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对环境的影响

跪求!谁知道科技对环境有什么好的影响。最好是说高科技治理环境的,详细!!!... 跪求! 谁知道科技对环境有什么好的影响。
最好是说高科技治理环境的,详细!!!
展开
 我来答
该问答中所提及的号码未经验证,请注意甄别。
匿名用户
2008-04-22
展开全部
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弊大于利~辩论词~~_百度知道
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在其中工作的每一个人以及与其接触的周围环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
zhidao.baidu.com/question/26742260.html 33K 2007-6-5 - 百度快照

北京用高科技治理官厅水库生态环境_科技报道_网易科技|科技生活 ...
采用多种高科技手段的官厅水库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日前全面开工。这是北京首次启动水库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旨在为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功能探出新路。据悉,由中德合作的此次治理工程,采用的多种高科技手段包括利用湿地、生态河岸、淤泥再利用等方式涵养...
tech.163.com/04/1118/02/15EIH4380009rt.html 28K 2005-5-9 - 百度快照

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有望成为环境治理的的高科技利器 -- 上海情报...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有望成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高科技利器采用纳米二氧化钛进行光催化是一项正在蓬勃兴起的新型污染治理技术,在催化及环境保护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广泛应用于防日晒化妆品、高级轿车金属色面漆和电子工业、复印机...
www.istis.sh.cn/list/list.asp?id=340 9K 2007-8-12 - 百度快照
a4861441
推荐于2017-11-25 · TA获得超过10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好处有下,
1.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5.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物质质量.
6.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人民更加富裕、幸福.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具体的例子看下面
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
现在,人们生活变好了。用电话加快通讯,用汽车、摩托车加快了生活的节奏,用电饭煲、煤气做美味可口的饭菜……
电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可以看动画片,放松一下;还可以不去现场看节目、表演;比如说,这次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就可以在家看转播。
电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更广泛,我们在海宁发一封信到巴西,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我们可以在英特网上和天南地北的亲朋好友聊天、游戏;可以在网上读新闻、看电影,听音乐;可以听老师上课,查找资料,还可以足不出户购物、医疗、急救……
可以这样说,科技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发达的科技,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科技发展的好处》吴思骏http://szyfx.lyge.cn/ReadNews.asp?NewsID=1163
自从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揭开神秘面纱后,人们便赋予了计算机光荣的使命。
事实证明,这类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不仅证明了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也证明了世界间不同地域的交往离不开它。它似乎是给社会的发展加速的动力,用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织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网,网罗了发展,网罗了生活。
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都是人类征服自然、征服自身的划时代的胜利。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正是由于青铜器的铸造和铁器的使用,才使得社会财富成倍增长,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中,正是由于蒸汽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才使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财富翻了一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正是由于以使用电器为主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才极大地促使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促使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因此,科技发展的有利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从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呢?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了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时尚的生活方式,甚至于网恋也成为现在的一种潮流。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确立了科学技术的重要的地位,把发展科技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增大了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改善了科技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从而使得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地进步,步入了科技强国之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法国等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多技术都受限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目前存在的,就有他的合理之处。
