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科(语、数、外、政治、生物、地理、历史)期末卷子 10

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科(语、数、外、政治、生物、地理、历史)期末卷子政治卷子最好有2012年的时事新闻这七科卷子要有答案和分数最好有评分标准如果有好的我一定重重感谢!谢谢... 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科(语、数、外、政治、生物、地理、历史)期末卷子 政治卷子最好有2012年的时事新闻 这七科卷子要有答案和分数 最好有评分标准
如果有好的 我一定重重感谢! 谢谢!
(发我邮箱附件E—MAIL 879191762@qq。com)
展开
 我来答
幻影光波123
2013-01-24 · TA获得超过97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8.4万
展开全部
初一政治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判断正误:(正确的观点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1. 人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志行为;一类是非意志行为。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 )
2. 人的意志总是与一定的计划联系在一起的。 ( )
3. 挫折同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不一样,它具有特殊性。 ( )
4. 实现既定的目标,不需要指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 )
5. 在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并不是都能令人感兴趣的事。 ( )
6. 创造力乃是人最富有特色的能力之一,发明家才有创造力。 ( )
7. 动手是智慧的创造者,手是创造之母。 ( )
8. 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竞争意识和竞争行为,早在学生时代就已体现出来了。
( )
10、对一件有意义的工作缺乏兴趣,就应该回避这项工作。 ( )
二、 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20分)
1、 个人因素主要是 ( )
A、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B、个人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品质
C、个人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D、人际关系、风俗习惯。
2、 生活阅历形成 ( )
A、生活经验 B、生活态度 C、生活压力 D、自然因素
3、 承受艰苦生活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是 ( )
A、性格 B、心理 C、能力 D、身体
4、 经受挫折的不同结果,取决于 ( )
A、一个人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B、一个人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
C、 个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及其承受能力
D、 静地对待挫折,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砺机会
5、 开拓进取要求 ( )
A、满足于现状
B、没有实干精神,懒散,拖拉
C、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具有实干精神
D、屈服于现实中的困难,而对困难一味埋怨
6、 开拓进取品质的必备条件是 ( )
A、有胆有识 B、脚踏实地 C、尊重科学 D、乐于进取
7、 自我加压,最重要的一条是 ( )
A、 遇到困难,不敢硬碰。
B、 重新鼓起‘迎着困难上’的勇气
C、 不思进取,逃避困难
D、 受现成事物的限制
8、 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 )
A、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热爱的结果
B、青少年应该从小培养多种多样、正当有益的兴趣
C、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D、兴趣本身没有有益、无益之分
9、 开拓进取的重要发源地是 ( )
A、探索和创新 B、成功和成才 C、思考和提高 D、竞争和拼搏
10、成功的大门,向哪些人敞开 ( )
A、有才华的人 B、意志坚强的人
C、不思进取的人 D、投机取巧的人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15分)
1、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 ( )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家庭和学校因素 D、个人因素
2、 下列属于意志行为的有 ( )
A、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B、在狂怒时乱摔东西
C、酒后失态 D、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3、 遭受挫折者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有: ( )
A、积累消极因素 B、自我排解,自我疏导
C、请求帮助 D、积累经验
4、 自我加压,就应该 ( )
A、逃避困难 B、堵住退路
C、无情地向自己的缺点进攻 D、鼓起“迎着困难上”的勇气
5、 意志坚强的表现有 ( )
A、富有主见 B、处理果断 C、坚持不懈 D、善于自制
四、回答题
1、 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6分)

2、 意志坚强有哪些表现?(8分)

3、 人为什么要有要强的心理?(6分)

4、 怎样培养有益的、正当的兴趣?(6分)

五、 解说明
1、 怎样理解具有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强。(9分)

2、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杜绝一切忧郁,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启事。(10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冰清谖
2013-01-13 · TA获得超过24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9万
展开全部
一、单选(20小题共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
A、埃及 B、印度 C、中国 D、巴比伦
3、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禹 D、炎帝和黄帝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发展作用很大,成都平原之所以成为千里沃野,得益于:
A、白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变法是:
A、齐国的管中改革 B、魏国的李悝改革C、楚国的吴起改革 D、秦朝的商鞅变法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齐国 B、西汉 C、秦朝 D、东汉
8、秦朝统一的全国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刀形币 C、铲形币 D、蚁鼻钱
9、新疆地区正式开始归属中央政府始于:
A、战国 B、西汉 C、秦朝 D、东汉

10、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词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秦皇汉武”指的是:
A、秦始皇 汉高祖 B、秦二世 汉武帝 C、秦二世 汉高祖 D、秦始皇 汉武帝
11、小明出生于1978年,他出生于多少世纪多少年代: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70年代
12、中国历史上开通中原到西域道路的“第一人”是:
A、班超 B、张骞 C、汉武帝 D、甘英
13、分别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和“书圣”的是:
A、扁鹊和王羲之 B、华佗和顾恺之 C、张仲景和王羲之 D、李时珍和顾恺之
14、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科学家是:
A、张衡 B、蔡伦 C、祖冲之 D、华佗
15、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春秋》 B、《史记》C、《道德经》D、《论语》
17、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关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8、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C、北方人口的南迁 D、南方战乱少,相对较安定

1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迁都洛阳 ②学汉话,穿汉服 ③改用汉姓 ④于汉人通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20、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杰作是:

A、 希腊雅典神庙 B、埃及金字塔

C、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D、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二、趣味园(18分)

1、 将下列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事件相连,只写字母即可。

A.揭竿而起 ( )相传燧人氏用人工方法取火。

B.草木皆兵 ( )陈胜、吴广起义。

C.朝秦暮楚 ( )淝水之战苻坚错把草木当成士兵。

D.钻木取火 ( )项羽与秦军巨鹿之战。
E.破釜沉舟 ( )战国七雄为了个自利益时而“合纵”时而“连横”

F.纸上谈兵 ( )赵括只懂得军事理论,不会实际运用。

2、 在你所知道的成语典故中,哪一个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三、想一想(共23分)

1、 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10分)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你知道其中的根本原因吗(从生产工具方面考虑)?(4分)

3、 内地的哪些物产是从西域传入的?(9分)

四、看故事,谈想法(10分)

齐桓公执政以前,管仲曾用箭射过他。但齐桓公仍然重用管仲为相,帮助自己治理国家。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史海冲浪(共9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请回答

⑴这两句话出自哪一部著作?

⑵谁说的?

⑶你如何评价他?
追问
其他科的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13-01-12 · TA获得超过20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4万
展开全部
= = 我不是神····也不是度娘谷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1-13
展开全部
暂厕榴亮铁鸟县昏拔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1-13
展开全部
缎祥洗对尾类砖协滨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