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我来答
手机用户84336
2013-10-19 · 超过6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8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17万
展开全部
一、 激发学生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首先,想求得“未知”是激发思维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未知”的东西不感兴趣,即使面对“未知”学生也难以积极思维,所以要激发学生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再是教师上课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
其次,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展示“未知” 。“未知”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是学生思维的内在动力。可是有些矛盾是潜伏在教科书中或学生头脑中的,教师必须通过提问、反问,组织学生讨论等手段使之显现出来,例如“人类的生活与摩擦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如果教师不提出来的话,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就谈不上通过思维去解决了。可见,有些矛盾虽然客观存在着,但学生不能一眼就能看到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然后才有可能去解决。
再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展示“已知”和“未知”的矛盾。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已知”和“未知”的矛盾的能力,即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向学生提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即不断向学生提出应该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指导学生思维实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保证
实践出真知,实践增才干,学生只有在正确的思维方法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分析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或者把整体的部分特征、方面分解出来。如我们研究力时,将力分解为重力、压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研究运动时将运动分解为曲线运动、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研究电路时,把电路分解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来分别研究学习等等。综合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如我们通过对人推车子,人提起重物,推土机推土,起重机提起重物等现象的分析综合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人用力时,感觉物也同时对人施力又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再想,我们用力拉橡筋、橡筋就变长,用力压弹簧弹簧就缩短,打球时用力传球和接球,球的运动状态都会改变,综合得出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的两个过程,同时又紧密地联系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哪些地方需要用分析方法,如何分析;哪些地方需要用综合方法,怎样去综合。以下是指导学生学思维的一些具在众多的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把实验分为研究性实验和测定性试验。例如研究性实验有:研究水的压强,研究杠杆的平衡,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测定性实验有:测定物体的质量,测定物质的密度,测定机械的机械效率,测定导体的电阻,测定用电器的电功率等等。
例如我们在进行“密度”概念的教学时,可以先对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如铁、铜、铝、木、石蜡、水、酒精等物质的质量进行分析比较,抽出其中的两种物质来,研究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找出一般的、本质的属性:即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固有的性质,这种性质就叫做物质的密度。(抽象的过程)。然后推广到所有的物质都具有它自己的密度(概括的过程)。写出铁的密度7.8克/厘米3,铜的密度8.9克/厘米3,铝的密度2.7克/厘米3,水的密度1克/厘米3,酒精的密度0.8克/厘米3,并说出每一个数量的物理意义。判断“铁比棉花重,水比油重。”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说出理由(具体化的过程)。
通过抽象、概括、具体化三个环节进行概念教学之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才会既准确又灵活,也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压强、功率、电阻等概念都可以按这三个环节来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和应用这些学习方法,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