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应用题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100 ,所用的时间为 ,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 ÷ =75 (千米)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 0 ÷( 477 4 ÷ 31 ) =45 (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 6 ÷ 4=1200 (米)
(4)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 2 个乙班,即 9 4 - 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 12 )÷ 2=41 (人),乙班在调出 46 人之前应该为 41+46=87 (人),甲班为 9 4 - 87=7 (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
列式为( 115-7 )÷( 5+1 ) =18 (辆), 18 × 5+7=97 (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3 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63-29 )÷( 3-1 )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 17 ×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 ,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追击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 ( 16-9 ) =4 (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 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 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 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 ,到乙地后,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 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 2 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 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5 (小时) 28 × 5=140 (千米)。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 ,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3+6=45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 =20 支 ,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100 ,所用的时间为 ,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 ÷ =75 (千米)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 0 ÷( 477 4 ÷ 31 ) =45 (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 6 ÷ 4=1200 (米)
(4)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 2 个乙班,即 9 4 - 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 12 )÷ 2=41 (人),乙班在调出 46 人之前应该为 41+46=87 (人),甲班为 9 4 - 87=7 (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
列式为( 115-7 )÷( 5+1 ) =18 (辆), 18 × 5+7=97 (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3 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63-29 )÷( 3-1 )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 17 ×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 ,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追击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 ( 16-9 ) =4 (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 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 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 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 ,到乙地后,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 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 2 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 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5 (小时) 28 × 5=140 (千米)。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 ,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3+6=45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 =20 支 ,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个制鞋厂制出男鞋3860双, 是制出的女鞋的2倍, 制出女鞋多少双?
2.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840米,还有120米没修,修的是没修的几倍?
3.38个民兵练习打靶,一共打中1026环,平均每个民兵打中多少环?
4.饲养组养了64只白兔,是灰兔的4倍,养了多少只灰兔?
5.车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行了5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时按原路返回只用了4小时。汽车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实验小学要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每人买一本价格为12元的作文辅导书。已知三年级有145人,四年级有155人,两个年级一共需要多少元?
7.武汉电池厂一天能生产电池2400节,每600节可装一箱,问这一天能生产多少箱电池?
8.商店上午运来桔子43筐,下午运来桔子28筐,平均每筐桔子重52千克,这个商店共运来桔子多少千克。
9.三年级2个班,每班有45个同学,一共割菜810千克,平均每个同学割菜多少千克?
10.学校计划购买25张电脑桌和25把转椅,每张电脑桌750元,每把转椅250元,学校准备了24000元,够不够用?
11.一头大象约重5408千克,它的体重是一只猴子的208倍,这只猴子重多少千克?
12.学校运来1200棵树苗,如果每行栽24棵,可以栽几行?
13.用电脑录入一篇466个字的文章,红红每分钟能录入60个字,聪聪7分钟录完。谁录入得快一些?
14.王大爷的果园收获苹果358千克,梨270千克,李子196千克。苹果每箱40千克,梨每箱30千克,李子每箱20千克。算一算:装这几种水果,各需要多少个纸箱?
15.在一条长为18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16.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9米,宽是6米,这块菜地一共收青菜97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青菜多少千克?
17.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18.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19.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20.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1.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天的进度,几天能修完?
22.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6元。如果用这些钱购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23.一个养蜂专业户,今年饲养蜜蜂24箱。去年5箱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照去年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24.冬冬家在15平方米的土地上共育苗135棵,照这样计算,要育苗990棵,需要多大面积的土地?
25.红石村小学分成6个小组去浇树,每组有4人,一共浇树360棵,平均每人浇树多少棵?
26.一箱鸡蛋的个数是一篮鸡蛋个数的3倍。一箱鸡蛋有96个,6篮鸡蛋有多少个?
27.王阿姨是一位做儿童服装的巧手,一周可以做75套儿童服装。现在是每周5天工作制,照这样算,15天可以做多少套?
