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的作业,悬赏50分,可追加,在线等答案,谢谢 100
一、简答题1.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系统构成并举例说明。2.比较分析政策执行研究途径中两种不同途径的差异。3.简述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学划分并举例说明。4.试述在解决社会问题诸...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系统构成并举例说明。
2.比较分析政策执行研究途径中两种不同途径的差异。
3.简述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学划分并举例说明。
4.试述在解决社会问题诸途径中第三部门途径的优劣势。
二、论述题
政策过程是政策系统中各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请结合当前中国公共政策实践,试选某一领域(或某一层面)的政策对其具体的政策过程中多重政策主体的互动情况作出分析。 展开
1.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系统构成并举例说明。
2.比较分析政策执行研究途径中两种不同途径的差异。
3.简述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学划分并举例说明。
4.试述在解决社会问题诸途径中第三部门途径的优劣势。
二、论述题
政策过程是政策系统中各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请结合当前中国公共政策实践,试选某一领域(或某一层面)的政策对其具体的政策过程中多重政策主体的互动情况作出分析。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2、第三部门:除了作为非正式部门的社区和作为正式部门的政府和市场之外,第三部门范畴包括了余下的各种机构或组织。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我国实行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立法机构或权利机构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是指国务院及其组成部分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它们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形式国家行政权。在我国,作为司法机关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权利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宪法规定,人民法院是司法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司法监督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从制度规范层面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师最高权利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从政府过程来看,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左右着政府运行过程,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
2、简述邓恩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答:邓恩公共政策分析模式主要分成三部分
(1)政策分析的三种方法
美国学者邓恩则侧重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他认为,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三类问题:事实、价值、规范。由此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析。这三种方法是:经验方法、评价方法和规范方法。
(2)政策分析的内容
邓恩认为,政策分析至少包括五个方面:
①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
②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
③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
④评价已有和将产生的政策价值。
⑤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政策分析的三种主要形式
邓恩认为,因不同的政策信息元与政策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式多重的,从而导致了政策分析的主要形式至少有三种:预测分析、回溯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
3、 简述市场途径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优势与劣势。
答:市场的优势
与其他各种途径相比,市场途径的优势集中地表现在其解决问题的效率方面。这主要包括:(1)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促进投入产出效率。(2)通过为个体提供充分的激励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3)市场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需求进行评估来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
市场的缺陷:市场失灵理论
尽管有着许多其他途径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市场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解决途径也存在本质性的缺陷。这里,我们主要对不完美的市场造成效率损失者一层涵义进行详细的论述。按照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市场不完美造成效率的损失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垄断与效率损失。(2)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3)外部效应与效率损失。(4)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及其实践现状的反思
当代政府绩效评估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方式。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考察,绩效管理、绩效评估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泰勒(Frederick W.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与差异工资制。后来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以更宏观的视野把这种绩效管理从工商企业推广到各种社会组织。从此,绩效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成为了适用于包括经济、行政、军事和宗教组织在内的一般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绩效评估真正运用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则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绩效预算制度(Performance Budgets)。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绩效评估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性措施在财政预算、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学者乃至实践家们深感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为了急于解决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效率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和公众满意度问题,在已有考核制度与措施中引入了政府绩效评估。这在相当程度上拓展了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促进了实践创新,但同时也表现出急功近利和表象化的缺陷。
