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篇: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20

篇幅在800左右就可以!... 篇幅在800左右就可以! 展开
卡丁之神
2008-04-25 · TA获得超过8.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46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68万
展开全部
一种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处于何等地位,固然有许多外在的原因,但归根到底取决于这种意识形态本身的科学性,以及它满足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程度。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反映了科学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它们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具有其他意识形态无可比拟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然而,由于近一百多年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实践和科学的飞速发展,由于曾经盛行的教条化、经验化倾向的影响,经典作家的某些具体观点已经不适用了,有些人却据此认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时了。因此,要增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一以贯之的继承性,下面举其要者进行扼要说明:

1.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批判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直观的唯物主义时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列宁提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当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注:《列宁选集》第2卷,第149页。)毛泽东进一步阐发:“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1页。)邓小平在十年动乱结束后,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可见,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从马克思到邓小平是一脉相承的。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马克思在考察社会形态内部诸要素的关系时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82页。)这是对社会矛盾作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的经典论述。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论是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在分析社会矛盾时,无不遵循马克思以上的论述所提供的基本框架。毛泽东还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把它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可见,作为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社会基本矛盾的合乎规律的运动,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也是一脉相承的。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反对英雄史观,十分重视群众的历史主动性,主张“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104页。)列宁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都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他认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注:《列宁全集》第33卷,第53页。),“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注:《列宁全集》第33卷,第57页。)毛泽东不仅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而且在实践中发展出一套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邓小平进一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的出发点和归宿。可见,作为科学的历史动力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也是一脉相承的。

4.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恩格斯认为最好的表述是下列一段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共产主义是一个联合体,它不是压抑个人自由发展的“虚假的集体”,而是使其中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真实的集体”。要建立这样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需要创设必要的条件,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一切社会财富资源都充分地涌现出来,随之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空前提高,足以彻底打破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观点等。这些条件的创设,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包含一系列过渡阶段的历史过程。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在根据自己国家不同时期的国情,在为实现现阶段的革命和建设任务而奋斗时,都一刻也没有忘记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而是把实现现阶段的革命和建设任务看成是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必要的实际步骤。尽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可能要经历几十代人的努力,但它不是宗教所提供的存在于虚无缥缈的彼岸的终极追求,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存在于现实此岸的值得为之终身奋斗的人类美好的理想境界。

可见,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他们面对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任务是不同的,而在追求最终目标上,却是相同的,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当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继承性,决不止上述几方面。但仅就上述几个方面来看,那种割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认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有说服力地阐明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继承性,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菠萝木陀
2008-04-25 · TA获得超过96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0万
展开全部
重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感恩之心4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中国古人早就将事物一分为二了, 事物一分为二决不是马克思的发现, 马克思不知落后中国人多少代了,远古的中国人在周易中已明确地表述了事物的阴阳两面性,但纯阴与纯阳只不过是事物的两个极端,更多的事物处在阴阳的变化之中.任何一个真正的中医都可以讲出阴阳的原理.远古的中国人是最善于思考的民族.也是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可悲的是中国人的后人沉醉于祖先的功德,再也不思进取.以至于现在落后与世界上列强.
有人把这落后的责任全推到古人的头上,以掩盖自己的不肖.这是十分卑劣的行径.有人说中国的落后在于孔子在于中医就是来自与这种类卑劣的心理. 中国什么都不行,外国什么都好,月亮也是外国的圆, 卑劣来自于缺少思考,来自于不负责任.我要说的是,这落后的不是中国的古人,而是我们中国的现代人.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句话就把事物简单化了.不是真理就是谬误,不是正确的就是不正确的,不是革命的就是反革命的.这种理论不知害死多少人.以至于现在有不少文化人听到辩证唯物主义这几个字就感到害怕, 一说唯物唯心就头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周易中已经说的很清楚,极端的事物很少存在,纯阳与纯阴几乎是不存在的,一个事物纯阳了就可能转变为纯阴. 事物存在有阴阳两面性,用现代的话来讲如果我们认为恩格斯与马克思是革命的,那么就必需同时意识到恩格斯与马克思还具有反革命的一面,至少也应该意识到有人会利用恩格斯与马克思来进行反革命活动.真理是在转变的. 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 真理会变成谬误.也可以理解为恩格斯与马克思会帮助中国的进步,也会阻碍中国的进步.
中国古人看重的是这种转变的规律所带给我们的影响,而辩证唯物主义看重的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以此来辩正一番.因为他们自己也看到了唯物主义是不靠谱的. 辩证的实质是辩正.企图将谬误辩正一番变成真理. 真理是靠辩正的吗? 要将谬误辩成正确的,只有强权做得到,当失去强权的时候,留给后人的只是笑柄而已.因为辩证是一种关系,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把他与唯物主义加在一起,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唯心的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就是唯物的唯心主义.当女人男人是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是什么人呢?这个人很利害,你要男人的时候他是男人,你要女人的时候他是女人.战无不胜的思想从此产生.无论你唯物唯心他一把抓.两性人就是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