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琼花的历史及文化?

古诗词有无描绘?... 古诗词有无描绘? 展开
 我来答
竹林枫叶之影497
2014-05-27 · TA获得超过208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6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241万
展开全部
1.琼花的历史及文化 “琼花(华)”一词最早见于《诗经·齐风·着》,到了唐代,李白、吴融等诗中常以“琼花”与“玉树”对应,比喻似玉的花朵。琼花作为一种在扬州实实在在的珍异花木,据考证,乃植于唐代,兴于宋代[1]。北宋王禹偁所作的《后土庙琼花诗·序》(公元997年)中记载:“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树大而花繁,不知何木也,俗谓之琼花。”到了庆历五年(1045)、八年(1048)韩琦、欧阳修来扬州为官,目睹琼花盛开时的芳姿仙容,写下很多著名诗词咏赞。韩琦《望江南》曰:“维扬好,灵宇有琼花。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月破仙葩。芳艳信难加。如雪貌,绰约最堪怜。疑是八仙乘皓月,羽衣摇曳上云车。来到列仙家。”词中的“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月破仙葩”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琼花的细部构造特写;“疑是八仙乘皓月,羽衣摇曳上云车”,则更将琼花周围八朵不孕花,喻之为“羽衣摇曳”乘皓月、上云车的八位仙人,极为描摩琼花的仙姿玉貌。韩琦《后土庙琼花》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更赞誉了琼花的珍异稀少。欧阳修到了扬州,将后土祠(琼花民在地)改名为“琼花观”,为琼花建起一座无双亭,以示琼花的珍贵,赞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从王禹偁到韩琦、欧阳修,五十年间,三位太守的赞誉、呵护,很快使琼花这“维扬一枝花”声名大振。北宋仁宗、哲宗、南宗孝宗三位皇帝曾命人将扬州琼花移植到皇宫御苑,第二年即枯,只得发还故里植回原处,又神奇地茂盛如初。南宋高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金主完颜亮攻克扬州,将琼花揭本而去。后由琼花观道士对被毁的琼花残根,日经培育护理,数年重又树大花繁。(《广群芳谱》卷三十七)。1276年(七月)扬州城被元军占领,次年(1277年)扬州琼花枯死,以后遂绝,后道士金丙瑞植聚八仙以代之。从此,聚八仙就被荣幸地称为“琼花”。历史上琼花究竟为何种植物,据历代资料记载,琼花与聚八仙区别明显,专家争议也较多。笔者根据明傅御史的“琼花图”、清阮元的“琼花真本图”和南宋郑兴裔《琼花辨》等资料考证,认为古琼花可能是忍冬科荚蒾属琼花(聚八仙)的一个优良突变种,因两者无论在树姿、花序及小花上,均很优美,且古琼花已在1277年灭绝,故同意徐晓白、周武忠的观点,以琼花(聚八仙)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f. keteleeri代表具有神秘色彩的扬州古琼花,未尝不可。 在扬州市区文昌中路 ( 原琼花路 ) 的北侧,一座古色古香、美轮美奂的道观矗立在人们面前,它就是名声远播的千年古道场蕃厘观。据介绍,观中因为出现过天下无双的琼花,因而名扬四海,成为古今游人向往的胜地。 蕃厘观历史悠久,其前身是西汉时代所建的后土祠。古时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后土祠就是祭祀地神或土神的庙宇。唐僖宗中和二年 ( 公元 8 8 2 年 ) ,经淮南节度副使高骈增修,易名唐昌观。北宋至道二年 ( 公元 9 9 6 年 ) ,扬州太守王禹 因观内的琼花树叶茂花繁,洁白可爱,首咏《琼花诗》。自此,琼花之名,遂名闻海内。