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和北拳的特征和区别
1、特征不同
南拳:南方的拳法注重手上功夫,腿上功夫较少,出手主要以短拳手法为多,配合的脚法以勾脚等低脚法为主。
北拳:北方拳法以腿上功夫为多,以弹法、踢法、扫法以及飞腿等动作为主,再配合手上功夫,他的杀伤力就大了。
2、分类不同
南拳:南拳种类繁多,以地域,大致可分为:广东南拳、广西南拳、福建南拳、浙江南拳、湖南南拳、湖北南拳、江西南拳、四川南拳等拳种。其门派众多,如广东的“五拳十三家 ”洪、刘、蔡、李、莫;白眉拳、南螳螂、咏春、侠家拳、蔡李佛拳、周家拳。
北拳:北拳分为三皇炮锤、武松脱铐拳、武松独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潭腿、洪洞通背、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等。
3、拳法风格不同
南拳:南拳的总体风格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威猛迅疾,灵巧绵密,刚柔相济,上肢及手型尤富于变化。它不像少林拳那样雄浑朴茂,舒展大方,但其刚烈之气,威猛之势,却灏然自成气象。
北拳:北拳法以朴实无华、凶猛彪悍、注重实战,博大精深而著称于世。北拳的拳法发力以点刚力为主,以柔化力为辅,同时追求刚柔相济的力。少北拳认为“力源肌劲,气与相助,力寓法中,力法一体”。就力的应用而言:“力有接发,各存动静,用于顺逆,始分刚柔,达于开合,术之所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北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拳
一、南拳和北拳的特征
南拳的特征:套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动作朴实,手法多变,短手连打,步法稳健,攻击勇猛,常伴以声助威,技击性强。南拳讲究桩功,以练坐桩为主,还有丁桩、跪桩等。也还有练药手、打砂袋、铁砂掌、点穴功、童子功、罗汉功、青龙功、排打功等。
北拳的特征:北拳以大开大阖、金刀大马、力量刚猛绵长为特点,讲究气(内力)与力结合,出击速度与力量结合;犹以击打劲力的多重性和绵长度为功力境界高下的衡量值。以河南少林、沧州查拳、通臂、形意、八极、太极为代表。历史上天山、崆峒、昆仑、华山也属北派范畴。
二、南拳和北拳的区别
1、拳法起源不同
南拳是中国七大拳系之一,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南拳铁线拳岳的侠雄豪客。
北拳是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个传统武术拳种,又称少北拳,由少北宗师张荣时先生创编。少北拳认为,千百年来,武术有功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用它曾培养了历代的士兵和将领,对于开拓祖国的疆域,奠定祖国的万里河山,有着巨大的贡献。
2、拳法风格不同
南拳的总体风格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威猛迅疾,灵巧绵密,刚柔相济,上肢及手型尤富于变化。它不像少林拳那样雄浑朴茂,舒展大方,但其刚烈之气,威猛之势,却灏然自成气象。
北拳法以朴实无华、凶猛彪悍、注重实战,博大精深而著称于世。北拳的拳法发力以点刚力为主,以柔化力为辅,同时追求刚柔相济的力。少北拳认为“力源肌劲,气与相助,力寓法中,力法一体”。就力的应用而言:“力有接发,各存动静,用于顺逆,始分刚柔,达于开合,术之所行”。
扩展资料:
南拳的基本特点是门户严密,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闽粤一带人体形较为瘦小,力气也相当弱些,因此特别重视下盘的稳定性,讲究步法的灵活多变,多有扭拐动作,使身体可以灵活转向。
南拳的上肢动作绵密迅疾,极富变化,有时下肢不动,拳掌可连续击出数次,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胜。在发力时,南拳大多要呼喝作声,吐气催力,以增大爆发力。南方人四肢较短,所以讲究贴身靠打,多出短拳,充分发挥“一寸短,一寸险”的优势。
南拳拳系中有许多象形拳,不仅有龙、虎、豹、象、鹤、蛇、马、猴、鸡等常见的象形拳,而且有狮、彪、鱼、犬等罕见拳种。其象形拳数量之多,居全国诸大拳系之冠。
南拳的总体风格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威猛迅疾,灵巧绵密,刚柔相济,上肢及手型尤富于变化。它不像少林拳那样雄浑朴茂,舒展大方,但其刚烈之气,威猛之势,却灏然自成气象。
南拳拳系的形成时间,大概在清初到清代中期,即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它包括上百个拳种,广泛流传于福建、广东、湖北、湖南、台湾等省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并很早就流传到海外,在东南亚以及美洲、大洋洲扎下根来。若论传播中国武术的贡献,南拳拳系自当首屈一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北拳
南方功夫与北方功夫的瓣认根本观察他们是以拳法为主还是以腿法为主,南方拳法是拳多腿少,北方拳法是腿多拳少。
咏春拳适合近战,主要是当时的南方人以生意人为多,生活于街头港尾为多,场地迫使他们用近身拳种来防身自卫;洪拳适合远距离进攻,主要是北方的地势平坦、开阔,舒展拳脚的阔度很大,所以它的招式都非常注重腿法的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