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后智杀魏延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

诸葛亮智杀魏延,简直把诸葛亮神化了,我很怀疑这件事是罗贯中偏造,历史上魏延也没有那么坏。而且,诸葛亮生前也没有重用魏延,也是诸葛亮的一大错误。如果大家看过有关史书的,恳请... 诸葛亮智杀魏延,简直把诸葛亮神化了,我很怀疑这件事是罗贯中偏造,历史上魏延也没有那么坏。而且,诸葛亮生前也没有重用魏延,也是诸葛亮的一大错误。如果大家看过有关史书的,恳请大家回答我。 展开
 我来答
cgm1058416706
2013-01-12 · TA获得超过173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7万
展开全部
史书《三国志》上魏延之死大概是这样
建兴十二年秋,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魏延的意思很明确,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琬、允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何平在前抵御魏延。何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都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638.htm

百度网友44a338b
2013-01-12 · TA获得超过42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6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7万
展开全部
到底有没有智杀,其实我也不知道,所以只能猜测。
首先诸葛亮被神话是肯定的,因为老罗的历史背景和诸葛亮差不多,而老罗自认为有诸葛亮的才能却没有一个赏识自己的人,所以满腔热血的他把诸葛亮写的出神入化。
魏延却是不坏,但是他的性格可能让常人无法接受,这点LZ可以自己去看。
诸葛亮没重用过魏延是因为他不放心别人,到了后期诸葛亮也没有多重用其他人啊(姜伟除外)
而且诸葛亮在看人方面确实有问题(马谡),所以他自己也不敢再把什么事给别人做了
最后一点,我觉的魏延是死在自己的性格上的,这也说明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魏延又会武功又会兵法,还很能和别人相处,那他就是神了呵呵,你看诸葛亮不也有缺点嘛,他不会看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认为诸葛亮没有参与到杀魏延的密谋中我的猜测是诸葛亮是突然死的,没来得及下达军令,刚好给杨仪钻了空子,至于姜伟的话,我们参照一下秦朝赵高说服李斯的事件也是说得通的
至少诸葛亮不会白白杀死一个蜀国的将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真心寂寞了
2013-01-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096
展开全部
诸葛亮没有智杀魏延,也没必要杀魏延。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一直重用魏延,让魏延担任他的副手。魏延在刘备自称汉中王时被破格提拔为汉中太守,从此一直受到蜀汉王朝的重用,在跟随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也立下了很多战功,诸葛亮对他也是非常信任的。至于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奇谋没有被采纳,表明了诸葛亮用正不用奇的用兵特点,并不能说明诸葛亮不重用魏延。诸葛亮死后,魏延反对诸葛亮遗嘱中的退兵行动,主张蜀军应该在他魏延的统帅下继续伐魏,而不能因为诸葛亮个人的死亡荒废了北伐大计,但是魏延遭到了小人杨仪的嫉恨。杨仪和费祎遣使者快马回成都向后主告发魏延谋反,终于导致魏延被杀。魏延若想要谋反,直接把军队带到前线向魏国投降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这么和他们闹。至于魏延是否是被一个姓马名岱的将官所杀,正史没有记载,待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nux_user_man
2013-01-12 · TA获得超过119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7万
展开全部
恩 小说和历史不能混淆的 小说是虚构的 历史是真实的 不可能一样的 下面是我帮你找的一些资料 可供参考

魏延,姓魏名延,字文长,义阳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一表人才,堪与关公媲美.在刘玄德到襄阳投刘琮时,他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当时刘琮已将襄阳献与了曹操).又在关云长攻打长沙郡时,杀了韩玄,救了黄忠,投降了关羽.这两件事,本是英雄壮举.他仰慕玄德的仁德,他也躬行仁德,他本是英雄,他更崇敬英雄.于是,他放弃了孟德而选择了玄德,一心一意追随玄德,要为他效犬马之劳,赤胆忠心,苍天可鉴!但是,就在他带着美好的人生理想上路的时候,他命运的克星也已然出现在他头顶的天空上.正在他盼望得到抚慰之时,平地一声焦雷,竟被孔明问了个反贼之罪,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这段公案着实令人费解.玄德亦惊问孔明: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欲杀之?孔明竟以不忠不义,脑后有反骨为答.不忠不义之言纯属迂腐之论,乱世之中,英雄豪杰效良禽择木而栖,不足为怪,他选择玄德有什么罪?孔明本人不也选择了玄德吗?反骨一说更是荒谬之极,然而这恰巧成了孔明用来迷惑众人的绝好理由,未来的事,凡胎肉眼是看不透的,但孔明是神人啊,他是看得透的.因此,魏延日后必反,谁能不信,谁又敢不信?其实,所有这些,都只是孔明的作秀罢了,真正的原因,乃是他看出了魏延是个有胆识的人才,日后必将成长为了不起的人物,如果不趁早除掉,将来定会威胁到自己在刘氏集团中的地位.孔明杀魏延不成,退而求其次,先给他戴上个紧箍咒,一有机会,便念上几句咒语,看他痛也不痛!因此,从魏延投玄德的那一天起,他的命运就已经牢牢地控制在孔明无形的手掌之中.

