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看完觉得好恐怖!现实与幻想的交错!忘不了马小军望远镜发现米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文革背景生存状态下的马小军,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男孩,其中狂热叛逆与青涩单纯双重性格特征塑造的尤为成功,成为马小军人物性格的两大看点。他狂热叛逆性格的塑造主要来自文革时期的社会大环境、军人家庭背景和校园教育环境,而青涩单纯性格的塑造主要来自遇见了“画中情人”米兰并与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当故事的焦点转移到二人的生活世界中时,一系列的矛盾冲突造成了马小军双重性格的交织与混乱,让马小军陷入了青春成长的困惑中。本文从剧作和导演两个角度,来分析解读导演是如何通过叙事手段、造型手段、表演等方法塑造马小军人物性格的,并由此完善剧本写作和指导毕业短片《燃烧的少年》的拍摄与剪辑。
第一章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人物性格的塑造
1、人物性格定义
在人物性格的定义上有一个共识,就是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或同一阶级但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中和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其性格特征就各不相同。性格特征概况起来一般有温柔、暴躁、泼辣、单纯、稳重、外向、内向、善良、阴险、幽默、沉闷、潇洒、孤僻等。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男主角马小军就是有着多重性格特征的男孩,通过影像和故事本身,所展现出的狂热叛逆与青涩单纯的双重性格特征尤为突出。
2、人物性格形成原因
如何塑造人物性格,首先就必须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人物性格的形成,普遍来说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大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会转化为现实。
(2)环境因素。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
(3)教育因素。青少年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他们的成长有赖于正确教育的引导。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主导的。教育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当这些教育作用于青少年后,具有独立思考的青少年甚至可以通过各种因素进行自我教育。
3、电影中人物性格塑造的方法
了解人物性格如何外化、表现,是电影人物塑造的核心环节。在影视银幕上,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以影像的形式直观地再现出来的,因为电影不能直接进入人物内心,我们只能通过人们的言谈举止、表情和服饰等具体的外化的物事去判断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如何运用电影手段能动地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塑造出来,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该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将其如何外化,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往往来说,为了将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更为生动饱满,电影所采用的外化形式与手段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对人物性格的表现方式与内容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决定人物性格塑造的真实性与深度性。不管电影文学剧本还是影像成品中的人物,其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一个人具体的活动、言语、表情和姿态等表现出来的。
(1)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
一般认为,性格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如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狂热叛逆性格的影像展示,是在他与伙伴们的玩乐与画中情人相遇、相求、相知已经情感冲突等活动中展现出来的。
