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哪些思想是消极的
展开全部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正拆中道,可谓孝御李矣。”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
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
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
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举山。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
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子曰:“
道
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
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
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
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
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
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
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举山。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
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子曰:“
道
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
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
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
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