往后读,看到了魏延投玄德之后,取西川,平南蛮,伐曹魏,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杀敌无数,攻城陷阵,首当其冲.论战功,论其对蜀汉政权的贡献,当不在关张赵云之下.其武功建树如此,其韬略也卓尔不群.首次北伐,他便献上一个上上好计,可惜不被采纳,他据理力争,怏怏不乐,孔明支支吾吾,强作镇定.后来,司马懿深感庆幸的也正是孔明没有采用魏延之计.除了普遍认为的谨慎,恐怕应有更深层的原因,他怕魏延夺了取长安灭曹魏的首功.他决不能把这个机会给魏延,绝不能让魏延在政治上出头.

除了政治上打压,同时对其身心残酷摧残.魏延常常怏怏不乐,口出怨言,这一点竟被孔明引为魏延反叛的口实.孔明心知肚明,这正是对魏延身心打击所起的反应.心理重负和精神苦闷,将魏延层层裹住.长期的压抑,魏延的性格渐渐变得内敛,在孔明面前开始多了一点小心,甚至是戒心.两个事例足以说明.魏延曾主动请缨迎战王双.孔明却以汝是先锋大将,不可轻出为由拒绝.意在让他请缨无门,让他心志受挫,让他心灰意冷.而第九十九回有一段:是夜,孔明唤众将商议曰:今魏兵来,必然死战,汝弟须以一当十,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言毕,以目示魏延.延低头不语.”前面是魏延主动请战,而此处却低头不语,难道魏延惧敌怯阵了吗?非也.魏延已经觉悟,知道丞相一直在压制他,排斥在.而丞相话中有智勇二字,他又怎能自告奋勇担当此任而讨呈能邀功之嫌呢?魏延低头不语,听凭调遣.而孔明以目示魏延,可知他肯定了魏延是智勇之将,但就是不予派遣.可见,丞相识人之智有余,而容人之量有限.孔明目示魏延,其中大有玄机,亦藏杀机.魏延低头不语,应是他最佳的应对方式.魏延出于对刘氏的忠诚,顶住了来自丞相泰山般的压力,把委屈和痛苦埋在受伤的心里,从不把情绪带上战场.他是军人,是主将,是先锋,他的天职是冲锋陷阵,保蜀汉江山,促统一大业.他对刘氏的忠诚在杀敌的战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从战场下来,他却有难以遏制的苦闷,操生杀予夺大权的丞相已把他划入另类.廖化献上司马懿的头盔,录为头功.此时魏延心中不悦,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计较搁在心里).孔明要是对魏延布一点公道,开一回诚心,一视同仁,那么魏延当奖,真是机会多多:伤曹操,擒孟获,诛王双,斩曹遵,陷仲达等等.其中哪一次赶不上司马懿那顶头盔呢?丞相又给了他哪一次奖赏?倒是刘备曾因魏延斩冷苞予以重赏.试看,一手遮天的丞相,故意把忠臣当反贼!可怜魏延,付出的太多太多,承受的也太多太多!