(2)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一个人如何说话,说话的方式、言语风格,说话是否真诚、是沉默寡言还是言辞四溢等都可以反应出人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是否开朗、善于言谈交际,还是言语自负;言谈是否思前顾后,掩饰自我思想、情感,还是对朋友或者陌生人全盘托出不具戒心,言谈是否保留或者保留几分,说话是话中有话还是直言无讳,说话的分寸尺度如何,其反应出人物的性格都是具有深层次研究意义的。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在不同语境中说话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在家庭中,面对威严的父母,他是沉默寡言甚至通过撒谎而掩饰自我的,性格显得内敛;在校园中,面对胡老师言语略显幽默调皮,背后在米兰家中用望远镜偷窥胡老师,言语却是带一种窃喜的快感,是一种逃脱呆板教育的释放,是孩子气的释放;在玩伴朋友中,他言语是自负的,孩子开朗的另一面展现了出来;当遇到情人米兰后,言语从张扬自负转为收敛和慌乱,性格青涩的一面通过台词雕刻了出来;而当伙伴刘忆苦成为自己的情敌后,一些有失平日风格的吃醋言语,将他单纯缺乏城府的性格也展露无疑。性格的多样性,通过台词已经刻画的非常到位。
(3)性格在外貌上的表现
人的面部表情、姿态、衣着打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的性格特点。
面部表情是多样性的,比如笑,有纵情的大笑、辛酸的苦笑、甜美的欢笑,还有傻笑、嘲笑、冷笑等都可以表现出不同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而眼睛也能表意出人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眼神是了解人不同性格,比如眼神有狡猾的、智慧的、明朗、忧郁的、无情的、冷淡的等等,这些眼神的混合体又可以展示出人在不同的情景中不同的性格特征。
典型的姿态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如一个人的站、走、坐、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这些行为中流露出的姿态,也反映出了他的某些性格特征。
人的性格特征还可以通过衣着打扮等反映出来。在影视剧中,演员可依据剧中人物的性格选择不同色彩、风格类型的服饰,配以装饰品,来反映衬托出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
依据电影艺术的特点,运用电影艺术手段进行人物性格塑造是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环节。电影人物塑造的两个主要特点是在影像里塑造、在剧情发展里塑造。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方法主要分为叙事手段、造型手段、表演三类。叙事手段包括情节发展推动力、人物的态度及选择、人物关系、他人的评价等;造型手段有环境的选择与营造、人像的设置(主要是人物外形、摄影机机位角度、景别、光线)等;表演手段有演员的选择、表演风格与尺度等。至于其它因素比如节奏、影调、音乐、景别、道具等也会影像我们对人物性格的感知和认识。
4、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狂热叛逆与青涩单纯双重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塑造
电影中,人物的外在表现只是人物内在性格的线索,最终目的是要引导观众通过这种外化的形式去主动认知和分析人物,了解人物的性格。下面我们以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人物为例,通过叙事手段、造型手段、表演等来分析解读导演是如何塑造马小军的狂热叛逆与青涩单纯双重性格主特征的。
(1)马小军狂热叛逆性格的形成与塑造
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传统军人家庭背景、文革社会大环境以及呆板威严的校园教育对马小军狂热性格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开篇的段落中,影片交代了狂热的文革社会大环境、马小军父亲威严军人身份和母亲的传统教子风格,这里给观众一些想象空间,让观众大致了解了马小军的生存状态。接下来通过母子送别父亲、马小军与胡老师、马小军与伙伴的一些故事情节,马小军狂热叛逆的性格基本被刻画了出来。随着情节推动,迷茫而四处游走的马小军偷窥了胡老师和见到了画中的米兰,他叛逆的一面被柔情所感化收敛,当伙伴被打,以及情人与刘忆苦有些暧昧后,他叛逆狂热不理智的一面又展露了出来。
在马小军的人物造型上,环境的选择与营造总是离不开北京的军大院、具有北京皇家特色的四合院和古旧的巷子,还有象征时代工业特征的大烟囱等。在服饰的选择上,马小军也总是离不开革命特征的军衣褂和灰色军旅书包,室内室外无论是灯光还是阳光,整体色调也是金黄色的,金黄色即象征孩子成长的温暖环境也是空虚狂热、懵动暴力培育的温床。表演上,姜文选择了夏雨这个聪明而面孔带有些坏坏神采的演员作为马小军的扮演者,也是用心良苦。
