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凌晨叫做“更”那古代把早上、中午、晚上或下午的时间叫做什么?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2、丑时:一点至三点,又名鸡鸣
3、寅时:三点至五点,又名平旦
4、卯时:五点至七点,又名日出
5、辰时:七点至九点,又名食时
6、巳时:九点至十一点,又名隅中
7、午时:十一点至十三点,又名日中
8、未时:十三点至十五点,又名日昳
9、申时:十五点至十七点,又名晡时
10、酉时:十七点至十九点,又名日入
11、戌时:十九点至二十一点 ,又名黄昏
12、亥时: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又名人定
扩资资料: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
比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14:24-19:12)、给庚辛两字配上金(19:12-24:00)、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0:00-4:48)。这些附会并无实际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展开全部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1、子:二十三点至一点 又名夜半、子夜
2、丑:一点至三点 又名鸡鸣
3、寅:三点至五点 又名平旦
4、卯:五点至七点 又名日出
5、辰:七点至九点 又名食时
6、巳:九点至十一点 又名隅中
7、午:十一点至十三点 又名日中
8、未:十三点至十五点 又名日昳
9、申:十五点至十七点 又名晡时
10、酉:十七点至十九点 又名日入
11、戌:十九点至二十一点 又名黄昏
12、亥: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 又名人定
望采纳,谢谢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1、子:二十三点至一点 又名夜半、子夜
2、丑:一点至三点 又名鸡鸣
3、寅:三点至五点 又名平旦
4、卯:五点至七点 又名日出
5、辰:七点至九点 又名食时
6、巳:九点至十一点 又名隅中
7、午:十一点至十三点 又名日中
8、未:十三点至十五点 又名日昳
9、申:十五点至十七点 又名晡时
10、酉:十七点至十九点 又名日入
11、戌:十九点至二十一点 又名黄昏
12、亥: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 又名人定
望采纳,谢谢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谁告诉,把凌晨叫做更的?早上叫做朔或者旦,晚上叫做晦,下午叫做暮。中午就叫日中或者中午。更只是夜间计时单位。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三更难道不是凌晨吗?那早上五点不是五更吗?古代人说“五更鸡叫”,那“五更鸡叫”是什么意思呢?你自己想想
追答
你也真够可以的,都给你说了更只是夜间计时单位。从下午7点开始到早上3点,不是特指早上,难道下午七点也是早上?看东西不要断章取义,免得闹笑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