28.阳光小学有师生960名,6月份共用60吨。学校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
29.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
30.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1.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
32. 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33. 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
34. 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35.公园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
36.某校有学生1028人,六年级毕业189人,一年级新招生208人,现在全校有多少人?
37.小晨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30看成36,算出的商是5,正确结果应为多少?
38.同学们植树,每行24棵,正好植6行,如果每行少植6棵,需要植多少行?
39. 四(1)班有52人 四(2)班有51人 四(3)班有49人他们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40. 明明看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3天,每天看35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41. 食堂买来一些大米,吃了240千克,还剩160千克。买来大米有多少千克?
42. 爷爷今年72岁,正好是小冬年龄的6倍。小冬今年几岁?
43. 一个周长是240分米的正方形水池,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44. 城关小学五年级的328名同学去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去了48人。剩下的每20人乘一辆中巴车,需要多少辆中巴车?
45. 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放24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个教室?
46. 四、五年级要栽220棵树。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栽28棵。剩下的分给五年级4个班栽,平均每班栽多少棵?
47. 少先队员种柳树882棵,是所种白杨树的4倍,所种的白杨树有多少棵?
48. 四年级288个同学参加社会实践,要平均分成3个队,每队分12个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49.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共550千克,计划15天吃完,如果按3天吃了87千克,这批大米够不够吃?
50. 超市运来5箱香蕉,卖出56千克,还剩34千克,每箱香蕉重多少千克?
51. 一个纸箱可以装35千克橘子,现在有两堆橘子,一堆114千克,另一堆是166千克,共需要准备多少个纸箱?
52. 用汽车运一堆货物,原计划每小时运120吨,9小时可以运完,实际每小时运90吨,多少小时可以运完?
1. 农具厂要生产20640件小农具,120天完成了一半,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件?
2. 一个制鞋厂制出男鞋3860双, 是制出的女鞋的2倍, 制出女鞋多少双?(用算术和设x两种方法解答)
3. 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840米,还有120米没修,修的是没修的几倍?(用两种方法解答)
4. 38个民兵练习打靶,一共打中1026环,平均每个民兵打中多少环?(用两种方法解答)
5. 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540千米,一列火车从南京开出,9小时到达,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全校师生523人参加植树劳动,如果70人分成一组,那么最多够分成几组?
2、用电脑录入一篇466个字的文章,红红每分钟能录入60个字,聪聪7分钟录完。谁录入得快一些?
3、王大爷的果园收获苹果358千克,梨270千克,李子196千克。苹果每箱40千克,梨每箱30千克,李子每箱20千克。算一算:装这几种水果,各需要多少个纸箱?
4、在一条长为18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5、我们8个人用260元钱买门票,够吗?(你能用几种方法算呢?)
6、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
7、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如果选用17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8、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9米,宽是6米。这块菜地一共收青菜97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青菜多少千克?
10、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最高的电视塔,它的高度是468米。一楼房有12层,高39米。电视塔的高度相当于几个12层住宅楼的高度?
1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12、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13、(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
(2)杨柳小学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一共安装324块玻璃。平均每个窗户安装多少块玻璃?
14、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15、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天的进度,几天能修完?
17、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6元。如果用这些钱购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18、一包A4复印纸,每天用25张,20天正好用完。如果每天少用5张,那么可以用多少天?
19、一个养蜂专业户,今年饲养蜜蜂24箱。去年5箱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照去年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20、冬冬家在15平方米的土地上共育苗135棵,照这样计算,要育苗990棵,需要多大面积的土地?
21、红石村小学分成6个小组去浇树,每组有4人,一共浇树360棵,平均每人浇树多少棵?
22、一箱鸡蛋的个数是一篮鸡蛋个数的3倍。一箱鸡蛋有96个,6篮鸡蛋有多少个?
23、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24、王阿姨是一位做儿童服装的巧手,一周可以做75套儿童服装。现在是每周5天工作制,(1)照这样算,15天可以做多少套?
