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有谁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 我来答
風sir2021
2008-04-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诗文解释】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注释】
1. 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4.平明:清晨。

5.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6.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前言】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属西安市)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再迁为江宁丞。一生曾两次被谪蛮荒之地:一次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一次约在天宝六载秋,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避乱至江淮一带,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和当时著名的诗人几乎都有交游,孟浩然、李白、岑参、常建等都存有赠他的诗篇。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简评】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话外音】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

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译诗】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古龙标芙蓉楼,座落在沅、舞水汇流之处的黔城镇,为古典园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临江,依林踞阜。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宴宾送客之地。
唐天宝七年(748年),"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被贬为龙标尉。诗人谪贬龙标,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如《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清山明山不曾空"。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诗人担任龙标尉时,由于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被誉为"仙尉",乡民慕名来访者终日不绝。至今尚有"苗女听歌"、"遮道乞诗"、"佳句退兵"、"王昌龄补靴"等动人传说广为流传。
诗人横遭谪贬,他的好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了"杨花落尽于规嘀,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的著名诗篇表示深切的怀念。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乱起,王昌龄为避战乱,回归乡里,道出毫州(今安徽毫县)时,被刺史阊邱晓所杀,诗人死后,他在龙标的遗迹因年久失修,毁于兵火。后人不忍"朱栏藓没,锦字烟。清乾隆四年(1775年),知县叶楚麟于城东门外建"芙蓉亭",以为纪念。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知县曾钰,择西城外香炉岩辟地作园。正者为楼,高者为亭,拱而翼者为廊,缀其旁者为宝,并缭以长坦,因以石阑。主楼上的楹联:"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壳如见故人心"。雅韵犹存,楼后正中一池,亦名"芙蓉池",中蹲怪石,柑桔、石榴并植岩上。相传有"芙蓉仙子月夜吟诗弄风箫"的美好传说。池后为"半月亭",左五十步则为"耸翠楼"、"三角亭",右数步高阜间的梧桐绿荫下,"玉壶亭"掩映其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状元、江西布政使龙启瑞合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壶形镌石,仍竖亭间。园南,碑廊横列,刊有颜真卿、米芾、黄庭坚、岳飞、赵孟兆页等历史名人脾刻镌石八十余方。河边梅花石畔建有"送客亭"。
一九五六年六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芙蓉楼"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多次拨款对"芙蓉楼"进行复修、维修,并扩建了芙蓉楼西园修建了根雕陈列室,陈列有一直径1.98米,高1.54米,总重约800公斤千年樟树超大型树根雕,刻有30多个民间传说与典故,100多个传说人物和150多个精怪禽兽,实为稀罕物品。
芙蓉楼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它虽无皇家园林之气势,苏州园林之精致,却也飞檐卷垛,储蓄淡雅,清秀宜人。
川林
2024-12-20 广告
在春日的温柔怀抱中,紫藤以其独有的魅力装点着每一寸土地,而多彩紫藤更是以其卓越的特点脱颖而出,成为园艺界的一颗璀璨明星。相较于多花紫藤,多彩紫藤不仅在花色上展现出无尽的魅力,更在花期、花量、抗病虫能力以及成活率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1.色...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川林提供
琅嬛8j
2008-04-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芙 蓉 楼 送 辛 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度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②。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756)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 (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注释]

①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北角。辛渐:王昌龄的朋友。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去洛阳时所作。

②“寒雨”二句的意思是说: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水涨江满;天亮时送你回洛阳,远望你将行经的楚地,使我感到孤独。寒雨:秋雨。连江:满江。夜入吴:夜晚秋雨入镇江。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平明:天刚亮。客:指辛渐。楚山:指辛渐将行经的楚地。

③“洛阳”二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问起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

[译诗]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玉壶”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洒壶、月亮、灯、滴漏等。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结构有猫
2008-04-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内容】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文学常识】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诗文解释】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注释】
1. 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4.平明:清晨。

5.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6.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前言】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属西安市)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再迁为江宁丞。一生曾两次被谪蛮荒之地:一次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一次约在天宝六载秋,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避乱至江淮一带,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和当时著名的诗人几乎都有交游,孟浩然、李白、岑参、常建等都存有赠他的诗篇。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简评】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话外音】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

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译诗】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古龙标芙蓉楼,座落在沅、舞水汇流之处的黔城镇,为古典园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临江,依林踞阜。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宴宾送客之地。
唐天宝七年(748年),"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被贬为龙标尉。诗人谪贬龙标,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如《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清山明山不曾空"。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诗人担任龙标尉时,由于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被誉为"仙尉",乡民慕名来访者终日不绝。至今尚有"苗女听歌"、"遮道乞诗"、"佳句退兵"、"王昌龄补靴"等动人传说广为流传。
诗人横遭谪贬,他的好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了"杨花落尽于规嘀,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的著名诗篇表示深切的怀念。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乱起,王昌龄为避战乱,回归乡里,道出毫州(今安徽毫县)时,被刺史阊邱晓所杀,诗人死后,他在龙标的遗迹因年久失修,毁于兵火。后人不忍"朱栏藓没,锦字烟。清乾隆四年(1775年),知县叶楚麟于城东门外建"芙蓉亭",以为纪念。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知县曾钰,择西城外香炉岩辟地作园。正者为楼,高者为亭,拱而翼者为廊,缀其旁者为宝,并缭以长坦,因以石阑。主楼上的楹联:"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壳如见故人心"。雅韵犹存,楼后正中一池,亦名"芙蓉池",中蹲怪石,柑桔、石榴并植岩上。相传有"芙蓉仙子月夜吟诗弄风箫"的美好传说。池后为"半月亭",左五十步则为"耸翠楼"、"三角亭",右数步高阜间的梧桐绿荫下,"玉壶亭"掩映其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状元、江西布政使龙启瑞合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壶形镌石,仍竖亭间。园南,碑廊横列,刊有颜真卿、米芾、黄庭坚、岳飞、赵孟兆页等历史名人脾刻镌石八十余方。河边梅花石畔建有"送客亭"。
一九五六年六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芙蓉楼"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多次拨款对"芙蓉楼"进行复修、维修,并扩建了芙蓉楼西园修建了根雕陈列室,陈列有一直径1.98米,高1.54米,总重约800公斤千年樟树超大型树根雕,刻有30多个民间传说与典故,100多个传说人物和150多个精怪禽兽,实为稀罕物品。
芙蓉楼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它虽无皇家园林之气势,苏州园林之精致,却也飞檐卷垛,储蓄淡雅,清秀宜人。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111.ht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