在音乐的选择上,配合当时的文革社会大环境,总是以红色革命歌曲为主旋律的,而马小军有开锁的嗜好,这个锁的道具、以及马小军摆弄匕首和父亲藏起来的避孕套,这些道具也是为推动情节和刻画马小军躁动叛逆性格而服务的。
总之说来,马小军的叛逆,很大一部分来自狂热的文化革命大背景、严格的家庭教育以及呆板的校园文化。马小军正处于孩子成长的野性期,他既向往父亲献身革命的豪情,又对女性充满美好幻想,而母亲传统教育与约束很大程度上压抑了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在他的思想中沉淀发酵,当他和伙伴在一起时,文革期间的混乱文化让他狂热叛逆性格的一面爆发了出来,而当他独处时,画中人让他陷入了对爱情的憧憬,几次守候画中人的出现。当他对见到画中人米兰略感失望时,又重归伙伴的队伍,而几番周折,米兰却偏偏加入了马小军这个“暴力”队伍,平日里四处游乐滋事的伙伴们将焦点转移到米兰身上时,人与人间的矛盾便触发了出来。马小军的狂热与叛逆性格也刻画到了入骨的境地。
(2)马小军青涩单纯性格的形成与塑造
马小军青涩单纯性格的形成,影像中并未直接给予交代,其性格的塑造则是通过遭遇“梦中情人”米兰的过程以及拒绝于北蓓和米兰性主动的人物关系戏剧性转变上来展现的。当马小军偶遇画中人后并守候画中人时,他的内心是单纯而柔软的,当他刚参加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华的欢迎仪式后庄重地审视画中米兰后,以一种虔诚的姿势膜拜在床前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单纯而片面,未见真实的米兰却将米兰摆放在心中无比崇高的位置,而当米兰走进他的视线并看清米兰背后一些糟糕的情感生活后,他所有的幻想也烟消云散。
画中的米兰其实是一种符号,美好而青涩。而现实中的米兰其实是于北蓓的另一个影子,只是于北蓓率性直露,或许于北蓓内心才是马小军画中的米兰。也可以说,在马小军的世界中,米兰和于北蓓其实只是一个人的不同两面,米兰是精神上的,于北蓓是现实中的,米兰是不可触摸的,当他试图靠近并触摸时,这种精神童话很容易就被打碎了,而于北蓓是鲜活在他身边的,他却很反感不愿意去靠近。现实中的米兰,当本质一步步呈现给马小军后,马小军却大失所望。可惜情感经历单纯的马小军,到最后才意识到,这也让他倍感纠结。影片的末尾处,马小军脱掉那身军衣服饰,爬上跳水台高处,跳入水中,并游向伙伴和米兰,无论是场景环境的选择还是人物造型和表演,导演都精心设置,影像展现出的马小军可以说是想摆脱过去的负重,脱掉文革服饰,赤身在清澈的游泳池中挣扎的游向岸边,岸上有伙伴、有过往爱恋的米兰和现实中一直被自己拒绝靠近的于蓓蓓,这些人向他伸出手臂,却又将他踹入水中,他无法回到过去,迷茫而无所依靠。在纯净蓝色的游泳池中漂浮,是洗掉了过往让他重新回到单纯的孩子世界中去,还是抛弃过往继续成长奔向成熟接受现实,需要靠观众去感悟。
第二章 短片《燃烧的少年》中郭勇人物性格的塑造
短片《燃烧的少年》是一部偏远小镇青春成长期的孩子与一位来自北京为情所困的都市女间的故事,故事主要是为了反映教育传统落后的偏远小镇孩子的生活世界和成长期的情感世界。引入北京单身都市女这个人物,则是为了造成一种不同生存环境中人物的心灵碰撞,借此窥探这个孩子的情感世界。短片中的郭勇这个孩子王,他生活在偏远小镇,但严格传统的家庭教育当地落后的物质人文环境,让他对都市生活和美丽时尚女性都充满美好向往。
在确立好短片主题后,通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性格塑造的分析,来完善短片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指导毕业短片的拍摄与后期剪辑。特别是在短片中的环境、人物选择与塑造上,《阳光灿烂的日子》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短片《燃烧的少年》中郭勇人物性格的塑造,主要是突出他的孩子王与情感青涩单纯这两个性格特征。
(1)郭勇孩子王的性格特征塑造
短片《燃烧的少年》中,拍摄时通过影像来展现郭勇人物的孩子王这一面性格,对文学剧本的修改是很大的。大环境的选择最终确定在河北省蔚县暖泉这个尚未被旅游经济所破坏的仍然保持偏远落后风格的小镇,小环境上选择了小镇外不远的峡谷田野、小镇上被政府保护未被现代社会所破坏的古堡家庭、小镇外带有现代时尚特征的理发店,和古堡内外的各种巷子。人物选择上选择在县城里读书的15岁半的孩子薛涛,以及和他熟识的伙伴作为配角演员,衣着上则是用他曾经穿过的能反映普通家庭经济和小镇整体孩子人群面貌的红色外套,这样在影像上给观众初步展现出郭勇这个人物的一些性格特征。
偏远小镇下物质文明环境因素、风俗道德环境因素等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空旷的自然环境因素,是这部短片的主环境。在社会环境方面,物质文明环境中,可以从父母的卧室和郭勇的卧室进行对比。父母的卧室现代感十足,而郭勇的卧室仍然呆在古旧的味道,当他发泄时,台灯也是破的。但他破旧的卧室里,却贴满了时尚感很强的明星画幅,这表明他在父母和整体风俗环境的压抑下,仍然渴望都市现代感,对城市生活也充满憧憬和向往,对都市归来女也充满好奇和朦胧的好感。在自然环境因素方面,将环境作为一个大主题,通过烧李叔家田野里的玉米杆、偷李叔的自行车、和伙伴偷偷抽烟并利用剩下的最后一根烟指挥伙伴爬山坡这几个故事情节将孩子的野性释放出来。
