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真实客观的历史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 我来答
CANYON99
2013-01-26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387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2272万
展开全部
其兵败之根源是为百姓争取粮食,只身统帅1万步兵力在无援兵力情况下拒前燕慕容恪20万战败,丝毫不能降低其统帅的能力。《晋书》对其评述“善谋策,(不是有勇无谋的蛮夫)勇力绝人,攻战无前” 每次临战冲锋在前,骑朱龙马(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他左手使双刃长矛(两头施刃,锋利无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连钩戟。其勇猛令五胡军队无人能挡,每战杀敌无数。如《后赵录九·石虎传》载:三个胡酋趁冉闵率大军进攻其它胡酋的机会,率骑七万袭击邺城,冉闵得知后,急率一千余骑兵回来救援,刚好与胡骑在邺城北面相遇,冉闵一马当先,所部千余骑都跟着奋勇冲杀。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
《十六国春秋》《册府元龟》等载:匈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帅众十万攻邺(《晋书》记载:“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邺”),闵率数千骑出战,冉闵大败刘显,斩万人,冉闵带军追杀,再战,斩三万余人。《十六国春秋辑补》载:“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双刃矛也称两刃矛,“两头施刃”,锋利快捷,最为冉闵常用。 他在众胡联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攻中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与鲜卑的决战前,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一说朱龙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
《资治通鉴》、《二石传》载: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
《晋书·石季龙载记》载“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

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对慕容隽致祭赠谥予冉闵一事的评价为:“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谥,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
范文澜在当代权威历史著作《魏晋南北朝史纲》一书也对冉闵作出过相对中肯的评价:“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在《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十六国大乱》中评价:“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史学家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评价:“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冉闵)所遭之不幸也”。

后人有诗惜冉闵曰:“雄烈才同楚霸王,破胡灭羯建新邦;朱龙一蹶神矛折,遏陉山前吊夕阳。”
史又言“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可见闵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敌,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飞岁柔k
2013-01-26 · 超过2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4万
展开全部
武悼天王冉闵(324?-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冉魏建立者,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执,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近代史学家评价
清末学者荆驼写的“冉闵传”,称冉闵“振古铄今,扭转乾坤”。
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对慕容隽致祭赠谥予冉闵一事的评价为:“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谥,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
范文澜在当代权威历史著作《魏晋南北朝史纲》一书也对冉闵作出过相对中肯的评价:“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在《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十六国大乱》中评价:“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史学家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评价:“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冉闵)所遭之不幸也”。
后人有诗惜冉闵曰:“雄烈才同楚霸王,破胡灭羯建新邦;朱龙一蹶神矛折,遏陉山前吊夕阳。”
史又言“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可见闵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敌,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超级江湖小生
2013-01-26 · TA获得超过5.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2759万
展开全部
武悼天王冉闵(324?-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冉魏建立者,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执,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史学家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评价:“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冉闵)所遭之不幸也”。史又言“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可见闵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敌,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希望能够帮到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佑我中华08
2018-07-09 · TA获得超过5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万
展开全部
武悼天王冉闵是大英雄!如果没有他,什么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全部都不复存在。作为汉族人,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他最后被胡王抓住,胡王轻蔑地说,你也配做大王?冉闵傲然答,汝等蛮夷都可称王,我堂堂中土英雄,有何不可?太霸气了,这才是真英雄!
————————————
历史真实究竟怎样,作为后人只能推测,当时回答得有点愤青,现在看来不很妥当,还有十几个赞,实在惭愧,大家还是要多读书,有自己的判断才好,想起一句话“书生妄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与君共勉
2018.7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帝国之兵AK
2013-01-26 · TA获得超过59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5万
展开全部
炎黄的保护神!!
没有他,现在中原地区就是白种人居住的地方,炎黄会死光的!!
一道杀.胡.令,把中原地区的胡人赶回了西域,而那些胡人在迁徙过程中,互相攻伐,十者不存一二,很多胡人就灭绝了!!
炎黄得以在中原地区重新繁衍生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