大凡聪明绝顶的人物都有强烈的嫉妒心,帝王第一,将相第二.一山不容二虎,仿佛是一条铁的定律.周公瑾不是就有过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吗?凤雏卧龙同事一主,仿佛逃出了这一定律,其实没有.好在凤雏趁早死了,要不然,说不准哪一天一不小心成了反贼,糊里糊涂就成了刀下之魂哩!魏延本是文韬武略兼备的人才,素以知人著称的诸葛亮无疑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他不会让魏延成长起来.在蜀国决不能再出现一个张孔明李孔明什么的,只能有一个诸葛孔明.试看蜀国上下,除了几个能征善战的五虎上将.一个死了放心的庞士元,还有几个站得出来,能与吴魏豪杰之士争勇斗智的像样人物?魏延本是一个,但被扼杀了,姜伯约当是一个,但被延误了(孔明旦夕将亡之时,才将几本破书授予他).后来的蜀国,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政界军界出现了后继无人的荒凉景象.一个孔明五丈原撒手归天之后,竟要让北伐大军全军撤回.三十万大军,千里北伐,无寸功而返,实在可悲可叹,如此狼狈的局面,难道不是孔明压制人才造成的吗?

魏延在一场大阴谋向他袭来之时,还这样说:丞相虽亡,吾今尚在,我自率大兵攻司马懿,务要成功,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耶?此时的三军之中,有的在为丞相之亡唏嘘堕泪,有的在为争权夺利奔走不暇,有的在谨依丞相之命搞窝里斗.鼠雀之辈,焉能成就蜀汉大业?而作为继孔明之后的最高军事统帅,魏延则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坚信自己有能力统率三军完成北伐任务.铿锵之言震群山,冲天之志贯长虹.可悲的是,此时的他正是别人暗算的对象,已经落入阴谋设置的陷阱中.

作为文学人物形象的魏延,成为叛贼,遭到读者的唾弃.今天,我们不管怎样替魏延申辩,似乎都显得毫无意义,因为魏延毕竟真的反了.但是,我们只要细读小说,就不难发现孔明是怎样巧设陷阱,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魏延引入陷阱的.详考孔明的锦囊妙计,以四字概括:一是压,二是激,三是逼,四是诱.

压,前文已经用大量篇幅讲明,实行长期的政治压迫和身心压迫,养成魏延强烈的反抗心理,为后来所谓反叛奠定基础.

激,此次北伐,魏延本是继孔明之后的最高军事统帅,孔明归天之后,魏延理应总领兵权,号令三军.但孔明却暗度陈仓,把兵权交给杨仪,此人不但功勋不著,官位不显,而且秉性过急,不能容物,向与魏延不合.二人各怀恨心.孔明则巧妙地利用二人积怨已深不可调和的矛盾,激起事变.

逼,魏延烧毁桟道,阻杨仪回蜀,本是胁迫杨仪交出兵权,飞章奏报杨仪造反,实是希望得到朝廷支持,解决事变.在魏延等候消息的时候,蜀军却对他采取了军事行动.狗急跳墙,人急造反,反亦在情理之中.可谓逼良为娼,逼上梁山.

诱,在杨仪强大的军事威胁之下,魏延仅想到了投魏,一走了之.但孔明却不甘心事变这样发展,于是让马岱引诱魏延:吾誓同将军先取汉中,随后进攻西川.魏延大喜,遂引兵直取南郑.至此,严丝合缝地坐实了魏延的反叛罪名.

魏延之反,实是孔明一手设计,巧妙构陷造成,不仅害了一个魏延,也毁了一个蜀汉政权.魏延本无反心,魏延之反,实不反蜀汉,只是反压迫.孔明对魏延的压迫发展到忍耐的极限之时,必然要发生此次事变.从魏延一方看来,这是一场维权之争.烧绝桟道之举,虽然方式不当,但魏延已经意识到这点,接二连三飞章奏报杨仪造反,实际上是对朝廷的信赖,希望得到支持,尽早结束事变.后主令董允假节释劝,实合魏延之心.由此可见,魏延之反实属诬枉之罪.他根本就不存在一个造反的组织,纲领,计划,更无蓄谋.曹操曾劝魏延归降,遭到魏延大骂,可见魏延实无反心.蒋琬曾说过:丞相素疑此人.一个素字,可见孔明蓄意构陷之心早已存在.费祎曾请孔明早给魏延一个妥善的安排,孔明却说,吾自有法(这已是魏延悲剧的伏笔),可见陷害魏延之法早已成竹在胸.魏延冤死的悲剧,孔明实在是难逃其责,也难脱其罪.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638.ht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勤奋的a11111a
2013-01-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万
展开全部
肯定不是真的。魏延在蜀国是第一流的大将,位置远在赵云之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