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云迪
年仅18岁的中国钢琴家李云迪荣获第十四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名的消息在世界乐坛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因为这是中国钢琴家在这项世界最高规模的钢琴大赛首次获头奖,还因为五年一届的肖邦钢琴比赛自1985年俄罗斯钢琴家布宁获第一名以来,1990及1995年的肖邦比赛已连续两届没有钢琴家能折取第一名的桂冠。换句话说,第一名已空缺了整整十五年之久!
有人将肖邦钢琴大赛第一名比作奥运金牌,其实要想获得肖邦比赛第一名远比荣获奥运金牌困难。奥运金牌每届都有数百枚之多,而肖邦钢琴大赛第一名每五年最多仅有一人能有幸获得。而且,奥运金牌从不空缺,肖邦比赛第一名的标准则不随参赛钢琴家的水准而起伏,参赛者达不到这一标准,第一名就空缺在那里。可想而知,能够荣获肖邦比赛第一名是多么珍贵,多么困难,多么值得骄傲!
回顾二十世纪人类的音乐生活,可以说,没有任何音乐家能象肖邦一样将个人传奇与大众形象融合得如此水乳交融。就钢琴音乐而言,肖邦肯定是被弹奏得最多、聆听得最广泛的人。以演奏肖邦而闻名于世,最终列入伟大钢琴演奏家行列者,包括阿图尔·鲁宾斯坦、科尔托、列文涅、拉赫玛尼诺夫、里帕蒂、帕德列夫斯基、布莱罗夫斯基。弗朗索瓦、、阿格里奇、波里尼、齐默尔曼、波戈雷里奇等。上述名单中的半数与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有直接关系,其中鲁宾斯坦、科尔托。弗朗索瓦、列文涅等人曾担任肖邦大赛评委(此外,橡米凯郎杰里。
李赫特、切卡斯基、吉列尔斯等钢琴大师也担任过评委),而波里尼。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人则分获196O.1965.1975年的肖邦大赛的第一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历程,正是整个二十世纪钢琴演奏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与另一个世界级钢琴大赛国际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相比,肖邦大赛特别注重钢琴艺术质量本身,而柴科夫斯基大赛则多少带有冷战时期特有的政治色彩。
第一届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第一名由美国钢琴家克莱本获得,当时任首席评委的李赫特给克莱本打了满分,而给苏联政府内定的第一名打了零分,克莱本回到美国时引发了举国狂欢,美国人象欢迎国家英雄一样欢迎这位钢琴家。
后来有一位获柴可夫斯基钢琴赛第一名的苏俄钢琴家普雷特涅夫,、也享受过与克莱本相似的政治奇遇。1988年戈尔巴乔夫访美时,专门带上了普雷特涅夫,让他在白宫为美国总统演奏。
但并非每一位钢琴家都热衷于追求成功带来的政治效应,因此,专注于钢琴艺术本身的肖邦大赛对钢琴家来说更具吸引力。美国钢琴家奥尔逊 197O年同时接到这两项赛事的盛邀(因为此前他已连获布索尼钢琴比赛第一名等多项荣誉),经考虑他放弃了较具冷战政治色彩的柴可夫斯基大赛,而选择了肖邦大赛。结果他一举夺得第一名,为他此后的钢琴大师生涯奠定了基石。
如果说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名次的确定常常涉及个人与国家的因素,那么,肖邦大赛的名次之争则更涉及到前辈钢琴家大师与尚未成名的青年钢琴家之间传奇性交往。这方面的种种轶事至今仍在乐迷当中广为流传。
鲁宾斯坦是196o年肖邦比赛的评委主席,他在评论18岁的第一名获得者意大利钢琴家波里尼时说,“我真不知道我们这些评委中有谁能弹得比他好。”试想当时鲁宾斯坦己名天下,被视为肖邦的化身,而波里尼不过是一位尚未出道的钢琴学生而已。
1955年米凯郎杰里因为阿什肯纳吉本能获得第一名而退出评委,同样的事于 198o年重演,阿格里奇因南斯拉夫钢琴家波戈雷里奇未能进入决赛圈愤而辞去评委职务。这两桩事件都起因于艺术,但却出人意料地演化为社会事件。
阿什肯纳吉在几年后与英国钢琴家奥格登同获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第一名。至于波戈雷里奇,更是由于阿格里奇的打抱不平之举而在一夜之间成名,人们认为他弹奏的是“ 21世纪的肖邦”。他后来与比他大18岁的俄罗斯钢琴老师结婚定居英国,成为联合国文化亲善大使。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肖邦专家的最高政治荣誉。帕德列夫斯基,这位20世纪初叶最伟大的的肖邦钢琴专家,曾被选为波兰第一位总统。
肖邦是迷人的,肖邦是不朽的。这个被巴赫专家古尔德称为“左撇子天才”的肖邦,在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的对世纪将被演奏成什么样子呢?肖邦将被电子化,数码化,还是作为古老世代残留的一丝叹息,一抹乡愁被人珍藏?是强调技术性,还是回归其诗意内核?肖邦钢琴大赛将办成什么样子?商业化,还是坚守其艺术至上的传统?
