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如何运用

手机用户87280
2013-11-26 · TA获得超过11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6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58.8万
展开全部
2011年版小语课程标准将“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非常英明的,使旧版提出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得到了明确化。怎么才能知道语文素养得到形成于发展了,唯有看运用。但如何运用?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随着我县小语名师共同体一起来到了徐州,参加了“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希图在大师的指引下找到答案。 当然,最期待的还是于老师的课堂。这次于老师给我们上的是《祖父的园子》。于老师着实让我们看到了一堂简单却有厚实的正宗语文课。 课堂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好字。你不由不惊讶于于老师的细致入微。一个“帽”字,于老师竟看出了许多细微的容易错误的细节,而且跟字源学联系起来,讲“冃”,讲“冕”。这是写好字。 然后让读好书。于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读书,提取信息;第二个环节是:读书,用心去看;第三个环节是:读书,读最有趣的小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孩子们从表层地读,一直读到了文本的深层意蕴。从读整体,一直到读文本的核心的开掘。 最后,是做好文。于老师让孩子们仿照课本的对话描写,也写一段最有趣的事情。 于老师这样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要让孩子知道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首先,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教学“语言文字的运用”。很显然,于老师将语言文字的语用教学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是写好字;第二是读好书(当然其中也蕴含了说好话);第三是做好文。这是对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最精辟的概括。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沉湎于各种思潮的交流碰撞之中,有提这个语文,有提那个语文……现在想来,语文教学,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是无论如何不能挂上所谓的“商标”的。所谓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 对于汉字:注意观察,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端端正正。尤其要注意难写字的观察和书写,并能够查字典了解这些字的意思。甚至知道这个难写的汉字是符合构成的。这个过程,其实不仅仅是写字的过程,更是对孩子进行汉字文化教育的过程了。汉字是表意性最强的文字,因此,世界上最能蕴含民族精神的文字,就是汉字。因此,写字学习的意义绝不在于写字技巧的形成。 第二:关于读好书。给我们的启发也实在深刻。于老师充分掌握孩子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孩子们也一下子领悟了过来:读课文,首先要跟课文建立表层的联系:课文写了些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心理学认为,人类认识事物,最初先建立表象,然后建立意象,再然后跟手意境,最后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意蕴或象征。因此,读文,首先要知道课文使用了哪些素材。 第二步,就是要用心地去看:课文写了什么?这就是文本意象、意境、意蕴的开掘了。当然,对于不同的文体,开掘意蕴的突破口有所不同。对于叙事类作品,于老师让孩子从人物入手。围绕人物的性格、情感纠葛,让孩子们通过心灵感悟。这完全是一种对文字的把玩。于老师在告诉孩子,要想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首先要明白文本中这些个语言文字的运用。 第三步,要学会美读。当然,也不是全部课文都要求美读,美读,应该选择那些语言文字的精华之所进行。比如本篇课文的对话描写,十分富有情趣但却不能条分缕析,所以值得仔细赏玩,这样的文字,只有通过美读,才能复现萧红所描写的那种充满趣味的生活场景。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对话在人物性格刻画中的作用。 当然,觉得于老师的课也有商榷的地方: 1.关于文本整体意蕴和局部意蕴的关系问题。于老师通过对人物的感悟,让孩子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然而,这只是文本的局部意蕴而已。本篇文章实为叙事类散文。叙事类散文更着一个“情”字。而这个“情”字是贯穿文本始终的,因此,要了解这个“情”,还是要厘清文本的情感脉络的。这是其一。第二,关于所要理解的文本的局部内容,能不能以教师的“长官意志”代替? 以上只是初步的思考。待整理后再提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