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问题(课外阅读)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习:亦:自: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习: 亦: 自:

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展开
 我来答
汉英睿rR
2013-01-09 · TA获得超过49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7万
展开全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1》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解读】: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学而时习之”,乃初学之文,为一境;“有朋自远方来”,则成学后事,为二境;最后一境,本非学者所望,乃求学深造日进所得。以人为本的社会,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和谐发展,《论语》把“知、能、德”作为构建人的和谐发展的三个要素放在开篇,由此可见千古至圣大师教育思想的精髓。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冲破混沌,摆脱蒙昧,要求知。只有求知,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求知为用,要广泛地与志趣高洁的人交流,在实践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形成能力。但这仅仅是“人”,而不是“才”。要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要修德,这是和谐人的最高层面。“知、能、德”三者具备,才能达到孔子教育思想中树人的标准,才能符合孔子的人才观,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的标准。正如毛泽东所说:“这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是《论语》的开始,似乎,夫子对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夫子把自己最基本的读书和做人的原则和标准暴露给学生:“每天学习并经常复习;知己不期而至,远道而来,高兴之情,无法形容;君子的标准之一即是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愠恼”。

的确,这三条于我有切身的体会。先说第一条,学习过的知识重温旧梦时,快乐之情确乎无法形容和控制。比如年少背诵的诗词歌赋,留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渐渐被时光冲淡,一天因某种机缘又一次含英咀华,烂熟在心时,朗朗在口时,何止是快乐,简直是对逝去年华最美好的回忆和温存、无言的感动和感恩。是在过去的日子里认识了这些高贵的朋友,才至心灵重新弥漫似曾相识的快乐,何止?每每这时,我就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喜悦。更何况,夫子讲的“习”,不仅包括诗,还包括礼、乐、射、御等等当时贵族子弟要学习的六艺呢!古语云:“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夫子的弟子很多是在实现孔子的施政纲领的。《论语》大多教人要积极出世,这和《老庄》迥然有异。更何况“学而优则仕”呢!古人读书,胸怀天下,因而在这种情境下,夫子之话,万古不移。
第二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似乎是套话,但我们谁能否定,人生终究是走向愈来愈孤独和寂寞?个体生命无疑在社会和他人的碰撞中被无形地伤害。即便人生坦荡没有任何坎坷,也会被无可阻挡的时光无情地伤害。慢慢老去本来就是件残酷的事,更残酷的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种趋势。于是,在文学艺术领域,超越生死,追求永恒成了不老的表现母题。比如《浮士德》、比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而终究以英雄式的悲剧震撼人心。既然人生就是如此,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互相取暖,而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朋友并不能时常见到,忽然有一天不请自到,你会做何感想?不手舞足蹈才怪。
第三条,自己被别人误会的时候经常有,人与人有时是很隔膜的,但只要机缘凑巧,依然会互相了解。而在了解之前自己不愠恼,难道不应该吗?如果非要人了解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那就找他,让他了解。如无伤,人不了解你就算了,如果愠恼,我觉得是庸人自扰。
追问
阅读《白卷》

高工在考卷上写了什么?

高工技压群雄,白卷夺冠,靠的是什么?谈谈你的体
追答
《白卷》中高工最后技压群雄,白卷夺冠,靠的是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检举|2012-11-27 20:45 提问者: 雪原幽兰 |浏览次数:53次在妻子的追问下,高工道出了苦衷,是什么呢?(要用文中的话)高工的“饭碗”指什么?“大家的饭碗”指什么?
《白卷》
小城中最大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招聘1名技术人员,许诺的条件是:月工资5000元,工资奖金除外,每年还可以到大洋彼岸学习一次。一时间,报考者蜂拥而至。
七月流火。树上的叶儿蔫头耷脑。
高工坐在闷罐似的考场里,蒸腾的暑气加上躁热的心情,热汗淋漓,面对考题他并不怵,外文、专业技术类考题都答得十分圆满。惟有第二张考卷的两道怪题令他头疼:“您所在的企业或曾任职过的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技术秘密是什么?”
这类题对于曾在企业搞过技术的应考者并不难。可高工手中的笔却始终高悬着,捏来攥去,迟迟落不下去。多年的职业道德在约束着他:厂里的数百名职工还在惨淡经营,我怎能为了自己的饭碗而砸大家的饭碗呢?
他心中似翻江倒海,毅然挥笔在考卷上写下4个大字:“无可奉告。”
高工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家里移动着,进门后,妻子一再追问,他才道出了答题的苦衷。全家人默默无语。
正当高工连日奔波,另谋职业之际,石破天惊,外商独资企业发来了录用通知。高工技压群雄,白卷夺冠,众议纷纷,成为小城一大新闻。我来帮他解答 满意回答检举|2012-12-08 14:12苦衷是您所在的企业或曾任职过的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技术秘密又是什么?

