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0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是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传统的发展方式存在着一系列弊端:如高投资、高消耗、高浪费导致的经济低效率,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愈益突出,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缓解,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和出口方式粗放,等等,其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二是可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促进经济增长一靠需求,二靠供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保持供给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保持供需结构一致。需求结构处于不断变动中,供给结构也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需求结构。经济结构合理的重要标志,就是需求结构要适应供给结构,没有需求,质量再好也只是产品,不能成为真正的商品。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收入的快速增长决定了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小汽车、住房和旅游将成为主导产业,对文化、教育等消费也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只有不断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等方面量的指标,更包括产业、城乡、区域结构改善等方面质的指标,没有结构改善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是可以牢牢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发达国家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纷纷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未来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从机遇来看,我国可以直接承接国外产业结构的升级浪潮,加速技术进步的步伐。从挑战来看,一方面,发达国家不可能把关键技术转移到中国,如果不加快结构调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生产要素价格提高,现有一些产业会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倾向,必须加快推进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一,协调原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结构,协调有不同的含义。就产业结构而言,就是各个产业之间及其内部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对于区域结构来说,就是各个区域能够根据各自特点发展优势产业,区域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对于城乡结构来说,就是要形成一个城乡相互促进和分工合理的结构。对于需求结构而言,就是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原则。经济结构调整本身不是目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在未来几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有两大目标,短期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长期要在21世纪中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目标,都有赖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要在经济增长中调整经济结构,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更好地增长。
第三,促进就业原则。经济结构调整要有利于增加就业。当然,促进就业并不是不要经济结构调整,也不是要求所有产业都围绕增加就业这一目标。要在淘汰落后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
第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要建设美丽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上一代与下一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选择
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三大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协调和升级。要继续加强第一产业,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提升第二产业,增强第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三大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例由目前的“二、三、一”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结构。要继续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服务业现代化道路。三大产业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结构组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
其次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城乡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核心就是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大城市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等优势,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小城市适合于农民转移,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少,便于管理等优势。要制定适合于城市发展的综合政策体系,清除城市发展的体制障碍,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农村和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再次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克服盲目和重复建设,形成全国各地区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上,要注意处理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关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东、中、西部以同样的速度同步发展,而是要让每一个地区都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各个区域之间要有合理的功能定位,经济特区要在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东部地区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中部地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是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建设,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西部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最后应改善需求结构。在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大需求中,要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把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政府和社会共同投资,把以城市投资为主转变为城乡共同投资,把东部地区投资为主转变为东中西部共同投资,要更多投向农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更多转向民生领域;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打造出口产品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二是可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促进经济增长一靠需求,二靠供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保持供给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保持供需结构一致。需求结构处于不断变动中,供给结构也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需求结构。经济结构合理的重要标志,就是需求结构要适应供给结构,没有需求,质量再好也只是产品,不能成为真正的商品。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收入的快速增长决定了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小汽车、住房和旅游将成为主导产业,对文化、教育等消费也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只有不断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等方面量的指标,更包括产业、城乡、区域结构改善等方面质的指标,没有结构改善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是可以牢牢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发达国家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纷纷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未来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从机遇来看,我国可以直接承接国外产业结构的升级浪潮,加速技术进步的步伐。从挑战来看,一方面,发达国家不可能把关键技术转移到中国,如果不加快结构调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生产要素价格提高,现有一些产业会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倾向,必须加快推进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一,协调原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结构,协调有不同的含义。就产业结构而言,就是各个产业之间及其内部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对于区域结构来说,就是各个区域能够根据各自特点发展优势产业,区域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对于城乡结构来说,就是要形成一个城乡相互促进和分工合理的结构。对于需求结构而言,就是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原则。经济结构调整本身不是目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在未来几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有两大目标,短期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长期要在21世纪中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目标,都有赖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要在经济增长中调整经济结构,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更好地增长。
第三,促进就业原则。经济结构调整要有利于增加就业。当然,促进就业并不是不要经济结构调整,也不是要求所有产业都围绕增加就业这一目标。要在淘汰落后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
第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要建设美丽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上一代与下一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选择
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三大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协调和升级。要继续加强第一产业,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提升第二产业,增强第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三大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例由目前的“二、三、一”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结构。要继续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服务业现代化道路。三大产业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结构组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
其次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城乡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核心就是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大城市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等优势,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小城市适合于农民转移,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少,便于管理等优势。要制定适合于城市发展的综合政策体系,清除城市发展的体制障碍,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农村和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再次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克服盲目和重复建设,形成全国各地区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上,要注意处理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关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东、中、西部以同样的速度同步发展,而是要让每一个地区都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各个区域之间要有合理的功能定位,经济特区要在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东部地区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中部地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是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建设,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西部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最后应改善需求结构。在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大需求中,要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把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政府和社会共同投资,把以城市投资为主转变为城乡共同投资,把东部地区投资为主转变为东中西部共同投资,要更多投向农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更多转向民生领域;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打造出口产品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参考资料: http://stock.stockstar.com/SN2012111600003235.s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