郭勇的家庭教育,守旧的父亲是威严的,和许多传统家庭一样,认为读书是唯一出路,想压制住郭勇的野性,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而郭勇却用偷偷玩乐和表面顺从背地反抗的形式应付。校园教育,从孩子中的画幅就可以看出来,而且他背的书包,发现围巾后仍然将围巾放入书包中,严格的校园教育可以体现出来,都市女出行用的是时尚的手提包,而他用的是书包。显示他的学生身份同时,也表现出围巾和孩子生活中的书本一样重要。
(后面部分还未详细展开)
关于短片《燃烧的少年》,剪辑细节微调仍在继续。非常感谢潘老师的指导和其他同学给的非常好的建议。期待大家拿出更好的剪辑版本。
第一章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人物性格的塑造
1、人物性格定义
在人物性格的定义上有一个共识,就是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或同一阶级但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中和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其性格特征就各不相同。性格特征概况起来一般有温柔、暴躁、泼辣、单纯、稳重、外向、内向、善良、阴险、幽默、沉闷、潇洒、孤僻等。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男主角马小军就是有着多重性格特征的男孩,通过影像和故事本身,所展现出的狂热叛逆与青涩单纯的双重性格特征尤为突出。
2、人物性格形成原因
如何塑造人物性格,首先就必须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人物性格的形成,普遍来说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大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会转化为现实。
(2)环境因素。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
(3)教育因素。青少年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他们的成长有赖于正确教育的引导。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主导的。教育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当这些教育作用于青少年后,具有独立思考的青少年甚至可以通过各种因素进行自我教育。
3、电影中人物性格塑造的方法
了解人物性格如何外化、表现,是电影人物塑造的核心环节。在影视银幕上,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以影像的形式直观地再现出来的,因为电影不能直接进入人物内心,我们只能通过人们的言谈举止、表情和服饰等具体的外化的物事去判断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如何运用电影手段能动地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塑造出来,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该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将其如何外化,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往往来说,为了将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更为生动饱满,电影所采用的外化形式与手段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对人物性格的表现方式与内容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决定人物性格塑造的真实性与深度性。不管电影文学剧本还是影像成品中的人物,其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一个人具体的活动、言语、表情和姿态等表现出来的。
(1)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
一般认为,性格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如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狂热叛逆性格的影像展示,是在他与伙伴们的玩乐与画中情人相遇、相求、相知已经情感冲突等活动中展现出来的。
