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M4中型坦克,以“威廉.谢尔曼”(W.Sherman,1820-1891)将军命名,他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的著名将领,是格兰特手下的战将。1864年,格兰特东征“罗伯特.李”时,谢尔曼亲率3个军攻打佐治亚州,占领亚特兰大,给南军以毁灭性打击。格兰特当选美国总统后,谢尔曼于1869年初任陆军总司令。
黑豹中型坦克
战斗全重:D型44.8吨,A,G型45.5吨
车长:6.68米(含炮管8.86米)
车宽:3米
车高:2.95米
车底距地高:0.56米
履带中心距:2.62米
履带接地长:3.91米
履带宽:0.65米
单位压力:0.90千克/平方厘米
主要武器:1门KwK42l/70式75毫米加农炮
辅助武器:3挺MG34式7.92毫米机枪(其中一挺用于对空射击,D型坦克只有一挺并列机枪)
弹药基数:杀伤榴弹和穿甲弹共79发(后期G型为82发),机枪弹D型2500发,A,G型4500发
火炮初速:935-1120米
穿甲能力:使用Pzgr39/42型穿甲弹,在900米距离上可垂直击穿133毫米厚的均质钢板(40/42型钨芯穿甲弹为170毫米),当60度命中角时为110毫米(40/42型钨芯穿甲弹为123毫米);使用Pzgr40/42型穿甲弹在2000米上可击穿89毫米厚的钢板(钨芯穿甲弹为106毫米)
发动机功率:3000转/分时,功率为700马力(514.7千瓦)
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
越野速度:30千米/小时
燃料储备:730升
最大行程:公路250千米,越野100千米
过垂直墙高:0.9米
越壕宽:2.45米
涉水深:1.9米
爬坡度:35度
车替装甲厚度/倾角:前上部80毫米/55度,前下部60毫米/55度,两侧(上)40毫米/40度,(下)40毫米/0度;G型侧上整体钢板为50毫米/30度;后部为40毫米/30度;底部33毫米
炮塔装甲厚度/倾角:前部110毫米/10度;顶部30毫米;后部50毫米
德国虎式坦克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LEOPARD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POR.的VK4501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HEN.的VK4501采用。1941年中期,HEN.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
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产出了它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RASTENBURG——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POR.的样车被淘汰,而HEN.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 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
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t-34坦克是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著名设计师科什金的呕血杰作。1940年1月底,首批坦克驶离哈尔科夫的工厂生产线,被命名为T-34/76 Model1940型(T-34/76A)。T-34坦克于6月完成生产图纸,随即投入大批量生产。T-34坦克具备出色的防弹外形,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能力,特别是拥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易于大批量生产,是二战期间总体设计最优秀的坦克。 至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共完成T-34坦克1225辆,大大超过了同期Ⅳ号坦克的数量。至莫斯科会战前夕,已有1853辆T-34交付部队使用。 T-34/76型坦克主要有A、B、C三种型号,是苏德战争期间产量最大的坦克类型。各型T-34在战时生产超过50000辆,远远超过所有德国坦克的总和,称为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保证。 T-34/76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过时,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这就是“T-34危机”。 不过包括T-34/76在内的各型苏联坦克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是没有全部配备车际无线电联络设备,一般是几辆T-34中只有一辆指挥坦克拥有无线电设备,坦克之间联络还依靠旗语。 T-34/76B 1942型出现于苏德战争爆发后,主要根据战场经验,对A型加长炮管以增强穿甲能力,增加了炮塔装甲厚度,主要于1941年—1942年间生产。
黑豹中型坦克
战斗全重:D型44.8吨,A,G型45.5吨
车长:6.68米(含炮管8.86米)
车宽:3米
车高:2.95米
车底距地高:0.56米
履带中心距:2.62米
履带接地长:3.91米
履带宽:0.65米
单位压力:0.90千克/平方厘米
主要武器:1门KwK42l/70式75毫米加农炮
辅助武器:3挺MG34式7.92毫米机枪(其中一挺用于对空射击,D型坦克只有一挺并列机枪)
弹药基数:杀伤榴弹和穿甲弹共79发(后期G型为82发),机枪弹D型2500发,A,G型4500发
火炮初速:935-1120米
穿甲能力:使用Pzgr39/42型穿甲弹,在900米距离上可垂直击穿133毫米厚的均质钢板(40/42型钨芯穿甲弹为170毫米),当60度命中角时为110毫米(40/42型钨芯穿甲弹为123毫米);使用Pzgr40/42型穿甲弹在2000米上可击穿89毫米厚的钢板(钨芯穿甲弹为106毫米)
发动机功率:3000转/分时,功率为700马力(514.7千瓦)
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
越野速度:30千米/小时
燃料储备:730升
最大行程:公路250千米,越野100千米
过垂直墙高:0.9米
越壕宽:2.45米
涉水深:1.9米
爬坡度:35度
车替装甲厚度/倾角:前上部80毫米/55度,前下部60毫米/55度,两侧(上)40毫米/40度,(下)40毫米/0度;G型侧上整体钢板为50毫米/30度;后部为40毫米/30度;底部33毫米
炮塔装甲厚度/倾角:前部110毫米/10度;顶部30毫米;后部50毫米
德国虎式坦克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LEOPARD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POR.的VK4501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HEN.的VK4501采用。1941年中期,HEN.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
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产出了它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RASTENBURG——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POR.的样车被淘汰,而HEN.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 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
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t-34坦克是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著名设计师科什金的呕血杰作。1940年1月底,首批坦克驶离哈尔科夫的工厂生产线,被命名为T-34/76 Model1940型(T-34/76A)。T-34坦克于6月完成生产图纸,随即投入大批量生产。T-34坦克具备出色的防弹外形,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能力,特别是拥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易于大批量生产,是二战期间总体设计最优秀的坦克。 至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共完成T-34坦克1225辆,大大超过了同期Ⅳ号坦克的数量。至莫斯科会战前夕,已有1853辆T-34交付部队使用。 T-34/76型坦克主要有A、B、C三种型号,是苏德战争期间产量最大的坦克类型。各型T-34在战时生产超过50000辆,远远超过所有德国坦克的总和,称为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保证。 T-34/76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过时,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这就是“T-34危机”。 不过包括T-34/76在内的各型苏联坦克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是没有全部配备车际无线电联络设备,一般是几辆T-34中只有一辆指挥坦克拥有无线电设备,坦克之间联络还依靠旗语。 T-34/76B 1942型出现于苏德战争爆发后,主要根据战场经验,对A型加长炮管以增强穿甲能力,增加了炮塔装甲厚度,主要于1941年—1942年间生产。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