在理论研究上,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对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的研究是从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的表象出发而不是从问题的原因和基本国情出发而展开的,以西方发达国家和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介绍、甚至照搬他们的具体做法代替了必要的政府绩效评估的原创性研究,以零碎的、分散的研究代替了从理念、价值、实施环境到具体实施方法与途径的系统研究。已有的研究虽然在角度、侧重点方面各不相同,但研究结论都强调了在我国推行政府绩效评估措施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政府绩效评估的工具性价值。没有深入和系统地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的原创性理论,没有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公共管理的现实来研究如何使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经验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并加以本土化,没有结合政府公共管理特征和行政业务需求来研究如何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引入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内涵、价值、评估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实践环境缺乏系统的把握,致使研究成果难以对实践产生正确的指导作用,缺乏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盲目性更加严重。
在实践应用上,目前我国称之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三大类:一类是普适性的政府绩效评估。这是作为公共管理机制中的一个环节,通常表现为目标责任制、社会服务承诺制、效能监察、效能建设、行风评议、干部实绩考核等评估形式;这种评估形式主要在政府组织内部进行,目的是要通过目标责任制等评估手段追求传统行政模式下行政效率的提高,存在着对上不对下、对内不对外的责任缺位现象。二类是行业绩效评估。这是将评估应用于具体行业,由政府主管部门设立评估指标,并组织对所管辖的行业进行定期评估,具有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特征。三类是专项绩效评估。这是针对某一专项活动或政府工作的某一方面而展开,主要强调了外部评估,目的是要通过社会调查、满意度评价等方法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但这种评估形式存在着顾客资源识别、满意度评价是否适用于所有党政机关、是否能够表征所有被评估对象的绩效等问题。
我国实践中施行的上述三类形式,客观地说,还不能视为当代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评估,也还很不成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我国施行政府绩效评估还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缺乏全国统一的、相应的制度和法律做保障,缺乏系统的理论做指导,照搬西方国家或企业绩效评估措施的现象普遍存在,盲目性严重。(2)政府绩效评估缺乏评估主体的制度建构;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评估公务员绩效时彼此分割,负责公务员绩效评估的专门机构还没有真正建立。
(3)绩效评估的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片面地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或者将公众的满意度评估等同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全部;绩效评估与政府职能和岗位职责严重脱节;同时,政府绩效一般没有进入市场交换领域,导致政府绩效评估难以用市场价格来直接标示必要的行政成本。
(4)评估程序没有规范化、程序化,存在着随意性;评估过程具有封闭性、神秘性,缺乏透明、公开与应有的监督。
(5)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没有实现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有机结合,忽视了时间因素对绩效评估的影响;评估方法单一,评估大多采取“运动式”、“评比式”、“突击式”,忽视了持续性评估。(6)绩效评估功能的定位没有注重通过科学合理和可量化的绩效目标、绩效标准来规范行政行为,不是把绩效评估作为提高行政能力、规范行政行为和进行激励的有效措施,而是作为消极防御、事后监督与制裁的手段,因而总是陷于被动。
(7)在科学政绩观、绩效目标和评估指标体系没有有效建立的条件下,表面化的绩效评估进一步助长了政府部门及其领导者把政府部门的主要精力放在见效快、表面化程度高的行政事务上,不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挥霍公共财政,刻意制造政绩工程。
(8)开展绩效评估忽视了实施绩效评估的基础性工作以及配套性措施的完善,包括没有通过重新梳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来达到解决职能交叉重复的问题;没有通过工作分析来达到解决岗位职责与岗位工作标准不明确的问题;没有通过制定和完善行为标准、行为规范来解决绩效评估时的评判尺度问题,导致绩效评估不是根据同一的评判尺度而是根据评估者个体利益实现的程度来进行评估。
1、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2、第三部门:除了作为非正式部门的社区和作为正式部门的政府和市场之外,第三部门范畴包括了余下的各种机构或组织。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我国实行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立法机构或权利机构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是指国务院及其组成部分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它们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形式国家行政权。在我国,作为司法机关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权利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宪法规定,人民法院是司法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司法监督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从制度规范层面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师最高权利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从政府过程来看,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左右着政府运行过程,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
2、简述邓恩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答:邓恩公共政策分析模式主要分成三部分
(1)政策分析的三种方法
美国学者邓恩则侧重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他认为,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三类问题:事实、价值、规范。由此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析。这三种方法是:经验方法、评价方法和规范方法。
(2)政策分析的内容
邓恩认为,政策分析至少包括五个方面:
①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
②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
③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
④评价已有和将产生的政策价值。
⑤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政策分析的三种主要形式
邓恩认为,因不同的政策信息元与政策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式多重的,从而导致了政策分析的主要形式至少有三种:预测分析、回溯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
3、 简述市场途径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优势与劣势。
答:市场的优势
与其他各种途径相比,市场途径的优势集中地表现在其解决问题的效率方面。这主要包括:(1)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促进投入产出效率。(2)通过为个体提供充分的激励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3)市场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需求进行评估来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