欧阳修任郡守时,因扬州琼花 " 世无伦 " ,而在观内琼花树旁筑亭,其匾额上书 " 无双亭 " ,以作饮酒观赏琼花之所,并作诗曰: " 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 。北宋政和年间 ( 公元 1 1 1 1 ~ 1 1 1 8 年 ) ,取《汉书·郊祀歌辞》 " 唯泰元尊,媪神蕃厘 " 义 ( 蕃厘,即多福的意思 ) ,改庙名为 " 蕃厘观 " ,宋徽宗钦赐 " 蕃厘观 " 匾额。世人以此观中有琼花,故俗称为 " 琼花观 " 。 蕃厘观原有门前牌坊、三清殿、弥罗宝阁、文昌祠、深仁祠、竹轩花亭、无双亭和芍药亭等建筑,规模宏大,景色优美。明代扬州知府吴秀在观里建玉皇阁,阁高三层,高大壮丽,登阁可以俯视全城。时至清代,琼花观已逐渐衰败,到了民国时期,蕃厘观内的建筑物已基本毁于大火。现今的蕃厘观是由扬州市政府出资于 1 9 9 3 年开始重修,历时三年,耗资 1 8 0 0 万元,重建后的蕃厘观,观门仍朝南。观前的石牌坊系明代所建,石质呈糙米色,有左右两根石柱,上圆下方,柱端似华表,分别雕刻日月形状,左为赤乌,象征着太阳,右为玉免,象征着月亮。门楼三间,上嵌一方石额, " 蕃厘观 " 三个大字为清人刘大观所题。其后是具有民族风格的三间单檐山门殿。观内的主殿是一座砌在高基平台上的五楹重檐大殿,即 " 三清殿 " ,平台四周围以白石栏杆,殿前植有两棵银杏树。平台石梯两侧各植一株龙爪槐、两株琼花。观门至大殿的正中一条甬道,甬道中有一棵老榆树,两侧各植四株琼花。甬道东西侧各建两层楼结构的仿古廊房。而在大殿后方围墙外的后花园内,小桥流水,九曲碑廊,造型别致的琼花台、无双亭更是巧夺天工,整个花园浓缩了江南园林美景之精华,令人流连忘返。 "明月三分州有二,琼花一树世无双 " 。在扬州关于琼花的传说很多。有一种说法是,琼花原生于天上,一日有仙人降至扬州,夸说琼花之美,世人不信,仙人便取出一块白玉种在土里,顷刻间发芽、长高、开花,花色如玉,人们遂称之为 " 琼花 " 。相传隋炀帝要赏此花,专门开凿运河前往扬州观赏。因为琼花有冰肌玉骨之质,它又与宋之兴俱兴,与宋之亡俱亡,故曾被人视为吉祥的象征。据说,北宋时宋仁宗曾把琼花从扬州移植到汴京御花园里,但第二年就枯萎了,只好又送还扬州,琼花到了扬州又复茂如故。金国的海陵王攻占扬州后,又把琼花连根拔起掠去,幸而有道之士太守对残根辛勤培育,才使琼花绝处逢生。南宋的孝宗听说琼花极美,又把它移往临安宫中,但琼花到了临安便憔悴无花,只得又遣还扬州。到元世祖时,蒙古大将阿木以十万兵马攻破扬州,烧杀抢掠之下,琼花终于死去。这一系列神奇的传说,都使得琼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也使琼花观成为江淮一带着名的道观,以至于一般老百姓只知道琼花观的名字,却不知道有蕃厘观的名字。 据史料记载,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先后有两代张天师羽化在蕃厘观内,故为道家正一派视为圣地。而在古代许多小说里,琼花观都被描写成神仙出没或高人隐居之地。在明人写的《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一类小说里,都大肆渲染隋炀帝和琼花的神奇故事。在清代的一些笔记中,又常常记载江湖隐士或山野奇人寓居在琼花观里。《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落魄的晚年常常流连于琼花台畔,悲悼自己的坎坷身世也像琼花一般。他的侄儿金兆燕有诗云: " 峨峨琼花台,郁郁冬青枝。与君攀寒条,泪下如连丝。 " 描写了吴敬梓在琼花观里怆然涕下,泪湿衣衫的情景。 琼花是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花卉。琼花原物现今虽已不存,但长期以来,扬州人民约定俗成,已把聚八仙花视为琼花。琼花观作为千年古道观,历经兴衰沧桑,终于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虽然现在还没有住观道士,虽然大殿内未塑神像,但它作为扬州着名道观和着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人们心目中始终享有崇高的地位。