参考资料: 论语吧 豆瓣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O水水小妖O
2013-01-09 · TA获得超过80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8万
展开全部
1、解释:习: 亦: 自:
答:
习: 学习并且经常温习的意思 亦: 也 的意思 自:从的意思
不亦君子乎的亦:也是 非常 的意思

翻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那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2、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
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为学求益,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认真体会,反复实践,不也很愉快吗?

3、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读了这段话,让我懂得了可以好好百学问学好,是非常快乐的事。好朋友不定期的从远方来看我,也是件很让我很快乐的事。就算别人不了解我,误解我,我在也不会去生气和怨恨他们,我学习做个让别人喜欢的人。学习可以让自己明理,明白做人和做事的道理。要做个像孔子一样具备“知识、能力、品德”的人。

这是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悟,不知道能不能帮的到你了,呵呵!
追问
就你答的最好了。

阅读了《弹琴的姑娘》

解释“滞留”在文中的意思。

哪里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写出来!
追答
1、你现在是问我《弹琴的姑娘》中“滞留”在文中的意思和手法吗?
答:
“滞留”就是停留的意思,在文中的意思是:空气还没有全散开还停留了一些在里面。
2、哪里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写出来!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把乐声化作无数的想象,形象生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陈锦健1217
2013-01-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万
展开全部
的确,这三条于我有切身的体会。先说第一条,学习过的知识重温旧梦时,快乐之情确乎无法形容和控制。比如年少背诵的诗词歌赋,留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渐渐被时光冲淡,一天因某种机缘又一次含英咀华,烂熟在心时,朗朗在口时,何止是快乐,简直是对逝去年华最美好的回忆和温存、无言的感动和感恩。是在过去的日子里认识了这些高贵的朋友,才至心灵重新弥漫似曾相识的快乐,何止?每每这时,我就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喜悦。更何况,夫子讲的“习”,不仅包括诗,还包括礼、乐、射、御等等当时贵族子弟要学习的六艺呢!古语云:“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夫子的弟子很多是在实现孔子的施政纲领的。《论语》大多教人要积极出世,这和《老庄》迥然有异。更何况“学而优则仕”呢!古人读书,胸怀天下,因而在这种情境下,夫子之话,万古不移。
第二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似乎是套话,但我们谁能否定,人生终究是走向愈来愈孤独和寂寞?个体生命无疑在社会和他人的碰撞中被无形地伤害。即便人生坦荡没有任何坎坷,也会被无可阻挡的时光无情地伤害。慢慢老去本来就是件残酷的事,更残酷的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种趋势。于是,在文学艺术领域,超越生死,追求永恒成了不老的表现母题。比如《浮士德》、比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而终究以英雄式的悲剧震撼人心。既然人生就是如此,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互相取暖,而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朋友并不能时常见到,忽然有一天不请自到,你会做何感想?不手舞足蹈才怪。
第三条,自己被别人误会的时候经常有,人与人有时是很隔膜的,但只要机缘凑巧,依然会互相了解。而在了解之前自己不愠恼,难道不应该吗?如果非要人了解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那就找他,让他了解。如无伤,人不了解你就算了,如果愠恼,我觉得是庸人自扰。
追问
不是这个意思
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也是个问题,就是说你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个意思啦
追答
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标魂涯00
2013-01-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8万
展开全部
习:繁体字为“习”,造字意象表示小鸟振翅日有所进。
亦:也,语气词,起强调作用。
自:从,这里指从远方来
孔子说:“学习知识和技能,并按时巩固和熟练它,不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朋友从远方来交流(或有弟子从远方来求学),不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却不埋怨他,不很有君子的气度吗?”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呢?
追答
学习过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 

  另解:学习应该成为你的习惯,只有习惯的运用。你才可以获得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向阳小窝
2013-01-09 · TA获得超过156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9万
展开全部
翻译下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强调的是学习的快乐和为人处世的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