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和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展开全部
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位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往往被人们看成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教育思想的代表。其部分原因是由于杜威及该学派人物举起“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旗帜、标榜自己为“现代教育”的革新派而形成的历史观念,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后来者们在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时,夸大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推向极端而带来的种种误解和错误。如果我们摒弃这种“非此即彼”对立的思想方法来研究教育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就会发现,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除了区别,还有不少共同之处,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于赫尔巴特学说,除了批判,还有继承、包融和发展。对于教育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和理论,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是我们今天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促进教育研究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试图跳出“对立”的传统模式,从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学理论、历史地位四个方面,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异同点,从而加深我们对教育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从理论基础的比较看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和教育史上其他教育家相比,赫尔巴特和杜威都是以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见长的教育思想家。这种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善于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是他俩能形成独创性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自身条件。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感到有下列特点:
1.重视哲学和心理学对教育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哲学和心理学作比较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之上。他们综合了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移植到教育领域中,使教育从那种凭借个人主观感受的单纯艺术指导的状况下摆脱出来,成为有规律可循的、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一门科学。这是赫尔巴特和杜威两人最明显的一个共同点。
赫尔巴特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正是经过赫尔巴特把哲学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研究的毕生努力,教育学才得以作为一门科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学科的确立。杜威也认为:“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使哲学上各种观点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杜威将哲学与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教育,形成了独特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2.具有把哲学、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验融为一体的实践经历
赫尔巴特在大学期间就学习过哲学,以后在德国哥丁根大学从事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学工作,他曾担任过家庭教师,在哥尼斯堡大学办起教育研究所和实验学校,并亲自担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杜威也是在大学时就学了两年哲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育学,哲学和心理学系的系主任,1896年——1904年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他俩类似的学科知识结构及教育研究与实践方面的经历,使得他们具有了创建教育理论的可能性条件,而综合地运用旁系学科知识,善于把理论研究与实验尝试结合起来的正确科研方法,使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这是赫尔巴特与杜威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又一共同特点。
3.以哲学观为核心构筑独创性的教育理论体系
由于他俩受到不同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又处于社会与科学发展不同阶段的水平上,他们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教育,形成各自独特的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深受康德,费希特和莱布尼茨的思想影响,他的哲学以形而上学的“实在”论为核心,把灵魂看作是一种“实在”,它与社会、自然界等其它“实在”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的“观念”构成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新、旧“观念”的不断同化、扩大的过程就是“统觉”,由此产生“感觉”,“思维”,“注意”,“兴趣”,“情感”等人的心理活动,教育,只有建立在儿童“观念”活动规律的研究上,才能取得成效。这种“观念”心理学理论构成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基础。
而杜威则深受黑格尔哲学及詹姆士心理学原理的影响形成唯心主义经验论。他认为“经验”是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人的主动尝试行动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特殊结合而形成的“经验”,是主客体的统一。但他又认为:环境的一切都是被经验到的东西,主体第一,客体第二,从而把环境消融在主观的经验之中,滑向唯心主义。杜威从“经验论”出发,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这种“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能力,在儿童原始的本能的发展过程中得到生长,教育的任务就是按照这种本能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各种活动,获得“经验”,以利生长。杜威的经验哲学和本能心理学构成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不同理论基础来看,赫尔巴特从构成世界不变的“实在”出发,探索心理学的基本要素,以此作为基石构造教育学的大厦,杜威则从统一世界的“经验”的不断生长出发、分析心理的本能,探讨教育活动的发展过程,他俩从教育静态与动态的不同侧面,阐述了人的发展原理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辩证统一。由于他们的哲学非科学性,使得他们的教育理论呈现出片面性。
从赫尔巴特和杜威从事教育研究的共同方法来看,以哲学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学的实验探索作为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范例。今天教育科学呈现既分化又综合的发展趋势,教育研究只有善于吸收边缘学科的成果和方法,加以移植,才能获得成功
(一)从理论基础的比较看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和教育史上其他教育家相比,赫尔巴特和杜威都是以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见长的教育思想家。这种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善于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是他俩能形成独创性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自身条件。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感到有下列特点:
1.重视哲学和心理学对教育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哲学和心理学作比较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之上。他们综合了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移植到教育领域中,使教育从那种凭借个人主观感受的单纯艺术指导的状况下摆脱出来,成为有规律可循的、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一门科学。这是赫尔巴特和杜威两人最明显的一个共同点。
赫尔巴特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正是经过赫尔巴特把哲学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研究的毕生努力,教育学才得以作为一门科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学科的确立。杜威也认为:“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使哲学上各种观点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杜威将哲学与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教育,形成了独特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2.具有把哲学、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验融为一体的实践经历
赫尔巴特在大学期间就学习过哲学,以后在德国哥丁根大学从事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学工作,他曾担任过家庭教师,在哥尼斯堡大学办起教育研究所和实验学校,并亲自担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杜威也是在大学时就学了两年哲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育学,哲学和心理学系的系主任,1896年——1904年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他俩类似的学科知识结构及教育研究与实践方面的经历,使得他们具有了创建教育理论的可能性条件,而综合地运用旁系学科知识,善于把理论研究与实验尝试结合起来的正确科研方法,使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这是赫尔巴特与杜威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又一共同特点。
3.以哲学观为核心构筑独创性的教育理论体系
由于他俩受到不同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又处于社会与科学发展不同阶段的水平上,他们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教育,形成各自独特的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深受康德,费希特和莱布尼茨的思想影响,他的哲学以形而上学的“实在”论为核心,把灵魂看作是一种“实在”,它与社会、自然界等其它“实在”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的“观念”构成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新、旧“观念”的不断同化、扩大的过程就是“统觉”,由此产生“感觉”,“思维”,“注意”,“兴趣”,“情感”等人的心理活动,教育,只有建立在儿童“观念”活动规律的研究上,才能取得成效。这种“观念”心理学理论构成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基础。
而杜威则深受黑格尔哲学及詹姆士心理学原理的影响形成唯心主义经验论。他认为“经验”是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人的主动尝试行动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特殊结合而形成的“经验”,是主客体的统一。但他又认为:环境的一切都是被经验到的东西,主体第一,客体第二,从而把环境消融在主观的经验之中,滑向唯心主义。杜威从“经验论”出发,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这种“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能力,在儿童原始的本能的发展过程中得到生长,教育的任务就是按照这种本能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各种活动,获得“经验”,以利生长。杜威的经验哲学和本能心理学构成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不同理论基础来看,赫尔巴特从构成世界不变的“实在”出发,探索心理学的基本要素,以此作为基石构造教育学的大厦,杜威则从统一世界的“经验”的不断生长出发、分析心理的本能,探讨教育活动的发展过程,他俩从教育静态与动态的不同侧面,阐述了人的发展原理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辩证统一。由于他们的哲学非科学性,使得他们的教育理论呈现出片面性。
从赫尔巴特和杜威从事教育研究的共同方法来看,以哲学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学的实验探索作为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范例。今天教育科学呈现既分化又综合的发展趋势,教育研究只有善于吸收边缘学科的成果和方法,加以移植,才能获得成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