市场的缺陷:市场失灵理论
尽管有着许多其他途径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市场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解决途径也存在本质性的缺陷。这里,我们主要对不完美的市场造成效率损失者一层涵义进行详细的论述。按照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市场不完美造成效率的损失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垄断与效率损失。(2)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3)外部效应与效率损失。(4)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及其实践现状的反思
当代政府绩效评估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方式。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考察,绩效管理、绩效评估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泰勒(Frederick W.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与差异工资制。后来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以更宏观的视野把这种绩效管理从工商企业推广到各种社会组织。从此,绩效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成为了适用于包括经济、行政、军事和宗教组织在内的一般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绩效评估真正运用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则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绩效预算制度(Performance Budgets)。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绩效评估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性措施在财政预算、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学者乃至实践家们深感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为了急于解决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效率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和公众满意度问题,在已有考核制度与措施中引入了政府绩效评估。这在相当程度上拓展了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促进了实践创新,但同时也表现出急功近利和表象化的缺陷。
在理论研究上,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对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的研究是从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的表象出发而不是从问题的原因和基本国情出发而展开的,以西方发达国家和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介绍、甚至照搬他们的具体做法代替了必要的政府绩效评估的原创性研究,以零碎的、分散的研究代替了从理念、价值、实施环境到具体实施方法与途径的系统研究。已有的研究虽然在角度、侧重点方面各不相同,但研究结论都强调了在我国推行政府绩效评估措施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政府绩效评估的工具性价值。没有深入和系统地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的原创性理论,没有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公共管理的现实来研究如何使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经验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并加以本土化,没有结合政府公共管理特征和行政业务需求来研究如何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引入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内涵、价值、评估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实践环境缺乏系统的把握,致使研究成果难以对实践产生正确的指导作用,缺乏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盲目性更加严重。
在实践应用上,目前我国称之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三大类:一类是普适性的政府绩效评估。这是作为公共管理机制中的一个环节,通常表现为目标责任制、社会服务承诺制、效能监察、效能建设、行风评议、干部实绩考核等评估形式;这种评估形式主要在政府组织内部进行,目的是要通过目标责任制等评估手段追求传统行政模式下行政效率的提高,存在着对上不对下、对内不对外的责任缺位现象。二类是行业绩效评估。这是将评估应用于具体行业,由政府主管部门设立评估指标,并组织对所管辖的行业进行定期评估,具有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特征。三类是专项绩效评估。这是针对某一专项活动或政府工作的某一方面而展开,主要强调了外部评估,目的是要通过社会调查、满意度评价等方法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但这种评估形式存在着顾客资源识别、满意度评价是否适用于所有党政机关、是否能够表征所有被评估对象的绩效等问题。
我国实践中施行的上述三类形式,客观地说,还不能视为当代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评估,也还很不成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我国施行政府绩效评估还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缺乏全国统一的、相应的制度和法律做保障,缺乏系统的理论做指导,照搬西方国家或企业绩效评估措施的现象普遍存在,盲目性严重。(2)政府绩效评估缺乏评估主体的制度建构;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评估公务员绩效时彼此分割,负责公务员绩效评估的专门机构还没有真正建立。
(3)绩效评估的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片面地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或者将公众的满意度评估等同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全部;绩效评估与政府职能和岗位职责严重脱节;同时,政府绩效一般没有进入市场交换领域,导致政府绩效评估难以用市场价格来直接标示必要的行政成本。
(4)评估程序没有规范化、程序化,存在着随意性;评估过程具有封闭性、神秘性,缺乏透明、公开与应有的监督。
(5)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没有实现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有机结合,忽视了时间因素对绩效评估的影响;评估方法单一,评估大多采取“运动式”、“评比式”、“突击式”,忽视了持续性评估。(6)绩效评估功能的定位没有注重通过科学合理和可量化的绩效目标、绩效标准来规范行政行为,不是把绩效评估作为提高行政能力、规范行政行为和进行激励的有效措施,而是作为消极防御、事后监督与制裁的手段,因而总是陷于被动。
(7)在科学政绩观、绩效目标和评估指标体系没有有效建立的条件下,表面化的绩效评估进一步助长了政府部门及其领导者把政府部门的主要精力放在见效快、表面化程度高的行政事务上,不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挥霍公共财政,刻意制造政绩工程。
(8)开展绩效评估忽视了实施绩效评估的基础性工作以及配套性措施的完善,包括没有通过重新梳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来达到解决职能交叉重复的问题;没有通过工作分析来达到解决岗位职责与岗位工作标准不明确的问题;没有通过制定和完善行为标准、行为规范来解决绩效评估时的评判尺度问题,导致绩效评估不是根据同一的评判尺度而是根据评估者个体利益实现的程度来进行评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