内容来自互联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b5199367
2008-04-22 · TA获得超过4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2万
展开全部
投资环境,又称投资气候,从广义上来讲,区域投资环境是指一个地区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对投资活动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系统。区域投资环境内容复杂,构成要素众多,几乎包括一地区的所有情况。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视角可将其划为若干类型。如从地域空间看,可划分为母国区域环境、东道国区域环境。从对企业影响的方式看,可分为直接区域环境和间接区域环境两种。从构成要素的物理属性看,可区分为具有物质形态的“硬环境”和非物质形态的“软环境”。但它们涉及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如果我们把一个经济区投资环境看作是一个大系统,从区域层次上分析评估的有关变量,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八大类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政府服务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经济文化环境、市场经营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其中每一类因素根据需要还可继续细分成大量的子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对区域投资环境有直接影响的,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因素。投资者可以根据在该地区投资的实际有利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投资环境的优劣。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系统可以看出,对涉及因素如此多的区域投资环境进行评估,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于科技,我们可能最熟悉不过了,科技在字典里的解释为科学技术,但在我看来科技是科学知识的凝结。对人类生活最有影响力的是科学技术,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强烈震撼和改变着和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影响投资环境的一部分,科技投资环境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生产与经营,同时还与其他环境因素互相依赖,互相作用。技术革命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投资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主要体现在:
1产品寿命周期缩短(生产技术提高)
技术革命使大部分的生命周期有明显的缩短趋势(即产品更新速度加快) 21世纪与工业时代相比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高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领域,数
字化的经济模式使得产品生产不仅越来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容易。由此而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技术的高度发展,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同质性很强的商品;另外,先进的技术又会加速产品的发明创造,使得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
产品多样化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以电脑、电视机和国内近年一些VCD品牌的大起大落来看,20世纪末的电子产品已经预示出未来这一发展趋势。工业时代早期的产品寿命周期少则数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2000年的今天,以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寿命周期已经缩短到了半年为一个周期,而有些软件产品寿命周期仅有几个月已经是不足为奇的事了。
围绕速度展开的市场竞争又进一步催促着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信息化时代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希望尽快获得商品或服务;企业急于较竞争对手更早推出新产品;现代媒体瞬间可以将广告信息传遍全世界;发达的分销快运体系将商品准确快捷地送到目标对象手中。速度在市场营销的每一个环节都加速转动着产品寿命周期。与传统工业社会产品升级换代相比,今天,汽车制造商仅用过去一半的时间就可推出一种新款汽车 ,未来,这一周期还有可能缩短。

2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增长,提供给企业新的机会
