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一共有几天?初伏几天,中伏几天,末伏几天?

 我来答
Dangerous期待
2018-04-25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2017年三伏时间表:

三伏总共40天。

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共10天。

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共20天。

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共10天。

伏天时间算法: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花非雾也非
2019-07-11 · TA获得超过69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674
展开全部

三伏一共有30~40天。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间。而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019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 为初伏 10 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 为中伏 20 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 为末伏 10 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悲伤挝卜蓝唐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2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0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68.2万
展开全部
“三伏”是我国旧历中所规定的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个连续时段。"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回
希望采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史祈生
2014-05-01 · 超过7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2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67.8万
展开全部
你好!三伏天怎么计算呢?三伏天的计算稍微复杂点,但是,只要掌握了中国传统历法的规则,还是很容易计算的。 由于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一年365天都是按照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的配制组合确定的,所以,天干与地支的组合,每六十日为一个循环。这样,中国传统历法中,每天都有个天干地支日,比如甲子、丁已……日子等。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环 目 迹皇 熘螅 质歉龈 眨 簿褪?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中国民间老百姓根据地球积蓄热量的情况,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但是,中国民间老百姓也 同时总结出了“立秋早晚凉;蚊从立秋死”的谚语。这意思是说,立秋之后虽然天气还很热,但是,一早一晚却是凉快了,而且,讨厌的蚊子也开始从立秋就越来越少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天干地支配制组合日子的六十循环情况,所以,有的时候,初伏结束之后,不见得马上就会出现庚日,于是,有的时候,中伏期间,可能会超过十天。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今年是阳历公元2005年,阴历乙酉(鸡)年。“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今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阴历七露 眨┏龇梗 昂笳 盟氖 臁?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今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8e9ec4
2014-05-01 · 超过5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6.2万
展开全部
“三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对夏天最热的一个时间段的称呼,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为期二十一天。“三伏”的时间采用阴历,以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来表示它的具体日期。“三伏”以夏至日为界线——如今夏至日通常在每年阳历6月22日前后(不同的年份里夏至日期最多相差一两天),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庚日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等6个,其中任何1个都叫“庚日”)是“初伏”,第二个庚日是“中伏”,第三个庚日是“末伏”。如果“初伏”是庚子日,那“中伏”就是庚寅日,“末伏”就是庚辰日了——计算方法先看“初伏”是庚什么日,然后再按6个地支子、寅、辰、午、申、戍的顺序往后推,即可得出后面两伏是庚什么日。 在我国的干支纪年、月、日、时的方法中,因为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10个,地支却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等12个,位于奇数位置的5个天干与同样位于奇数位置的6个地支结合,成为30个数字;位于偶数位置的5个天干与同样位于偶数位置的6个地支结合,也成为30个数字;两者之和就是60——干支纪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每满60循环一次,称为“六十化甲”(如第1年和第61年都是甲子)。 要使日子的干支完全相同,需要度过时间60日;但是如果只是天干相同而地支不同,相隔只有10天。所以,夏至后第一、二和三个庚日之间,间隔都是10天,“三伏”头尾共有二十一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