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的什么动物啊
郑和船队带回的是长颈鹿。
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九月二十日,南京,永乐帝率文武百官出奉天门,早有一头怪兽等在承天门外,由西洋渡海归来的郑和,从麻林国得到一头名叫“基林”的怪兽,该兽外形似鹿,头生肉角,它不鸣也不叫,站在地上东张西望。为防其逃跑,早已给它套上了笼头,缰绳由人牵引。
这头怪兽与中国典籍中记载的麒麟极为相似,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便是麒麟,举国震动,臣民围观者如堵,各自欢喜赞叹不止。
据《明史》载,永乐十二年的献瑞之后,麻林国和榜葛剌国又各有过一次进贡麒麟的记录,见到传说中的神兽以后,长颈鹿的形象与神话产生了互渗,近年来在南京出土的徐达五世孙徐俌夫妇墓,陪葬官服上的麒麟补子,居然是一只伏在地上的长颈鹿。
明刊本《异域图说》中出现的麒麟,也作长颈鹿状,日本画家桂川国瑞的麒麟图,在今天看来都是长颈鹿。甚至在日语中,长颈鹿和麒麟至今还是同一个词,可见长颈鹿来华事件的余波。
扩展资料
郑和的船队到了东非,带回殊方异域的珍宝和异兽,真是古来未有的奇遇,当他们发现长颈鹿的外观与中国古籍中描述的麒麟太过吻合,当地的索马里语称之为“基林”(Giri),发音与麒麟非常相近,只是脖子稍嫌长了些,但这可以忽略不计。
最有说服力的,是长颈鹿头上的肉角,在历代道德家的眼中,肉角也是麒麟的一种美德,所谓“设武备而不为害”,这更使郑和相信古人所言不虚。
随郑和船队出航的马欢在《瀛涯胜览》一书中记下了他所见的麒麟:“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头抬颈长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骑。头上有两肉角,在耳边。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面饼。”不难看出,所谓的麒麟即长颈鹿。
据说郑和带回两头长颈鹿,其中有一头受到惊吓,死在船上。除了长颈鹿,还有斑马、狮子、直角羚羊等异兽,有一艘船成为海上漂浮的动物园。外来动物踏上中土,带来了永乐朝的博物学爆炸。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郑和下西洋带回了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