(2)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一个人如何说话,说话的方式、言语风格,说话是否真诚、是沉默寡言还是言辞四溢等都可以反应出人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是否开朗、善于言谈交际,还是言语自负;言谈是否思前顾后,掩饰自我思想、情感,还是对朋友或者陌生人全盘托出不具戒心,言谈是否保留或者保留几分,说话是话中有话还是直言无讳,说话的分寸尺度如何,其反应出人物的性格都是具有深层次研究意义的。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在不同语境中说话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在家庭中,面对威严的父母,他是沉默寡言甚至通过撒谎而掩饰自我的,性格显得内敛;在校园中,面对胡老师言语略显幽默调皮,背后在米兰家中用望远镜偷窥胡老师,言语却是带一种窃喜的快感,是一种逃脱呆板教育的释放,是孩子气的释放;在玩伴朋友中,他言语是自负的,孩子开朗的另一面展现了出来;当遇到情人米兰后,言语从张扬自负转为收敛和慌乱,性格青涩的一面通过台词雕刻了出来;而当伙伴刘忆苦成为自己的情敌后,一些有失平日风格的吃醋言语,将他单纯缺乏城府的性格也展露无疑。性格的多样性,通过台词已经刻画的非常到位。
(3)性格在外貌上的表现
人的面部表情、姿态、衣着打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的性格特点。
面部表情是多样性的,比如笑,有纵情的大笑、辛酸的苦笑、甜美的欢笑,还有傻笑、嘲笑、冷笑等都可以表现出不同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而眼睛也能表意出人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眼神是了解人不同性格,比如眼神有狡猾的、智慧的、明朗、忧郁的、无情的、冷淡的等等,这些眼神的混合体又可以展示出人在不同的情景中不同的性格特征。
典型的姿态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如一个人的站、走、坐、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这些行为中流露出的姿态,也反映出了他的某些性格特征。
人的性格特征还可以通过衣着打扮等反映出来。在影视剧中,演员可依据剧中人物的性格选择不同色彩、风格类型的服饰,配以装饰品,来反映衬托出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
依据电影艺术的特点,运用电影艺术手段进行人物性格塑造是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环节。电影人物塑造的两个主要特点是在影像里塑造、在剧情发展里塑造。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方法主要分为叙事手段、造型手段、表演三类。叙事手段包括情节发展推动力、人物的态度及选择、人物关系、他人的评价等;造型手段有环境的选择与营造、人像的设置(主要是人物外形、摄影机机位角度、景别、光线)等;表演手段有演员的选择、表演风格与尺度等。至于其它因素比如节奏、影调、音乐、景别、道具等也会影像我们对人物性格的感知和认识。
4、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狂热叛逆与青涩单纯双重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塑造
电影中,人物的外在表现只是人物内在性格的线索,最终目的是要引导观众通过这种外化的形式去主动认知和分析人物,了解人物的性格。下面我们以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人物为例,通过叙事手段、造型手段、表演等来分析解读导演是如何塑造马小军的狂热叛逆与青涩单纯双重性格主特征的。
(1)马小军狂热叛逆性格的形成与塑造
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传统军人家庭背景、文革社会大环境以及呆板威严的校园教育对马小军狂热性格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开篇的段落中,影片交代了狂热的文革社会大环境、马小军父亲威严军人身份和母亲的传统教子风格,这里给观众一些想象空间,让观众大致了解了马小军的生存状态。接下来通过母子送别父亲、马小军与胡老师、马小军与伙伴的一些故事情节,马小军狂热叛逆的性格基本被刻画了出来。随着情节推动,迷茫而四处游走的马小军偷窥了胡老师和见到了画中的米兰,他叛逆的一面被柔情所感化收敛,当伙伴被打,以及情人与刘忆苦有些暧昧后,他叛逆狂热不理智的一面又展露了出来。
在马小军的人物造型上,环境的选择与营造总是离不开北京的军大院、具有北京皇家特色的四合院和古旧的巷子,还有象征时代工业特征的大烟囱等。在服饰的选择上,马小军也总是离不开革命特征的军衣褂和灰色军旅书包,室内室外无论是灯光还是阳光,整体色调也是金黄色的,金黄色即象征孩子成长的温暖环境也是空虚狂热、懵动暴力培育的温床。表演上,姜文选择了夏雨这个聪明而面孔带有些坏坏神采的演员作为马小军的扮演者,也是用心良苦。
在音乐的选择上,配合当时的文革社会大环境,总是以红色革命歌曲为主旋律的,而马小军有开锁的嗜好,这个锁的道具、以及马小军摆弄匕首和父亲藏起来的避孕套,这些道具也是为推动情节和刻画马小军躁动叛逆性格而服务的。
总之说来,马小军的叛逆,很大一部分来自狂热的文化革命大背景、严格的家庭教育以及呆板的校园文化。马小军正处于孩子成长的野性期,他既向往父亲献身革命的豪情,又对女性充满美好幻想,而母亲传统教育与约束很大程度上压抑了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在他的思想中沉淀发酵,当他和伙伴在一起时,文革期间的混乱文化让他狂热叛逆性格的一面爆发了出来,而当他独处时,画中人让他陷入了对爱情的憧憬,几次守候画中人的出现。当他对见到画中人米兰略感失望时,又重归伙伴的队伍,而几番周折,米兰却偏偏加入了马小军这个“暴力”队伍,平日里四处游乐滋事的伙伴们将焦点转移到米兰身上时,人与人间的矛盾便触发了出来。马小军的狂热与叛逆性格也刻画到了入骨的境地。