年仅18岁的中国钢琴家李云迪荣获第十四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名的消息在世界乐坛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因为这是中国钢琴家在这项世界最高规模的钢琴大赛首次获头奖,还因为五年一届的肖邦钢琴比赛自1985年俄罗斯钢琴家布宁获第一名以来,1990及1995年的肖邦比赛已连续两届没有钢琴家能折取第一名的桂冠。换句话说,第一名已空缺了整整十五年之久!
有人将肖邦钢琴大赛第一名比作奥运金牌,其实要想获得肖邦比赛第一名远比荣获奥运金牌困难。奥运金牌每届都有数百枚之多,而肖邦钢琴大赛第一名每五年最多仅有一人能有幸获得。而且,奥运金牌从不空缺,肖邦比赛第一名的标准则不随参赛钢琴家的水准而起伏,参赛者达不到这一标准,第一名就空缺在那里。可想而知,能够荣获肖邦比赛第一名是多么珍贵,多么困难,多么值得骄傲!
回顾二十世纪人类的音乐生活,可以说,没有任何音乐家能象肖邦一样将个人传奇与大众形象融合得如此水乳交融。就钢琴音乐而言,肖邦肯定是被弹奏得最多、聆听得最广泛的人。以演奏肖邦而闻名于世,最终列入伟大钢琴演奏家行列者,包括阿图尔·鲁宾斯坦、科尔托、列文涅、拉赫玛尼诺夫、里帕蒂、帕德列夫斯基、布莱罗夫斯基。弗朗索瓦、、阿格里奇、波里尼、齐默尔曼、波戈雷里奇等。上述名单中的半数与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有直接关系,其中鲁宾斯坦、科尔托。弗朗索瓦、列文涅等人曾担任肖邦大赛评委(此外,橡米凯郎杰里。
李赫特、切卡斯基、吉列尔斯等钢琴大师也担任过评委),而波里尼。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人则分获196O.1965.1975年的肖邦大赛的第一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历程,正是整个二十世纪钢琴演奏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与另一个世界级钢琴大赛国际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相比,肖邦大赛特别注重钢琴艺术质量本身,而柴科夫斯基大赛则多少带有冷战时期特有的政治色彩。
第一届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第一名由美国钢琴家克莱本获得,当时任首席评委的李赫特给克莱本打了满分,而给苏联政府内定的第一名打了零分,克莱本回到美国时引发了举国狂欢,美国人象欢迎国家英雄一样欢迎这位钢琴家。
后来有一位获柴可夫斯基钢琴赛第一名的苏俄钢琴家普雷特涅夫,、也享受过与克莱本相似的政治奇遇。1988年戈尔巴乔夫访美时,专门带上了普雷特涅夫,让他在白宫为美国总统演奏。
但并非每一位钢琴家都热衷于追求成功带来的政治效应,因此,专注于钢琴艺术本身的肖邦大赛对钢琴家来说更具吸引力。美国钢琴家奥尔逊 197O年同时接到这两项赛事的盛邀(因为此前他已连获布索尼钢琴比赛第一名等多项荣誉),经考虑他放弃了较具冷战政治色彩的柴可夫斯基大赛,而选择了肖邦大赛。结果他一举夺得第一名,为他此后的钢琴大师生涯奠定了基石。
如果说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名次的确定常常涉及个人与国家的因素,那么,肖邦大赛的名次之争则更涉及到前辈钢琴家大师与尚未成名的青年钢琴家之间传奇性交往。这方面的种种轶事至今仍在乐迷当中广为流传。
鲁宾斯坦是196o年肖邦比赛的评委主席,他在评论18岁的第一名获得者意大利钢琴家波里尼时说,“我真不知道我们这些评委中有谁能弹得比他好。”试想当时鲁宾斯坦己名天下,被视为肖邦的化身,而波里尼不过是一位尚未出道的钢琴学生而已。
1955年米凯郎杰里因为阿什肯纳吉本能获得第一名而退出评委,同样的事于 198o年重演,阿格里奇因南斯拉夫钢琴家波戈雷里奇未能进入决赛圈愤而辞去评委职务。这两桩事件都起因于艺术,但却出人意料地演化为社会事件。
阿什肯纳吉在几年后与英国钢琴家奥格登同获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第一名。至于波戈雷里奇,更是由于阿格里奇的打抱不平之举而在一夜之间成名,人们认为他弹奏的是“ 21世纪的肖邦”。他后来与比他大18岁的俄罗斯钢琴老师结婚定居英国,成为联合国文化亲善大使。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肖邦专家的最高政治荣誉。帕德列夫斯基,这位20世纪初叶最伟大的的肖邦钢琴专家,曾被选为波兰第一位总统。
肖邦是迷人的,肖邦是不朽的。这个被巴赫专家古尔德称为“左撇子天才”的肖邦,在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的对世纪将被演奏成什么样子呢?肖邦将被电子化,数码化,还是作为古老世代残留的一丝叹息,一抹乡愁被人珍藏?是强调技术性,还是回归其诗意内核?肖邦钢琴大赛将办成什么样子?商业化,还是坚守其艺术至上的传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