“你是多动症”,这样做,反而会给孩子心理以巨大的压力,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增加其精神负担。
“多动症”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为好胜、好奇、好动、好模仿和富于想象,以好动最为突出。
但如果判断为“症”,必有其“非常”之举:肢体抽动,行为无目的等。
正常的好动与多动症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
1.能否集中注意力
正常好动的孩子,对不感兴趣的事情会注意力不集中,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很少分散;多动症的孩子一般对什么问题都会注意力不集中。
2.能否控制自己
正常孩子当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能控制得住,尽管有时候会表现得过分;多动症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
3.行动是否灵活
正常孩子做技术性较难的动作时,经过训练会表现得灵活自如;多动症的孩子却表现得很笨拙,即使经过训练也无法自如完成这些动作。
4.对咖啡或浓茶等刺激物的反应
由于这些刺激物能够刺激人的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受刺激能使正常孩子出现兴奋;患多动症的孩子受到同样的刺激后,会很快表现得安静、少动,注意力呈相对集中。
在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多动,一般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解决的。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戴上“多动症”的帽子。怀疑孩子得多动症,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公平。
(四)缺乏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很多名人都提到过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歌德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
——莎士比亚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希望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
兴趣是正向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的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来自于人们的价值观倾向。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好坏的信念体系,正是它引导着我们追求我们所想要的东西,逃避我们所厌恶和害怕的东西。我们一切行为的目的,都在于实现我们的价值观,否则心里就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时,父母就帮我们孕育价值观。他们以他们的价值观为根据,不断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好或坏,什么该不该做,什么该不该看,什么该不该相信。如果我们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就会得到赞赏;如果我们没听他们的话,违背了他们的价值观,就会遭到训斥,甚至责罚。
常常受到赞赏,我们就有兴趣继续做这件事。这就是兴趣的来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也说过:“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兴趣,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
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反之,没有兴趣,学习将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也就缺乏生气,变得机械沉闷。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兴趣:
1.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有些孩子对什么事都要问个究竟,有一连串的“为什么”。对此,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要横加指责,要耐心解释并答复孩子的提问,尊重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孩子的问题有时候会非常难以回答。尤其是两三岁的小孩子的问题。
案例:如何应对小孩子的“为什么”
小孩子问:那个小姐姐背着书包去哪里?
父母答:去上学。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上学?
父母答:学习知识啊!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学习知识?
父母答:因为要考试。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考试?
父母答:因为要考大学。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考大学?
父母答:因为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更有能力。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更有能力?
父母答:有能力了才能找到工作。
小孩子问:为什么要找工作?
父母答:因为找到工作才能赚钱吃饭,才能给你买棒棒糖吃啊。你喜欢吃棒棒糖吗?
小孩子:我喜欢。我也要买棒棒糖。
父母:嗯,那你也要跟小姐姐一样好好学习,好不好?
小孩子:好!
上面的对话是一个真实的对话案例。家长要“对付”这样的孩子极其不容易,这个对话的质量不是最好的,但这位家长至少做到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的问题能够以尊重的态度回答。
很多时候教师和家长解答不了孩子的提问,这时候更是教师和家长给孩子做出表率的时候,他们应该坦率地告诉孩子,自己也不清楚,但可以告诉孩子如何自己去寻求答案,鼓励孩子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查字典、查辞海、网络搜索,向其他教师请教等。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工作查找到恰当的答案,就会获得很强的成就感。这时候,如果教师和父母能够加以鼓励,强化这种学习精神,就会对学生的热情产生正向的强化作用,从而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记忆力不好,容易遗忘
有的孩子记忆力差,记忆知识的方法过于死板,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结果常常事倍功半,遗忘率很高。别的孩子在很短时间内可以记住的问题,他却记不住。
有些人具有非常好的记忆力,《三国演义》中便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公元206年,刘璋派别驾张松出使魏国,曹操因见张松其貌不扬,对他很冷淡。谋士杨修拿出曹操新著的兵书《孟德新书》,张松从头到尾翻看一遍,哈哈大笑道:“此乃战国无名氏所著,我蜀中三尺小儿皆能背诵,何谓《孟德新书》!”说罢,他竟将《孟德新书》13篇滔滔不绝地背诵了一遍,竟一字不差,惊得恃才放旷的杨修大叫:“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曹操听得此事,气得将呕心沥血的新著投入了火中。
《红与黑》中讲了有关于连背诵《圣经》的故事:
于连到市长家做家庭教师,他拿了一本拉丁文的《圣经》扔给市长的孩子说:“请随便翻开一页,任意挑一段,您只要把头一个字告诉我,我就可以接着按这本圣书——我们所有人的行动准则背下去,一直背到您叫我打住为止。”
阿道夫——市长的儿子,翻开书,念了一个字,于连便接着背了一整页,流畅得就像他讲自己的母语。
蔡文姬能背诵父亲蔡邕失散的400余篇著作。
文学家茅盾能背诵120回的古典名著《红楼梦》。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希望自己也能具有这种令人羡慕的过目不忘的本领。这种记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但这并不是重点,我要提醒的是:记忆不解决学习问题。
(六)逻辑思维能力差
逻辑思维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
有的孩子在做一些推理和判断时表现得较不灵活。
很多孩子在做题目时会出现逻辑思维混乱的问题,比如,在书写题目的时候比较随意,通常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不注意前后因果关系以及突出采分点,以至于题目要么不会,要么即使会做也因逻辑混乱而丢不少分。
通过一些思维训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我们的训练营中,有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活动,经过训练,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明显提高。
逻辑思维能力不好,往往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内容上,由于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基础概念或定理公式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对基础知识的实质不清楚、不熟悉而产生差错;二是从形式上,由于在推理、证明过程中违背了推理、证明时应该遵循的形式逻辑的一些基本规律(比如因果规律等)而导致错误。
(七)缺乏激励因素
一个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有人不断地鼓励、表扬和欣赏。读过我的《如何把话说到孩子心里》的家长一定记得,每个人都具有小人的特征。根据小人理论,肯定是滋养一个人心灵的重要力量。
很多家长说,他的孩子只有3分钟的热度,怎么鼓励?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只有不断地鼓励,才能让孩子从3分钟热度发展到5分钟,然后再到10分钟,最后在一节课内始终保持热度。
(八)不会努力
世界上一般没有轻轻松松就能获得成功的,就如同那首歌里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比别人更努力!
“你要比别人努力两倍以上。”
——李嘉诚
“比别人更努力,然后找一群努力的人一起来工作。”
——比尔·盖茨
努力会取得成功,但真正明白什么是努力的人却很少。
(九)、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
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浮躁。
孩子们所有学习不好的原因,主要就是:不爱学、不会学。这些原因从根本上讲都可以归于浮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