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姓氏?
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姓氏大辞典》,一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笔画最少的姓为1笔,笔画最多的姓为30笔。除汉族以外,我国当今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均存在使用汉字姓的情况。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
虽然《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收录的汉字姓氏多达23813个,但中国人最常用的还是李、王、张、刘、陈、杨等常见姓氏。据专家研究,中国100个常见大姓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5%,他们在各地的分布有规律且决定了各地总人群的遗传组
虽然《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收录的汉字姓氏多达23813个,但中国人最常用的还是李、王、张、刘、陈、杨等常见姓氏。据专家研究,中国100个常见大姓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5%,他们在各地的分布有规律且决定了各地总人群的遗传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近一万二千个姓氏,其中单姓五千多个,双字的为四千多个,三至九字的姓氏则二千多个。
现在通用的姓氏约有四千七百多个,其中单姓居绝大多数,双字姓氏一百多个,三字以上的姓氏罕见。最常用的一百个姓氏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汉族中,平均每三十二万人共用一个姓氏。
汉姓的形成来源众多、情况复杂。总括有以下几种:
来自出生地、居住地、封国、封地,这类姓氏最多,如:赖、陈、冯、鲁、杜、谢、吴、董、蔡、曾、吕、赵、周、许、朱、江、黄、陆、路、柳、燕、郑、彭、毛等。
先人的名字、庙号、谥号:如张、潘、庄、严、桓、武、穆等。
先人的爵位、官职:如王、侯、史、上官、司空、司马、司徒、凌。
职业、技艺:如陶、商。
次第:如伯、孟、季、第五
帝王赐姓:如部分朱、李、赵姓等。
其他民族汉化:如部分元、刘、金以及外来复姓呼延、万俟、拓拔、宇文等。
因避讳、迁徙改姓或音变、形变而得的姓氏:如裘、邱(因避讳孔子的名“丘”)、诸葛。
清人汪辉祖《史姓韵编》收录二十四史所载人名28365个,姓748个,每条下注明人物出处、籍贯、官爵、事迹等。
在200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数据中显示,中国现在使用的姓氏有4700多个,王姓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25%。 第二大姓是李姓,有9207.4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6.83%。人数最少的姓氏为“难姓”。但是综合中国港澳地区及台湾的情况,李姓则为大中华地区第一大姓,王姓为第二大姓。
并且有以下10个姓氏人口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氏: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吴、周;
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中国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中国的著名书籍《百家姓》仅列出汉族最常见的数百个姓氏,并不能代表现时所有的汉族姓氏。
姓氏本来没有尊贵卑贱之分,古时,只有诸侯国的君主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则是被赐封建了土地的贵族才有,一般平民没有姓也没有氏。但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根据姓氏划分等级的情况。这就是门第观念。
门第观念于东汉时期萌芽,朝廷以经学取士,学者皆以经学传给子孙,以便入朝为官,随着经学这门学问代代相传,也逐渐形成了世族,甚至有祖孙四代都位居三公职位的汝南袁氏家族。魏晋南北朝时,采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这种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遂形成严格的姓氏等级制度。许多名家大族产生:如以王导为代表的琅琊王氏、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等。唐高宗时期,《姓氏录》的出现消除了门阀士族界限,完全依照官品高下为准叙录,按照姓氏划分的等级开始瓦解。到了宋代,门阀士族已经荡然无存,自此中国除了皇室贵族,便没有制度上固定不变的姓氏贵贱区别了。
汉族的姓氏,也和少数民族的姓氏在历史上互相影响。通常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受汉文化影响,姓氏也采用汉字。开始多是音译,大部分是三字以上的姓氏,如北魏皇室拓跋氏与清皇室的爱新觉罗。
后来为了简便使用,或出于政治原因,许多少数民族改用单姓,如:北魏孝文帝的孝文汉化政策,令拓跋氏改姓元姓。清朝灭亡后,不少姓爱新觉罗的人改姓“金姓”。
也有少数仍维持两个字或以上的姓氏,如长孙、尉迟等。另外,少数民族汉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新的姓氏,就如傣族的刀姓。
详见陈明远 汪宗虎 著《中国姓氏大全》。
现在通用的姓氏约有四千七百多个,其中单姓居绝大多数,双字姓氏一百多个,三字以上的姓氏罕见。最常用的一百个姓氏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汉族中,平均每三十二万人共用一个姓氏。
汉姓的形成来源众多、情况复杂。总括有以下几种:
来自出生地、居住地、封国、封地,这类姓氏最多,如:赖、陈、冯、鲁、杜、谢、吴、董、蔡、曾、吕、赵、周、许、朱、江、黄、陆、路、柳、燕、郑、彭、毛等。
先人的名字、庙号、谥号:如张、潘、庄、严、桓、武、穆等。
先人的爵位、官职:如王、侯、史、上官、司空、司马、司徒、凌。
职业、技艺:如陶、商。
次第:如伯、孟、季、第五
帝王赐姓:如部分朱、李、赵姓等。
其他民族汉化:如部分元、刘、金以及外来复姓呼延、万俟、拓拔、宇文等。
因避讳、迁徙改姓或音变、形变而得的姓氏:如裘、邱(因避讳孔子的名“丘”)、诸葛。
清人汪辉祖《史姓韵编》收录二十四史所载人名28365个,姓748个,每条下注明人物出处、籍贯、官爵、事迹等。
在200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数据中显示,中国现在使用的姓氏有4700多个,王姓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25%。 第二大姓是李姓,有9207.4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6.83%。人数最少的姓氏为“难姓”。但是综合中国港澳地区及台湾的情况,李姓则为大中华地区第一大姓,王姓为第二大姓。
并且有以下10个姓氏人口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氏: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吴、周;
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中国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中国的著名书籍《百家姓》仅列出汉族最常见的数百个姓氏,并不能代表现时所有的汉族姓氏。
姓氏本来没有尊贵卑贱之分,古时,只有诸侯国的君主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则是被赐封建了土地的贵族才有,一般平民没有姓也没有氏。但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根据姓氏划分等级的情况。这就是门第观念。
门第观念于东汉时期萌芽,朝廷以经学取士,学者皆以经学传给子孙,以便入朝为官,随着经学这门学问代代相传,也逐渐形成了世族,甚至有祖孙四代都位居三公职位的汝南袁氏家族。魏晋南北朝时,采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这种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遂形成严格的姓氏等级制度。许多名家大族产生:如以王导为代表的琅琊王氏、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等。唐高宗时期,《姓氏录》的出现消除了门阀士族界限,完全依照官品高下为准叙录,按照姓氏划分的等级开始瓦解。到了宋代,门阀士族已经荡然无存,自此中国除了皇室贵族,便没有制度上固定不变的姓氏贵贱区别了。
汉族的姓氏,也和少数民族的姓氏在历史上互相影响。通常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受汉文化影响,姓氏也采用汉字。开始多是音译,大部分是三字以上的姓氏,如北魏皇室拓跋氏与清皇室的爱新觉罗。
后来为了简便使用,或出于政治原因,许多少数民族改用单姓,如:北魏孝文帝的孝文汉化政策,令拓跋氏改姓元姓。清朝灭亡后,不少姓爱新觉罗的人改姓“金姓”。
也有少数仍维持两个字或以上的姓氏,如长孙、尉迟等。另外,少数民族汉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新的姓氏,就如傣族的刀姓。
详见陈明远 汪宗虎 著《中国姓氏大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