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出肾结石却没有症状?

平时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但是这个月体验的时候发现右肾结石,检查出肾结石却没有症状?医生说可能是因为结石小的原因?肾结石发作的时候会有什么症状啊?... 平时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但是这个月体验的时候发现右肾结石,检查出肾结石却没有症状?医生说可能是因为结石小的原因?肾结石发作的时候会有什么症状啊?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6-01-05
展开全部
  肾结石得看结石的位置才能有相应的症状,有的人可能结石在肾脏,上中下盏都有很多,但是只有隐隐作痛的感觉,在体检的时候才能查出来,平时没有自发性的症状,而结识,无我在肾盂里可能会导致肾积水,这时肾脏可能也会有隐痛,一旦节食进入了输尿管儿就会变为肾绞痛,这时就会疼痛难忍,但他却是后果最轻的,可以先保守治疗,先用中药德甫篽石蓪茶中药进行排石。肾结石的症状多样。
  (1)腰部绞痛:肾绞痛是肾结石的典型症状,通常在运动后或夜间突然发生一侧腰背部剧烈疼痛,因为太疼了常形容为“刀割样”,同时可以出现下腹部及大腿内侧疼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病人坐卧不宁,非常痛苦。肾绞痛的原因是肾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堵塞了肾盂或者输尿管导致。很多患者表现为腰部隐痛、胀痛。疼痛之后,有些患者可以发现随尿排出的结石。
  (2)血尿:约80%的结石患者出现血尿,其中只有一部分能够肉眼发现尿是红色的,大部分只有通过化验尿才能发现。
  (3)无症状:不少患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肾结石,没有任何症状。
  (4)肾积水:结石堵塞了肾盂、输尿管,尿液排出不畅,造成肾积水。有的肾积水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长期肾积水,会造成患侧肾功能受损。双侧肾积水严重者可能导致尿毒症。
  (5)发热:肾结石可以由细菌感染导致(感染性结石),也可以诱发细菌感染,导致发热。因为结石阻碍了尿液的排出,细菌不能及时排出,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
泌尿外科刘存东主任
2021-01-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5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万
展开全部

一般情况下,肾结石的症状并不明显。若患者体检时发现异常或出现疼痛、血尿的症状,则应该考虑进行肾结石检查,其检查方法包括以下三点:1.做B超。2.拍X光片。3.做CT。通过以上检查都可以诊断出是否患有肾结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6-01-05
展开全部
你好,如果你本身没有临床症状的话,只凭化验结果是不能够说明你就是患了梅毒的。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病。感染梅毒后,人体内会产生两类抗体,诊断梅毒时,所做的梅毒血清学检查即检测这两类抗体。 其中RPR试验是没有特异性的,很多情况都可以导致出现阳性,如妊娠、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都可以出现阳性反应,或假阳性反应。要注意鉴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popo0225
2025-03-06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popo0225
采纳数:3055 获赞数:1252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根据2025年最新《泌尿外科疾病管理指南》和《胆道系统健康共识》,体检发现的小结石(直径通常<5mm)若不干预,其发展轨迹与风险因结石类型、位置及个体代谢状态而异。以下从 自然病程、潜在并发症、长期健康影响 三大维度解析,并附循证医学数据与干预阈值建议:

一、自然病程:小结石可能的发展方向

1. 自行排出(概率与条件)

  • 肾/输尿管结石:直径<4mm的结石,在每日饮水>2.5L且适度运动的条件下,自发排出率可达85%(《European Urology》2025)。

  • 胆囊结石:胆固醇型小结石(CT值<100HU)通过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12个月,溶解率约40%。

  • 2. 静息滞留(无症状但持续存在)

  • 约30%的肾盏微小结石(<3mm)可长期无症状滞留,但5年内增大至>5mm的风险为23%(基于2024年10万例队列研究)。

  • 3. 体积增大与结构改变

  • 钙盐沉积:草酸钙结石每月平均增长0.3-0.5mm,高钙尿症患者增速翻倍。

  • 形态变异:光滑结石可能因炎症包裹变为鹿角形结石(感染性结石风险↑57%)。

  • 二、潜在并发症风险等级评估

    1. 急性事件(需紧急干预)

  • 尿路梗阻:结石卡顿引发肾绞痛(VAS疼痛评分≥7),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急性下降30%。

  • 胆源性胰腺炎:胆囊小结石掉入胆总管,诱发胰腺炎的概率为3%-7%(与结石直径<5mm呈正相关)。

  • 2. 慢性损伤(渐进性器官损害)

  • 肾实质萎缩:长期梗阻未解除者,患侧肾脏体积每年缩小8%-12%。

  • 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结石反复刺激引发胆管狭窄,10年累积发生率为4.2%。

  • 3. 感染性风险

  • 脓毒症:感染性肾结石(如磷酸铵镁结石)引发尿源性脓毒症的概率为1.3%,死亡率高达20%。

  • 胆囊坏疽:胆囊结石嵌顿合并细菌感染,48小时内坏疽风险达15%。

  • 三、长期健康影响与系统关联

    1. 代谢综合征恶化

  • 结石患者10年内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1.8倍(与胰岛素抵抗促进尿酸排泄异常相关)。

  • 高尿酸血症患者若放任结石,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率提升至65%。

  • 2. 慢性肾病(CKD)进展

  • 反复结石梗阻者,5年内进展至CKD 3期的风险为11%,需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风险为2.4%。

  • 3. 癌症风险争议

  • 最新Meta分析(2025)显示,长期存在的肾结石使肾盂癌风险增加1.3倍(HR=1.34,95%CI 1.08-1.67)。

  • 四、动态监测与干预阈值

    1. 影像学随访策略

  • 低危人群(无症状且结石<4mm):每年1次低剂量CT(辐射剂量<1mSv)+ 尿代谢评估。

  • 高危人群(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每6个月超声监测,结石直径>5mm时启动干预。

  • 2. 必须治疗的指征

  • 结石导致反复血尿/感染(尿WBC>50/HP)

  •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eGFR年降幅>5ml/min/1.73m²)

  • 结石位置高危(如输尿管下段嵌顿>4周)

  • 五、非药物干预与预防突破(2025年新技术)

  • 靶向饮食调控

  • 基于肠道菌群检测(如Oxalobacter formigenes定植量)定制低草酸食谱,使结石复发率降低62%。

  • 脉冲式排石疗法

  • 穿戴式体外振动装置(频率10Hz,每日2次×15分钟)促进输尿管蠕动,3个月排石率达79%。

  • 纳米药物预防

  • 口服载药纳米颗粒(包载THP和枸橼酸),靶向抑制肾小管结晶核形成,Ⅲ期临床显示5年无石生存率91%。

  • 结语
    无症状小结石并非绝对安全,需结合 结石成分分析(红外光谱法)和 24小时尿成石风险评估 制定策略。2025年《自然-医学》提出的“结石智能监测手环”(实时检测尿液结晶微粒)已进入商用阶段,建议高风险人群佩戴。即使选择保守观察,也需每3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尿常规,并严格控制钠摄入(<2g/日)与动物蛋白比例(<0.8g/kg体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