而被誉为 "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 " 的千年琼花,正以其天下无双的风采笑迎海内外宾朋。 《蔡宽夫诗话》: 李卫公《玉蕊花诗》云:“玉蕊天中树,金銮昔共窥。”注以为禁林中有此木。吴人不识,自文饶赏玩始得名,此为润州招隐山作也。碑今裂为四段,在通判厅中,而招隐无复此花矣。询之土人,皆莫知为何物。或云即今扬州后土祠琼花乃是,自王元之始易其名。晏元献尝以李善《文选注》质之,云:“琼乃赤玉,与花不类也。”(《宋诗话辑佚》) 蔡宽夫,北宋人。 此条言或云琼花即玉蕊,宋初王禹偁始易名为琼花,然琼为赤玉,玉蕊花白,故晏殊指其不当。 曾慥《高斋诗话》: 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阶前碎月明。”今玚花即玉蕊花,王介甫以之比玚,谓当用玚字。盖玚玉名,取其白耳。鲁直又更其名为山矾,谓可以染也。庐陵段谦叔,多闻士也,家藏异书古刻至多,有杨汝士《与白二十二帖》云:“唐昌玉蕊,以少故见贵耳。自来江南,山山有之,士人取以供染事,不甚惜也。”则知玚花之为玉蕊,断无疑矣。传子容见此帖,乃作绝句,云:“比玚更矾总未佳,要须博物似张华。因观异代前贤帖,知是唐昌玉蕊花。”(《宋诗话辑佚》) 曾慥(?~1155),此条言玉蕊花即山矾。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 琼花惟扬州后土祠中有之,其它皆聚八仙,近似而非也。鲜于子骏曾有诗云:“百花天下多,琼花天上稀。结根托灵祠,地着不可移。八蓓冠群芳,一株攒万枝。”而宋次道《春明退朝录》乃云:琼花一名玉蕊。按唐朝唐昌观有玉蕊花,王建诗所谓“女冠夜觉香来处,唯见阶前碎月明”是也。长安观亦有玉蕊花,刘禹锡所谓“玉女来看玉树花,异香先引七香车”是也。唐内苑亦有玉蕊花,李德裕与沈传师草诏之夕,屡同赏玩,故德裕诗云:“玉蕊天中木,金闺昔共窥。”而沈传师和篇亦云“曾对金銮直,同依玉树阴”是也。招隐山亦有玉蕊花,李德裕所谓“吴人初不识,因余赏玩乃得此名”是也。由是论之,则玉蕊花岂一处有哉?其非琼花明矣。东坡《瑞香词》有后土祠中玉蕊之句者,非谓玉蕊花,止谓琼花如玉蕊之白尔。 葛立方(?~1164), 绍兴八年(1138)进士。 此条言琼花止后土祠有,而玉蕊多处皆有,故琼花非玉蕊花。 【琼花于聚八仙不同者三】 赵以夫《扬州慢》序: 琼花唯扬州后土殿前一本,比聚八仙大率相类,而不同者有三: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不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 严有翼《艺苑雌黄》: 维扬后土祠有琼花,洁白而香,天下惟此一株,故好事者创亭于其侧,曰无双。韩魏公诗:“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盖谓是也。比观晏元献集有《翰林盛谏议借示扬州后土祠玉蕊花诗序》云:“此花因王禹偁更名琼花。”案李善《文选注》:“琼,赤玉也。”盖王之误。故晏集有《拒霜花诗》:“江城嘉号木芙蓉,金蕊琼萼展蓼风。”又《红梅花诗》……皆注云:“琼,赤玉也。”其意盖欲辨正世俗之谬。案许慎《说文》亦以琼为赤玉。然琼花之名,至今不改,岂其相承之久欤?又王彦辅《麈史》云:“《说文》以琼为赤玉,比见人咏白物多用琼。”退之《雪诗》云:“若非燖鹄鹭,定是屑琼瑰。”又有“今朝踏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等句,将别有所稽邪?岂用之不审也?(《宋诗话辑佚》) 严有翼,生卒年不详,绍兴(1131-1162)间尝为泉、荆二郡教官。 此条言王禹偁易玉蕊花名为琼花。 「琼花观」是古城扬州的赏花胜地,因观内有琼花一株,树大花繁,洁白可爱,相传天下无双,琼花也因此被定为扬州市花...... 「琼花观」位于扬州最繁华的文昌中路上,建于西汉成帝元延二年,原为后土祠,北宋政和年间,宋徽宗钦赐《蕃厘观》,取「唯泰元尊,媪神蕃厘」之意。因观内有琼花一株,树大花繁,洁白可爱,相传天下无双,故又称「琼花观」。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在观内建「无双亭」,以作赏花之所。