技术革命导致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丰富了市场供给。尤为重要的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现代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使得劳动资料内部机械化装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多,劳动对象内部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等离子体的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力内部直接生产人员逐渐减少,科技管理人员比重日益增大;体力劳动者逐渐减少,脑力劳动者日益增大,智力正在成为劳动力的主要内容。生产力结构的形态也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这一过程极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是某些行业的企业面临着淘汰的威胁,从这角度来讲科技“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力量”。
同时技术革命对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劳动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支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劳动大军。技术革命带来了劳动资料的变化。控制论、信息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系统的结构已经发生质变,从而奠定了生产自动化的物质基础。技术革命还进一步丰富了劳动对象的内容。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有用物的品种和数量大大增加,质量显著提高,而且将一些废料重新加以利用,充分扩大了可利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3消费模式的变革
技术革命的发展,不仅会导致新产业部门的出现,而且会促使市场需求大幅度上升,也必然会导致消费者结构,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最终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如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新技术革命的出现使零售商业结构和消费者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电视购物”和“网络购物”方式。近年来,这种购物方式也正在我国国内兴起。

4基础设施的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过去一度是国民经济“瓶颈”的基础产业的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投资环境、生存环境状况大大改善,这与科技的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例如邮电通信业: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并建成了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密布的公用邮政网。目前,全国已有77.6%的乡镇设有邮电局,通电话乡镇的比重达100%,进入长话自动网的县市比重达100%,电话网规模容量迅速扩大。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由1978年的405.9万门猛升至2002年的2.83亿门。网路规模在世界上迅速上升,居世界第二位。移动通讯、数据通信从无到有,迅猛发展。2002年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已达20700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总用户已突破4.21亿户大关,全国电话普及率由1978年的0.4部/百人上升到2002年的33.7部/百人。
5科技革命使得信息交流加快
信息的加快,必然加强世界联系,这就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的加快,同时也带铜的了环境的变更速度变快。
拿中国经济作为例子,中国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坚定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八。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结构有所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增加。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传统工业改造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较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完成了一批公路、铁路、江河干堤、水利枢纽和农村电网改造等重点项目。西部大开发起步顺利,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1482亿元,增长12.6%。税收大幅度增长,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8914亿元。金融运行平稳。
对外经济贸易进一步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六千亿美元,其中出口3256亿美元,增长22.3%。全年外商直接投资527亿美元,增长12.5%。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864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42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稳定。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3.4%。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本上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人数2054万人。国家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增加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8%。通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整顿电价,降低农村用电价格,减轻了农民负担。城乡市场繁荣,居民住、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很快的,其中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大大改善了中国的投资环境。科技在企业含量的提高,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效率,为人们自己创造了更多了财富,增强了自己的购买力,丰富了市场。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无疑都是环境变化,所以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动态的去看待问题,把握整体观念,做出科学投资决策。
