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票房是怎么算的?
票房可以用观影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而通常我们所讲的票房,就是用门票收入来计算的。即,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场《李茶的姑妈》,有学生票:40元,共10人,标准票:80元,共10人,团体票:30元,共10人,会员票价:20元,一共10人,那么,这一天该影院的总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现在各大电影院都实行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因此,相对来说,电影票房对判断某部电影的观影人数,影片受欢迎程度还是有很大参考意义的。
扩展资料
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
影片票房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包括影片题材及剧本、主创团队、影片定位、影片质量、票价、档期、发行、院线排片、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题材和剧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题材一向是票房大热的选项,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情感题材也比较受观众青睐。
主创团队如导演、主演、制片人和制作团队等,都是吸引观众的重量级筹码,能够在影片上映前期对观众形成最大的吸引和冲击;影片定位是指影片为自己影片的市场预估,比如从剧本设置、演员选择等方面切入设定目标人群定位。
影片质量包含了剧本、拍摄、制作、演员表演等综合因素,是电影艺术成就的衡量标准,是一部电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影票房
只要电影还没有下映,收入都算入票房。一般都是以周为单位计算。
分利润:
这里只说国内的情况,国外的不了解。首先票房要上缴5%到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其次要拿出3.3%交营业税,剩下91.7%的钱由电影发行(制片)方和院线方对分,具体如何分要看双方在上映前的具体协议。
目前国内的分账比例是发行方拿43%,院线方拿57%。当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步要与好莱坞接轨,个别大片已经开始阶梯分账了,具体分账方式不尽相同。
比如《金陵十三钗》,发行方拿45%,票房如果过了5亿,则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1%;
《一九四二》,发行方拿43%,票房如果过了3亿,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5%,如果过了8亿,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7%;
《王的盛宴》,首周发行方拿43%,第二周拿41%,第三周拿39%,以此类推一直到下映。
一般好莱坞阶梯分账模式是发行方开始拿大头,类似《王的盛宴》这种方法,这样越往后院线方越赚,自然会延长放映时间,越是大片也越受院线方的欢迎。而像《一九四二》这么反着玩的必然是对电影有足够的信心,但院线方会失去放映的动力,减少上映时间。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只要电影还没有下映,收入都算入票房。一般都是以周为单位计算。
分利润:
这里只说国内的情况,国外的不了解。首先票房要上缴5%到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其次要拿出3.3%交营业税,剩下91.7%的钱由电影发行(制片)方和院线方对分,具体如何分要看双方在上映前的具体协议。
目前国内的分账比例是发行方拿43%,院线方拿57%。当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步要与好莱坞接轨,个别大片已经开始阶梯分账了,具体分账方式不尽相同。
比如《金陵十三钗》,发行方拿45%,票房如果过了5亿,则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1%;
《一九四二》,发行方拿43%,票房如果过了3亿,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5%,如果过了8亿,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7%;
《王的盛宴》,首周发行方拿43%,第二周拿41%,第三周拿39%,以此类推一直到下映。
一般好莱坞阶梯分账模式是发行方开始拿大头,类似《王的盛宴》这种方法,这样越往后院线方越赚,自然会延长放映时间,越是大片也越受院线方的欢迎。而像《一九四二》这么反着玩的必然是对电影有足够的信心,但院线方会失去放映的动力,减少上映时间。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对这两者比较的回答吧:
12年以前,《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的时候,票价是20元一张,有的地方10元一张,而《阿凡达》以济南新世纪电影城的票价为例:普通票价:50元。普通3D:80元。IMAX:150元(北京价格还在不停的涨),再说《阿凡达》作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看的就是3D效果,自然高价票卖得多。于是可见,《阿凡达》的平均票价比当年泰坦尼克号高了一倍还多。这还是在经济状况较为稳定的济南,如果是上海,北京,广州,这种差距会更大。
12年以前,统计制度也是不完善的,或者上报数量存在很大误差。统计的大多是“公办”影院,而现在的统计制度比较完善了。在很多非发达国家,以前看一场电影是非常奢侈的消费,而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看电影只是普通的一种消费手段。但就是在12年前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仍然有数量极其巨大的国人观看了泰坦尼克号(包括当年只有6岁的我),所以说硬用票房来比较《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的高低,对后者不够公平。
这样计算下来,即使不计经济发展,统计水平等各方面原因,只看票价。《泰坦尼克号》当年的全球票房是18亿美元。今天的《阿凡达》要想超越泰坦尼克号,则必须拿出30亿以上的票房才可以。
(
所有电影的好坏都不应以票房作为衡量标准,而只在电影本身的内涵中作出评判。)
只要电影还没有下映,收入都算入票房。一般都是以周为单位计算。
分利润:
这里只说国内的情况,国外的不了解。首先票房要上缴5%到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其次要拿出3.3%交营业税,剩下91.7%的钱由电影发行(制片)方和院线方对分,具体如何分要看双方在上映前的具体协议。
目前国内的分账比例是发行方拿43%,院线方拿57%。当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逐步要与好莱坞接轨,个别大片已经开始阶梯分账了,具体分账方式不尽相同。
比如《金陵十三钗》,发行方拿45%,票房如果过了5亿,则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1%;
《一九四二》,发行方拿43%,票房如果过了3亿,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5%,如果过了8亿,超出的部分发行方拿47%;
《王的盛宴》,首周发行方拿43%,第二周拿41%,第三周拿39%,以此类推一直到下映。
一般好莱坞阶梯分账模式是发行方开始拿大头,类似《王的盛宴》这种方法,这样越往后院线方越赚,自然会延长放映时间,越是大片也越受院线方的欢迎。而像《一九四二》这么反着玩的必然是对电影有足够的信心,但院线方会失去放映的动力,减少上映时间。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