(2)做120套儿童服装需要多少天?
25、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26、阳光小学有师生960名,6月份共用60吨。(1)学校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
(2)照这样计算,1吨水可供多少人用一天?
一个月呢?
27、125名男同学,119名女同学由3名教师带领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参观时只能分批进入,每次最多允许进50人,算一算,至少要分几批?
28、一本故事书448页,明明用16天看完,芳芳每天比明明多看4页,芳芳每天看多少页?
29、班里为开展体育活动,拿班费去买篮球和排球,已知买3个篮球2个排球得用161元,如果买3个篮球和5个排球得用245元,那么一个篮球多少元?一个排球多少元?
30、明明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每个星期除星期日外每天都做一些口算题,如果一个星期做300道,照这样计算,(1)明明3个星期共可以做多少道?
(2)650道题明明几天就能做完?
2.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840米,还有120米没修,修的是没修的几倍?
3.38个民兵练习打靶,一共打中1026环,平均每个民兵打中多少环?
4.饲养组养了64只白兔,是灰兔的4倍,养了多少只灰兔?
5.车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行了5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时按原路返回只用了4小时。汽车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实验小学要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每人买一本价格为12元的作文辅导书。已知三年级有145人,四年级有155人,两个年级一共需要多少元?
7.武汉电池厂一天能生产电池2400节,每600节可装一箱,问这一天能生产多少箱电池?
8.商店上午运来桔子43筐,下午运来桔子28筐,平均每筐桔子重52千克,这个商店共运来桔子多少千克。
9.三年级2个班,每班有45个同学,一共割菜810千克,平均每个同学割菜多少千克?
10.学校计划购买25张电脑桌和25把转椅,每张电脑桌750元,每把转椅250元,学校准备了24000元,够不够用?
11.一头大象约重5408千克,它的体重是一只猴子的208倍,这只猴子重多少千克?
12.学校运来1200棵树苗,如果每行栽24棵,可以栽几行?
13.用电脑录入一篇466个字的文章,红红每分钟能录入60个字,聪聪7分钟录完。谁录入得快一些?
14.王大爷的果园收获苹果358千克,梨270千克,李子196千克。苹果每箱40千克,梨每箱30千克,李子每箱20千克。算一算:装这几种水果,各需要多少个纸箱?
15.在一条长为18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16.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9米,宽是6米,这块菜地一共收青菜97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青菜多少千克?
17.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18.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19.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20.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1.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天的进度,几天能修完?
22.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6元。如果用这些钱购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23.一个养蜂专业户,今年饲养蜜蜂24箱。去年5箱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照去年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24.冬冬家在15平方米的土地上共育苗135棵,照这样计算,要育苗990棵,需要多大面积的土地?
25.红石村小学分成6个小组去浇树,每组有4人,一共浇树360棵,平均每人浇树多少棵?
26.一箱鸡蛋的个数是一篮鸡蛋个数的3倍。一箱鸡蛋有96个,6篮鸡蛋有多少个?
27.王阿姨是一位做儿童服装的巧手,一周可以做75套儿童服装。现在是每周5天工作制,照这样算,15天可以做多少套?
28.阳光小学有师生960名,6月份共用60吨。学校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
29.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
30.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1.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
32. 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33. 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
34. 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35.公园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
36.某校有学生1028人,六年级毕业189人,一年级新招生208人,现在全校有多少人?
37.小晨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30看成36,算出的商是5,正确结果应为多少?
38.同学们植树,每行24棵,正好植6行,如果每行少植6棵,需要植多少行?
39. 四(1)班有52人 四(2)班有51人 四(3)班有49人他们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40. 明明看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3天,每天看35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41. 食堂买来一些大米,吃了240千克,还剩160千克。买来大米有多少千克?
42. 爷爷今年72岁,正好是小冬年龄的6倍。小冬今年几岁?
43. 一个周长是240分米的正方形水池,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44. 城关小学五年级的328名同学去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去了48人。剩下的每20人乘一辆中巴车,需要多少辆中巴车?