因此,企业在做投资的决策的时候,必须十分重视周围的环境技术因素的变化,以免把有限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投入到没有前途的地方。

总的来说:技术环境因素是通过影响产品,基础设施,消费模式,环境变化而作用于企业生产投资经营的,企业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一个各种要素所组成的开放系统,它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其生命体的运动一刻也离不开外界环境。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要求一定的环境,同时也必须自身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这说明了企业生命体与外界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系统关系,企业只有适应外界环境以及充分利益外界环境给予的各种条件,才能使自己得以发展和壮大。所以要注意利用科技改善生产,营销,管理,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利于不败之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andylvjing
2008-04-22 · TA获得超过1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2万
展开全部
在迎接二十一世纪到来的同时,回顾二十世纪的科技世界,相信定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小至奈米技术、大至太空计画,在在显示了人类文明的高度进步。当然,享受这些便利与舒适的同时,可曾想过:往日河边戏水,捞虾捕鱼的写意生活已不复见;满山的翠绿、遍地的嫣红似乎离我们而去。取而代之的,却是高耸入云的烟囱、弥漫恶臭却又不知源头的废水、斑驳的山坡就如同病人般无助的矗立著,复杂的人际关系加上尔虞我诈的社会乱象,以及男女关系的开放,似乎成了科技文明下不应出现的副产物。当科技文明对於我们的道德传统造成冲击时,我们能否适当地运用科技来化解其所产生的问题,的确是未来的一项重要挑战。
一、核能发电对於环境的冲击:
自从1942年科学家首次完成核分裂链反应(chain reaction)后,开始了人类应用核能的纪元。1945年在日本广岛引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人类也开始思考核能是否应用在其他的和平用途,而和平用途中除了医学的应用外(如X光机,放射性显影剂等),核能最大的应用就是发电。核能发电主要是利用核分裂的链反应来产生能量,其过程系中子撞击铀-235的原子核,使U235产生分裂,同时产生2-3个中子与热能,而释放的中子又继续与其他U235产生新的核分裂,再放出更多的中子与热能,如此周而复始反应的过程,即为核能发电的由来。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可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并推动汽轮机及带动发电机产生电力,而火力发电系利用煤、石油或天然气来产生热,两者只是产生热能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我国核能电厂均采用轻水式反应器(light-water-cooled and moderated reactor),全世界有65%以上的核能机组均属於此类反应器,而轻水式反应器概分为沸水式(boiling water reactor)及压水式(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两种。台湾的核一、二厂为沸水式反应器,而核能三厂则采用压水式反应器。
根据联合国所属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核能机组从一九七○年的70余部,成长到一九八○年的近250部,及一九九○年的400余部。迄二○○一年年底止,全世界运转中之机组共有438部,兴建中之机组有32部,包含我国核四厂两部机组,核能所产生的电力约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百分之十六。
2000年在32个核能发电国家中,有18个国家对核能的依赖超过各该国总发电量的百分之二十,依赖最深的前几名分别是法国(76.40%)、立陶宛(73.68%)、比利时(56.75%)、斯洛伐克(53.43%)、南韩(40.74%)、日本(33.82%)、德国(30.57%)、英国(21.94%)等(我国为22.77%,居第18名)。
基本上核能发电有下列优点:
1.地壳中所蕴藏的铀与钍若制成核燃料,可提供全球未来数千年的电力所需,成本比火力来源如煤、石油要便宜,石化原料并有存量有限之问题。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CO2,而火力发电则会产生CO2,对地球的温室效应有加速恶化的负面影响。
3.核燃料的体积小、重量轻、运送方便,贮藏亦不占空间,因此价格稳定,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是稳定的能源来源。
但是核能发电亦有下列缺点:
1.核分裂后所产生的辐射物质,对电厂工作人员健康多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2.核电厂所产生之核废料,因部分放射性核种的半衰期较衰长,例如239Pu(钸)(24065年),60Co(钴)(5.27年),238U(铀)(4.468 ×109年)。因此核废料的处理,现阶段除了贮存让核废料衰变成自然物质外,并无更好方法。
3.美国三哩岛(Three Mile Island)事件(1979年)及俄国车诺堡(Chernobyl)的意外事件(1986年),对於社会大众造成不安和疑虑。
