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这一教化传统在今天还有没有积极意义
还有积极意义。
“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通过文学形式而代代相承,给人们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知书达理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文明礼貌之邦。
“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使中国古代文学总体上没有偏离现实,使作品言之有物,言之有道,抒发真情,传播真谛,特别是使儒家学说中富有人民性的思想得以传承,起到了教化作用。
扩展资料
“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成为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和文化特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的儒学,其核心是伦理中心、政治至上,这一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成为政治教化的工具,这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最显著的特征。中唐时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总结我国文学创作经验时,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主张。
“文”是形式,“道”是内容,“文道合一”就是主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意即一切文学形式,都是宣传一定道理而存在,“文”是“道”的载体,以“道”来教化人。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所宣传的“道”,主要是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文学家基本上是在儒家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知识分子共同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有意义,现在从整个国家层面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文以载道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粹必将迎来新生!
“文以载道″的“道”的意思应该是儒家思想主张的“道”,也就是儒家提倡的道义。韩愈在《师说》当中谈到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句中“道"也是这个意思。
中心思想。
文以载道,汉语成语,拼音是wényǐzàidào,意思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复杂式;作谓语。
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古人说‘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
扩展资料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文学与史学和神话并无明显的界限,最早的文学是对历史和神话的记录。但纯粹的文学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例如《诗经》。后来诗、词、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分别在唐、宋、元、明、清达到高峰。
民国时期,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新中国时期,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商业作品,可惜水平参差不齐。诗歌在新时代转入白话文创作,民国时期也相应出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新中国成立后,诗歌的创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