(2)马小军青涩单纯性格的形成与塑造
马小军青涩单纯性格的形成,影像中并未直接给予交代,其性格的塑造则是通过遭遇“梦中情人”米兰的过程以及拒绝于北蓓和米兰性主动的人物关系戏剧性转变上来展现的。当马小军偶遇画中人后并守候画中人时,他的内心是单纯而柔软的,当他刚参加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华的欢迎仪式后庄重地审视画中米兰后,以一种虔诚的姿势膜拜在床前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单纯而片面,未见真实的米兰却将米兰摆放在心中无比崇高的位置,而当米兰走进他的视线并看清米兰背后一些糟糕的情感生活后,他所有的幻想也烟消云散。
画中的米兰其实是一种符号,美好而青涩。而现实中的米兰其实是于北蓓的另一个影子,只是于北蓓率性直露,或许于北蓓内心才是马小军画中的米兰。也可以说,在马小军的世界中,米兰和于北蓓其实只是一个人的不同两面,米兰是精神上的,于北蓓是现实中的,米兰是不可触摸的,当他试图靠近并触摸时,这种精神童话很容易就被打碎了,而于北蓓是鲜活在他身边的,他却很反感不愿意去靠近。现实中的米兰,当本质一步步呈现给马小军后,马小军却大失所望。可惜情感经历单纯的马小军,到最后才意识到,这也让他倍感纠结。影片的末尾处,马小军脱掉那身军衣服饰,爬上跳水台高处,跳入水中,并游向伙伴和米兰,无论是场景环境的选择还是人物造型和表演,导演都精心设置,影像展现出的马小军可以说是想摆脱过去的负重,脱掉文革服饰,赤身在清澈的游泳池中挣扎的游向岸边,岸上有伙伴、有过往爱恋的米兰和现实中一直被自己拒绝靠近的于蓓蓓,这些人向他伸出手臂,却又将他踹入水中,他无法回到过去,迷茫而无所依靠。在纯净蓝色的游泳池中漂浮,是洗掉了过往让他重新回到单纯的孩子世界中去,还是抛弃过往继续成长奔向成熟接受现实,需要靠观众去感悟。
第二章 短片《燃烧的少年》中郭勇人物性格的塑造
短片《燃烧的少年》是一部偏远小镇青春成长期的孩子与一位来自北京为情所困的都市女间的故事,故事主要是为了反映教育传统落后的偏远小镇孩子的生活世界和成长期的情感世界。引入北京单身都市女这个人物,则是为了造成一种不同生存环境中人物的心灵碰撞,借此窥探这个孩子的情感世界。短片中的郭勇这个孩子王,他生活在偏远小镇,但严格传统的家庭教育当地落后的物质人文环境,让他对都市生活和美丽时尚女性都充满美好向往。
在确立好短片主题后,通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性格塑造的分析,来完善短片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指导毕业短片的拍摄与后期剪辑。特别是在短片中的环境、人物选择与塑造上,《阳光灿烂的日子》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短片《燃烧的少年》中郭勇人物性格的塑造,主要是突出他的孩子王与情感青涩单纯这两个性格特征。
(1)郭勇孩子王的性格特征塑造
短片《燃烧的少年》中,拍摄时通过影像来展现郭勇人物的孩子王这一面性格,对文学剧本的修改是很大的。大环境的选择最终确定在河北省蔚县暖泉这个尚未被旅游经济所破坏的仍然保持偏远落后风格的小镇,小环境上选择了小镇外不远的峡谷田野、小镇上被政府保护未被现代社会所破坏的古堡家庭、小镇外带有现代时尚特征的理发店,和古堡内外的各种巷子。人物选择上选择在县城里读书的15岁半的孩子薛涛,以及和他熟识的伙伴作为配角演员,衣着上则是用他曾经穿过的能反映普通家庭经济和小镇整体孩子人群面貌的红色外套,这样在影像上给观众初步展现出郭勇这个人物的一些性格特征。
偏远小镇下物质文明环境因素、风俗道德环境因素等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空旷的自然环境因素,是这部短片的主环境。在社会环境方面,物质文明环境中,可以从父母的卧室和郭勇的卧室进行对比。父母的卧室现代感十足,而郭勇的卧室仍然呆在古旧的味道,当他发泄时,台灯也是破的。但他破旧的卧室里,却贴满了时尚感很强的明星画幅,这表明他在父母和整体风俗环境的压抑下,仍然渴望都市现代感,对城市生活也充满憧憬和向往,对都市归来女也充满好奇和朦胧的好感。在自然环境因素方面,将环境作为一个大主题,通过烧李叔家田野里的玉米杆、偷李叔的自行车、和伙伴偷偷抽烟并利用剩下的最后一根烟指挥伙伴爬山坡这几个故事情节将孩子的野性释放出来。
郭勇的家庭教育,守旧的父亲是威严的,和许多传统家庭一样,认为读书是唯一出路,想压制住郭勇的野性,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而郭勇却用偷偷玩乐和表面顺从背地反抗的形式应付。校园教育,从孩子中的画幅就可以看出来,而且他背的书包,发现围巾后仍然将围巾放入书包中,严格的校园教育可以体现出来,都市女出行用的是时尚的手提包,而他用的是书包。显示他的学生身份同时,也表现出围巾和孩子生活中的书本一样重要。
(后面部分还未详细展开)
关于短片《燃烧的少年》,剪辑细节微调仍在继续。非常感谢潘老师的指导和其他同学给的非常好的建议。期待大家拿出更好的剪辑版本。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