由於核能发电的负面因素影响,因此近来西方国家核能发电的发展呈现停滞的现象,但亚洲国家基於人口压力或经济的考量,对核能发电厂新建的需求仍多。总体来看,核电并无所谓世界潮流的问题,是否需要兴建核能电厂,完全是由每个国家依其特殊能源条件去做抉择。例如,美国虽已多年不增建核电厂,但基於加州缺电的惨痛经验,美国政府已将核能发电列为未来供电重要来源之一。事实上,石化燃料所提供之能源仍占全世界使用的能源约80%,但石化燃料存量有限及CO2排放的影响,因此人类一直在找寻新的替代能源。虽然风力与太阳能是可以考虑的替代能源之一,但由於其来源不稳定与无法连续共电等问题,因此要使其商业化,仍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台湾是一个自有能源甚低的国家,大部分的能源需要由国外进口,且历年平均每人电力用量均呈现正成长的趋势。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能享受到电的好处,却不希望电厂建在自己家隔壁。风力与太阳能发电虽无污染,但台湾并没有发展这类能源的条件;比较值得考虑的是水力发电,可惜台湾水资源不足,水力发电量只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左右,剩余的部分只能考虑核能发电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的成本是每度电少於1元,燃煤的成本略高於核能,燃气与燃油的成本都超过2元,因此民营电厂大部分都是以燃煤为主,但是燃煤发电是所有火力发电方法中对於环境冲击最大的,例如CO2的排放、煤渣的处理与煤炭储置所需广大场地等环保问题。
基本上来说,台湾的核能电厂属於轻水式核能电厂,不太可能会发生像车诺堡相同事件。现今轻水式核电厂发生事故中,最严重的是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件,那次事件虽然对於厂外民众的辐射剂量影响很小,但是发生事故之机组,至今仍无法有效的处理,只能先维持现状,待以后人类科技更进步时再予以处理。自三哩岛事件之后,轻水式核能电厂做了许多的改善,所以我国之核电厂要发生像三哩岛事件之机率是很低的。核电厂除了发生事故时,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外,其日常运转时,也会排放少量的放射性气体与微粒,对於人体及环境多少也会产生影响。
核电厂所产生的核废料,大体而言可分为两类:高阶废料与低阶废料。高阶废料即用过的核燃料,而低阶废料主要是电厂人员用过受污染的手套、衣服、报废不用之受污染设备等。两者处理方式略有不同。用过的核燃料其内部虽含有许多239Pu可供再循环制成核燃料再使用,但该物质亦可制作原子弹并含有剧毒,因此世界各国均列为战略物质管制。我国现行暂时先贮存在核电厂内,并另规划场地以乾式贮存的方式作中期贮存处理,待日后有更好的方法再处理或转至最终处置场处理;至於低阶废料,世界各国则均采用最终处置场处理。由此可知现阶段无论高阶废料或低阶废料,其最终处罝方式都是找寻场址作永久贮存,其理由如下:
1.虽然部分放射性核种半衰期甚长,但放射性废料的辐射主要来源是60Co(5.27年),理论上如果能找到稳定的地质(例如有化石存在之地层,可稳定存在数亿年),待存放一些时日后则废料辐射性将减少许多,对环境之影响将减少,如果时间够长甚至可以达到与天然背景值相同。
2.核废料贮存方式以深层贮存为主,所需土地不多,对於民众之影响亦十分微小。
台湾人民如果决定采取非核家园的政策,则立即可能面临的是电价的上涨、核能电厂除役所需的庞大费用、使用火力电厂的环境污染,以及对於台湾经济上的冲击,这些也都是全体人民需要去思考的。如果台湾要发展核能发电,必须克服核废料贮存场地的问题。不论火力或核能发电,对於台湾的环境多少都会产生冲击。希望科技能够继续进展以解决这些问题,或开发新的低污染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也希望民众节约用电,对於自然生态及环境就能减少伤害,人类才能永续发展。
二、基因工程如何影响人类生活:
(一)基因改造食品
还记得前一阵子统一豆浆使用基因改造黄豆的事件,引起国人对於基因改造食品的恐慌,深怕会罹患不知名的疾病,但基因改造食品真的只有坏处吗?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所谓的基因改造食品。
基因是遗传的单位,记录了一切制造蛋白质的讯息,进而决定动物或植物的特性。我们日常食用的动植物都拥有数以万计的基因。
几个世纪以前,农民就已利用传统育种(杂交)方法,使农作物长得更大、更美味及更容易种植。今天,科学家更透过生物科技,挑选和改变可控制生物某些特性的基因。利用生物科技,已能精确地将指定的基因转移至另一种生物,来产生基因改造的生物。任何利用上述生物科技衍生的食品,皆可称为基因改造食品。
基因改造与传统育种之技术均会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以彰显预期的特性。不过,这两种技术有以下不同之处:
基因改造 传统育种
可选择、分辨并转移个别基因
可把特定的基因引进另一生物品种之中
较快捷和便宜
预期的特性可在一代之内彰显 数以万计的基因同时混合
基因转移通常只限於同一生物品种
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自然进化,预期的特性才会彰显
目前,在市面出售的基因改造食品,均具有原来品种的特性。这些食物有些具有更能抵受除草剂的毒性或抵御害虫及病毒的侵害等特质,有些则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损耗。以下是一些基因改造食品的例子:
农作物 基因改造特性 相关食品例子
大豆 能抵受除草剂 用作制造豆类食品、豆腐;可加工制成豆油、豆粉、乳化剂(如卵磷脂)等,或用来制造面包、馅饼、食用油
粟米 能抵抗害虫
能抵受除草剂 可加工制成粟米油、面粉、糖或糖浆,或用来制造零食、糕饼、甜品、汽水
蕃茄 能减慢组织软化 蕃茄酱
马铃薯 能抵抗害虫
能抵抗病毒 可加工制成薯条、薯蓉、薯片、薯仔汤及淀粉
发展基因改造食品预期有许多好处:
1.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2.使农作物更能适应不利的生长环境,例如抗乾旱。
3.改良农作物的营养成分,例如使稻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
4.增强农作物对虫害的抵抗力,从而减少除虫剂的使用。
5.改良食物的外观、味道和口感。
6.改变农作物的特性,使其更易於加工,以减少浪费并降低生产成本。
7.除去食物中某些可引致过敏的成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均指出,相比於传统的食品生产方法,使用生物科技(包括基因改造)不会降低食品的安全性。
由於生物科技是近年才应用在食品生产方面,为了安全起见,所有基因改造食品均须接受生产商和来源地管理机构的严格安全评估,才可在市面出售。以出产最多基因改造农作物的美国为例,基因改造食品是受到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环境保护局及美国农业部所管理,这三个机构负责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及环境评估工作。基因改造食品须完全符合有关的安全评估,方可在市面出售。整个评估过程(包括生产商的自行评估)可能长达数年,十分全面。
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评估,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所认可的「实质等同」原则进行。这是一个安全评估策略,用以认明新发展基因改造食品与传统品种在食用安全及营养方面有何相同和差异之处,藉此再作进一步评定。
