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考试了 复习不下去 该怎么办
1个回答
2013-11-12
展开全部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仿佛还是昨日,转眼间我们就要面临期末考试了。期末考试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次考试,它不仅是对我们前段复习成果的一次检测,更是对我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一次小结。为帮助同学作好充分准备,力争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提几点要求: 一、克服复习中的四个误区。 1、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搞题海战术。许多同学认为题目做得越多越好,接触的面广了,题型见得多了,方法总会练到的。题海茫茫,能做完吗?不加选择、盲目地大量做题,只会使人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贪多,效率低下,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2、忽视基础、偏重攻难。许多同学认为攻下大量偏、难、怪的题目才能显示水平,才能拿下高考中的“压轴题”,高考才能得高分。这样复习往往是捡了芝麻漏了西瓜。基础不牢、天动地摇,建议同学复习中别做无用功。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 旧错屡犯,成绩难提高。对于错误问题要及时纠正,总结经验以免再犯,并将自己在平时练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辑录成册,以便时时提醒自己。但许多同学往往是不能及时总结归纳、不善于思考反思。在做试题时,对自己的知识系统中有明显的漏洞,不能及时弥补。因此也就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不会举一反三,学习上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4、 根据个人喜好下工夫。许多同学学科发展不平衡,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或者对感兴趣的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格外用功,成绩不错。但是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有厌倦情绪,成绩无法提高,学科间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大。高考是团体赛,而总成绩往往由弱科的成绩决定。所以要提高总分,各学科必须协调发展,尤其是在弱势学科上多下工夫,就更实在,更明智。 5、 患得患失,考前心态失衡。考前要防止两个极端的做法,一是彻底放松,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物钟,会适得其反。另一个就是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导致考前过度疲劳,临考时打不起精神。 二、把好复习中的四个关口 1、把好基础关: 回归课本:第一“研读” ,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认真做每一道题。第二是“记忆”,就是记住书上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明白有关知识的意义。第三是“联系”,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把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第四是“会用”,就是所学的知识用到解题中,只有会用的才算真正的掌握。 夯实三基:得基础者得高考。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基础知识的分值能达到70%以上。高考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试题是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考题往往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而偏题怪题非常少见。所以在复习中,同学们要认真理解概念、刺绣强化记忆,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要把重点放在掌握知识及解题方法上,使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熟练化。 2、把好总结关: 及时总结:复习中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归纳知识系统;也要总结归纳存在问题,形成错题档案;又要归纳解题方法,如归纳某些问题的共同解题思路,并总结某种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和某个经典问题多种解题途径;并要归纳不同知识内在联系和相近知识的本质区别,把知识学透,把方法用活。 查漏补缺:同学们要在复习中经常进行查漏补缺工作,将以前的练习本、试卷,把不懂处、易错处、常错处、常考处一一归纳总结,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利用有限的时间弥补弱点。同时还要回顾错题集和典例集,翻看平时试卷中答错的题,找出老师扣分的原因,查看更正后的解题过程(步骤)。在回顾中要达到由“差不多会”到“能得满分”的目标。 3、把好做题关:在做题过程中要锻炼自己的审题、分析、解题、书写能力。克服眼高手低现象,一定要亲自动手,把题完整地解下来,避免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先审题后做题的习惯:经常发现同学在解答过程中,有的半途而废、有的张冠李戴、有的文不对题。 在整个做题过程中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失误,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是答非所问,做无用功。因此,在答题之前,一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部内容逐字看清楚,做到全面、仔细,防止错看、误解或遗漏。二是考虑一下所做的题目,是生题还是熟题,对于"似曾相识"的题目,决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凭"想当然"作答,要将考题与平时作过的题目进行对比,看一看是否有"细枝末节"上的区别。三是注意审题的程序。首先翻阅一下全部试卷,注意试题分数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弄清楚每道题的题意,一定要按题意和要求去作答。特别要注意题目中比较隐蔽的条件,一般而言,条件隐蔽的问题难度就大,看清线索,找出隐蔽条件,问题才迎刃而解。 先求准后求快的习惯:考试是单位时间内比赛对问题解决得既对又快的水平。也就是说做到既准确又迅速。准确是前提,在看准题目后,要力求回答问题准确无误,不仅要做到思路对,方法对,还要做到每一步的推导演算要准确,凡会做的题必顺做到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尤忌画蛇添足。在准确的基础上,要争取时间,提高答题速度,考场上节省时间,就是提高分数,这就要靠平时练就周密思考、迅速判断、作题严谨的好学风。对会做的题,应果断处理,决不犹豫,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最大效益。 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解完题后都要想一想?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设计的巧妙处何在?此题的关键何在?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通过做题能发展思维,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4、把好检测关 要从心里意识到检测的重要性。进入高三后,检测考试的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有计划的系列检测训练,在强化重点知识和方法,让同学自己去发现自己在知识和方法上漏洞的同时,也是训练同学的考试技巧,积累考试经验。因此希望同学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训练。如果平时训练当高考考试对待,则高考就像平时训练一样轻松。 保持平常心态,正确对待成绩。 分数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你近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但分数又不是衡量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所以同学们不能因为考分高而忘乎所以,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也不能因考分低而垂头丧气,丧失信心,自暴自弃。那么我们究竟应如何正确看待分数呢?我建议同学们采取“考前重视,考场正视,考后淡视”的态度。也就是说,在考试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复习到位;考场上要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分分必争;考完后,要学会调整好心态,看分数找差距,切不能为分数所左右。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 认真分析试卷,以便“对症下药”。 改正错题:要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并认认真真地把正确答案写在错题旁边,最好是用显眼的颜色写,来加强效果。 分析错因:凡是错误的地方,都应该分析原因,具体分析审题错误错了多少;计算错误又是多少。从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引起重视,加以改进。如果考生能够每次都坚持对“丢分”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模拟考试成绩不好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而考生的学习成绩也一定能迅速提高。 做对的题目也要分析:主要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不要满足于把题作对,甚至不要满足于100分。因为即使全做对了,答题的水平还可能有很大差距。 编制错题集:错题集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答错的题目、各种错误的答法(包括自己的和同学的错误)、出现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解答方式、应接受的教训,通过这种方法,使自己学习中哪些懂的、哪些不知道的,哪些做对了的、哪些做错的,分得清清楚楚,自己心里明明白白,再把主要精力去解决自己还不熟悉的问题,那么通过检测,就逐渐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复习来弥补,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分类保存试卷:试卷和试卷分析要保存好,以备复习时再用。这样对自己有借鉴作用,避免一错再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