琼花观原有三清殿、写经楼及明清时增建的玉泉阁、文昌祠等建筑,惜毁于火,仅存琼花观台、玉钩洞天井等遗迹。 1993年扬州市府将兴教寺大殿移建于此作三清殿,并修复无双亭及琼花台。千百年来,琼花以其清雅独特的风姿,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赏花题咏,欧阳修在无双亭赏花作诗曰:《 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提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琼花遂名闻遐迩,出现了「三春爱赏时,车马喧如市」的赏花胜况,还流传有『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故事,琼花观遂成为古城扬州的赏花胜地,琼花因此被定为扬州市花。 琼花观是扬州市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原为后土祠,始建于公元前十一年即西汉元延二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后土祠内供奉的是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因此宋徽宗赵佶赐金字匾额题为“蕃釐观”。“蕃釐”出自《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釐”,蕃指多、大,釐代表福气,蕃釐即多福大福,举世无双的扬州古琼花就生长在琼花观,所以有了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传说,因此俗称琼花观。 琼花观内曾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由淮南节度使高骈建三清殿。北宋时期欧阳修在观内建“无双亭”,并赋诗“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提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在琼花观,一口玉钩古井,为琼花观平添了神秘的色彩,玉钓洞天的神奇典故,告诉您,这里是洞天福地。这个典故明代有史料记载,清代有诗篇吟颂。 在琼花观内,清代名人阮元题“琼花真本”的石刻、诗额长廊、蒋衡写经楼遗址、吴敬梓读书处等等,都会告诉您扬州的历史和辉煌。 中文名: 天目琼花 别名: 科属名: 忍冬科荚蒾属 拉丁学名: Viburnum sargentii var. calvescens 性状: 灌木 株高: 高50-100厘米 花期: 春(3-5月) 耐寒性: 耐寒(- 5℃以上) 耐阴性: 阴性.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达3m。干皮暗灰色。叶质厚,对生,广卵形,3裂,裂片有不规则波状锯齿,背面近脉腋有簇生毛,生于分枝上部的叶常椭圆形,不裂。复伞形花序,有白色大型不孕的边花,5月开放。核果近球形,10月成熟。 习性:暖地中高山树种。性喜光亦耐荫,生于夏凉的湿润多雾山坡灌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土、中性土都能适应。引种平原对好荫的要求明显,幼苗必须遮荫,成年苗植于林缘,生长发育正常。根系发达,移栽容易成活。 繁殖及栽培管理:播种繁殖。10月下旬采种,堆放后熟,擦去果皮、洗净阴干,湿砂层积或冬播。未经处理的种子,春播需2年萌发,或延迟到10月份出土,故以随采随播最宜。条播行距20cm,播种沟深3cm,覆土厚1.5cm,上盖草。3月中下旬开始出土,揭草后搭棚遮荫,苗期加强管理,6-7月间施追肥2-3次,9月拆除荫棚,当年苗高10-15cm。留床一年,在夏季仍需蔽荫,第三年春,选择半阴湿环境栽培。移栽在落叶后或萌芽前进行,小苗留宿土,大苗须带泥球。 园林应用:树形低矮,姿态清秀,叶形美丽,深秋果似珊瑚,红若赤丹,鲜艳悦目。性喜凉爽,宜配植有荫木之路边道口或庭院角隅,若在树丛、林缘成丛或分散点缀,尤为相宜。

麻烦采纳,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