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子是谁?

越详细越好... 越详细越好 展开
 我来答
每想闲剑0X
2008-04-25 · TA获得超过52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是荀子(Xun Zi)。

关于荀子的不同说法:

一:

荀子(约公元前325—约前235年)名况,字卿,又称孙卿,赵国郇(今山西临猗县)人。

荀子的生平活动,《风俗通义•穷通》记载:“齐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在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盐铁论•论儒》谈到齐闵王骄傲自大,“诸儒谏不从,各分散。”这时,荀卿向齐相进说:“处胜人之势,会胜人之道”,指出:当今巨楚在我前面牵系着,大燕在我后边威逼着,劲魏在我右边钩取着,……一国策谋,三国必然乘机进犯,这样,齐国必然导致四分五裂,国家将有灭亡的危险。(《荀子。强国》,下引本书,只注篇名)意见未被采纳,孙卿去楚国。在齐襄王在位时(公元前283年—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齐国,“荀卿最为老师。”他三次被推为祭酒(年高望重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范雎相秦期间(公元前266年—前255年),荀子到秦国见过秦昭王。昭王问:“儒无益于人之国?”荀子回答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儒效》)“应侯(范雎)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荀子回答说:“形胜”“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无儒”,是“秦之所短”。由于秦国实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齐人有人谗言荀子,于是荀子离开了齐,来到楚国。公元前255年被任为兰陵令。但有人认为荀子对楚国来讲是个危险。所以荀子又辞楚来到赵国,赵国拜其为上卿。后来楚国有人向楚相春申君进言请荀子回楚。于是春申君派人请回荀子,复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园杀害,荀子罢了官。不几年就去世了。

荀子的著作,在汉代流传的有三百多篇,经过刘向的编订,删去重复的,定著三十二篇。

二: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荀子•议兵》)。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关于著作《荀子》请看这里:http://guoxue.baidu.com/page/dcf7d7d3/index.html
安迪布兰顿大人
2008-04-23 · TA获得超过9.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128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9107万
展开全部
http://baike.baidu.com/view/2776.htm

PS:应该是“荀子”,不是“苟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黑暗的门徒
2008-04-23 · TA获得超过20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人之初性本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皆色骨e
2008-04-28 · TA获得超过19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劝学篇第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
  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
  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
  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
  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
  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
  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
  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
  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
  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
  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
  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
  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
  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
  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
  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
  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
  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
  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
  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
  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
  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
  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
  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
  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
  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
  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
  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
  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
  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
  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
  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
  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
  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
  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