45. 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放24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个教室?
46. 四、五年级要栽220棵树。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栽28棵。剩下的分给五年级4个班栽,平均每班栽多少棵?
47. 少先队员种柳树882棵,是所种白杨树的4倍,所种的白杨树有多少棵?
48. 四年级288个同学参加社会实践,要平均分成3个队,每队分12个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49.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共550千克,计划15天吃完,如果按3天吃了87千克,这批大米够不够吃?
50. 超市运来5箱香蕉,卖出56千克,还剩34千克,每箱香蕉重多少千克?
51. 一个纸箱可以装35千克橘子,现在有两堆橘子,一堆114千克,另一堆是166千克,共需要准备多少个纸箱?
52. 用汽车运一堆货物,原计划每小时运120吨,9小时可以运完,实际每小时运90吨,多少小时可以运完?
1. 农具厂要生产20640件小农具,120天完成了一半,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件?
2. 一个制鞋厂制出男鞋3860双, 是制出的女鞋的2倍, 制出女鞋多少双?(用算术和设x两种方法解答)
3. 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840米,还有120米没修,修的是没修的几倍?(用两种方法解答)
4. 38个民兵练习打靶,一共打中1026环,平均每个民兵打中多少环?(用两种方法解答)
5. 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540千米,一列火车从南京开出,9小时到达,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全校师生523人参加植树劳动,如果70人分成一组,那么最多够分成几组?
2、用电脑录入一篇466个字的文章,红红每分钟能录入60个字,聪聪7分钟录完。谁录入得快一些?
3、王大爷的果园收获苹果358千克,梨270千克,李子196千克。苹果每箱40千克,梨每箱30千克,李子每箱20千克。算一算:装这几种水果,各需要多少个纸箱?
4、在一条长为18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5、我们8个人用260元钱买门票,够吗?(你能用几种方法算呢?)
6、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
7、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如果选用17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8、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9米,宽是6米。这块菜地一共收青菜97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青菜多少千克?
10、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最高的电视塔,它的高度是468米。一楼房有12层,高39米。电视塔的高度相当于几个12层住宅楼的高度?
1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12、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13、(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
(2)杨柳小学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一共安装324块玻璃。平均每个窗户安装多少块玻璃?
14、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15、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天的进度,几天能修完?
17、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6元。如果用这些钱购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18、一包A4复印纸,每天用25张,20天正好用完。如果每天少用5张,那么可以用多少天?
19、一个养蜂专业户,今年饲养蜜蜂24箱。去年5箱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照去年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20、冬冬家在15平方米的土地上共育苗135棵,照这样计算,要育苗990棵,需要多大面积的土地?
21、红石村小学分成6个小组去浇树,每组有4人,一共浇树360棵,平均每人浇树多少棵?
22、一箱鸡蛋的个数是一篮鸡蛋个数的3倍。一箱鸡蛋有96个,6篮鸡蛋有多少个?
23、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24、王阿姨是一位做儿童服装的巧手,一周可以做75套儿童服装。现在是每周5天工作制,(1)照这样算,15天可以做多少套?
(2)做120套儿童服装需要多少天?
25、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26、阳光小学有师生960名,6月份共用60吨。(1)学校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
(2)照这样计算,1吨水可供多少人用一天?
一个月呢?
27、125名男同学,119名女同学由3名教师带领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参观时只能分批进入,每次最多允许进50人,算一算,至少要分几批?
28、一本故事书448页,明明用16天看完,芳芳每天比明明多看4页,芳芳每天看多少页?
29、班里为开展体育活动,拿班费去买篮球和排球,已知买3个篮球2个排球得用161元,如果买3个篮球和5个排球得用245元,那么一个篮球多少元?一个排球多少元?
30、明明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每个星期除星期日外每天都做一些口算题,如果一个星期做300道,照这样计算,(1)明明3个星期共可以做多少道?
(2)650道题明明几天就能做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