若发现两者之间有差异,有关管理机构会再进行评估和动物测试。迄今,没有证据显示市面上出售的基因改造食品不适宜人类食用。
然而环保及消费团体对於基因改造食品或农作物仍有以下的疑虑:
1.基因改造农作物的花粉和种子可能会意外地传播到邻近田野,令相近的传统品种改变。
2.基因改造农作物可能会扰乱生态平衡,降低生物多样性,或是威胁其他生物。
3.种植基因改造农作物可能会导致「超级害虫」、「超级病毒」、或抗性强的杂草出现。
4.应否把一些向来不杂交的动物或植物的基因转移。
5.这些食品中是否含有一些因为宗教、健康或其他理由而不应食用的食物的基因及蛋白质。
为方便消费者能够作出知情的选择,欧洲联盟成员国、澳洲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已就基因改造食品订立标示规定。含基因改造物料成分的容许量,通常会载於有关规例。有关当局亦正研发化验技术,以应付越来越多检测和鉴证基因改造食品的需求。不过,各国并未就基因改造食品的检测方法达成共识。食品法典委员会的一个工作小组仍在制订划一检测基因改造食品的方法。
如此一来,我们消费者的知情权并未受到损害,所以在选购食品时,可依照产品上之标示来选择了。
(二)从复制羊到复制人
相对於基因工程用在食物上,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在复制人,所引起的风波可就只能用排山倒海来形容了。各国不管民间或政府都热烈讨论,各种团体的呼吁及反应,众说纷纭,俨然进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及道德的世界大战。
先来了解何谓复制:
复制(clone),就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来自同一亲代,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群体,也就是不靠生殖细胞的精卵结合,而遗传全由提供细胞核的一方来承担,其中并没有经过基因重组的过程。因此,所繁衍出来的子代与原本提供细胞核的母体,不论是基因结构或外显特徵均完全相同。自然界的生物如细菌、草履虫等,便是如此。在1960年代,曾有胚胎学家尝试复制脊椎动物青蛙。到了1984年,著名胚胎学者索特(Davor Solter)历经无数次老鼠核移植(nuclear transfer)实验后,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表示,虽核移植可行,但以单纯细胞核移转来复制哺乳类,在生物学上仍有困难。直到1997年二月,魏尔迈(Ian Wilmut)博士在《自然》(Nature)期刊上宣告桃莉羊(Dolly)的诞生,复制的技术才又向前大跨一步。
复制羊桃丽的诞生,不是由於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而是来自一只六岁大绵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魏尔迈将另一只羊的卵子内的核除去,把原本乳腺细胞中的细胞核融入(fuse),在适当的电流刺激后,这个卵子开始分裂长成胚胎。之后,再放入另一只羊的体内孕育。最后生出的小羊,就是桃丽,它与提供乳腺细胞的羊一模一样,只不过小了六岁。魏尔迈博士总共用了二百七十七个乳腺细胞组和八百三十四个融合细胞,最后共产下八头羊,而其中一头在出生几分钟后就夭折,由此也可看得出实验的困难。
这个实验之所以引起全球瞩目,在於这是全世界首度成功地由成熟的体细胞供应细胞核,经核移植技术而复制动物。而在复制羊桃丽成功的一周内,美国奥勒冈州海狸市灵长类研究中心(Oregon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的学者,也成功地完成了弥猴核移植的首例。大家开始意识到复制人类的技术渐趋成熟。
对於复制人(human cloning),各界持有正反两面的观点:
反对复制人的观点 —
1.破坏人的尊严和独特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 Cultural Organization)和美国国家生物伦理委员会(NBAC:National Bioethics Advisory Commission)都提出了这个观点,认为复制人破坏了人的尊严。我们必须尊重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并在其中肯定了自己一部分的价值,而复制人正是侵犯了人的尊严和独特性。
什麼是尊严?复制人破坏人的尊严的具体内容为何?WHO、UNESCO、NBAC都没有更进一步的讨论,很多伦理学者也仅仅提到破坏人的尊严这几个字。爱因斯坦医学院的伦理学教授露丝.麦克林(Ruth Macklin)认为尊严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很多人在没有实际的证据或找不到好的理由时,就诉诸尊严来替代。但犹他大学的巴婷教授(Margaret P. Battin)认为人性尊严是一个根植在人类生命、人类社群和人类优越性的理想源头之观念。尊严的范围的确很大,也很难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把人「当作一个人」来对待,正是基於人的尊严和人性的事实。此外,「一个人活得很有尊严」,也是肯定个体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然而复制人剥夺了人性,把人看为物体,一旦大开复制人之门,人非常有可能沦为商品被物化,成为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这是道德所不能允许和接受的。
2.科学的不确定性:
科学不是万能的,我们怎能确定一旦允许复制人,它所带来的结果是我们所预想的或是我们所能控制的?虽然科学的不确定性并不能构成禁止所有科学探索、研究的理由,但是对於某些极端形式的科学研究,例如复制人,应该加以禁止。芝加哥大学的生化学家兼哲学家里昂.凯斯(Leon Kass)也提到:「我们以前是因『先让科技发展,以后再来收拾残局』的态度而受惠,但是现在这种态度已引起质疑,因为我们现在正受到人类生命,甚至人性的巨大变化之威胁。」「复制提供了一个环境,迫使我们必须要决定,我们是否愿意成为无规范的科技进步的奴隶,还是要做一个自由人,使我们的科技走向保障人类尊严之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澈格林
2008-04-22 · TA获得超过48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多着呢.
现在不是臭氧被破坏的很严重吗?原因是因为二氧化碳被排放的很多.有了科技,就是不一样.
树,都知道吧.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我们可以用科技的思维来做很多棵合成树,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或用科技做很多造云船,遮挡阳光的多余照射,减少温度.
或向海里浮游生物稀少的海域洒铁,增加浮游生物的数量.
因为浮游生物可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